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
系列报道③
民生冷暖关系万家安乐。新中国成立75年来,开江县始终把保障和改善民生作为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深入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念民之所忧,行民之所盼。通过持续加大投入力度,推进民生实事办理,解决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努力让人民群众的获得感成色更足,幸福感更可持续,安全感更有保障。
以民生实事为笔 绘就美好生活画卷
开江县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余英凤:
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城市整体形象的重要标志,也是改善群众生产生活的重要内容。我县在老旧小区改造前充分征求居民意愿,切实将居民最直接最关心最现实的问题纳入到改造内容,实现一次改造,全面见效。我现在所在的位置是清河小区,可以看到居民们正在改造后的广场休闲放松。
清河小区建成于2005年,过去,由于缺乏管理,导致小区道路、公共门窗、路灯围栏均已破损严重。2022年,开江县以新宁记忆为文化根源,老旧小区为主要载体,从强化老旧管网改造、优化商业业态布局、提升公共服务品质、植入城市文化内涵等方面,对“清河坊”商圈进行了改造升级,也让生活在这里的300多户小区居民幸福满满。
开江县淙城街道清河社区居民
王天政 :
通过清河广场的打造,环境比以前好得多了,居民和业主的生活环境提高了,休闲娱乐的场所也更加美好了。
开江县将城镇老旧小区改造作为重大民生工程和发展工程,以建设宜居、整洁、规范、优美的人居环境为目标,推动老旧小区改造,共改造老旧小区81个,涉及居民9306户、房屋308栋、面积94.85万平方米。
开江县住建局工作人员
熊朝成 :
今年我们将启动改造56个小区,分为7个片区,涉及改造居民9880户、186栋房屋、面积85.1万平方米,截止目前已完成设计方案,下一步我们将加大力度推进老旧小区的改造工作,进一步美化小区解决小区民生实事。
开江县融媒体中心主持人
余英凤:
市井长巷,聚拢来是烟火,摊开来是生活。2023年,针对城市管理脏乱差、返乡农民工就业困难、群众收入降低等急难愁盼问题,我县创新推出流动商贩“定时定点定项目”经营微改革,为流动商贩“安了家”。
在城区橄榄广场,每当夜幕来临,不少流动摊贩就会聚集于此,各式各样的烧烤热卤、清凉饮品琳琅满目,吸引了不少群众前来寻觅美食。
群众 邱莹:
我们下班到这边来,还是会经常买点吃的,因为住到附近的嘛,小吃的种类也比较多,选择性也挺大的,然后,现在的秩序、环境也比较好,也挺干净卫生的。
我县结合市民消费需求和道路交通实际情况,以“可管可控、能放能收”为原则,在橄榄广场、牛山寺等地规划设置临时摊区,有效缓解“摊贩要生存”和“城市要管理”之间的矛盾,既维护了市容秩序,又留住了城市的“烟火气”。
摊主 宋文兰:
我们以前摆摊,也是满城跑,现在规划好了,我们就在这里,每天晚上我们就是卖鸡腿、鸭腿,生意还是蛮好,可以保一家的生活费。
改革大文章,往往是由无数细微的民生小事汇聚而成。开江县聚焦群众“急难愁盼”,坚持从“微”处着手,通过推出流动商贩“潮汐管理暖民心”微改革、便民就医“少跑腿”微创新、学前教育与托育服务融合发展微改革等2批次共20个“微改革•微创新”项目,以“小切口”、解决“真问题”,实实在在提升了人民群众的幸福指数,让广大群众在一枝一叶、大事小情中感受到满满的温暖。
以民生实事为笔
绘就美好生活画卷
记者:廖丽萍 廖清静
图编:熊 宇
视编:吴秋蝉
责编:郑海燕
审核:谢艳茹
终审:孙昌标
更多内容请扫码下载“开江观察”移动客户端
开江观察APP
微信公众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