霾预警
一、雾霾的成因
雾霾,是雾和霾的统称。
雾是指因空气中水蒸汽受冷凝结造成能见度低于1千米时的自然天气现象。
霾是由空气中的灰尘、硫酸、硝酸、有机碳氢化合物等粒子组成的气溶胶造成视觉障碍的一种空气污染现象。
国内很多地区将雾与霾一并作为灾害性天气进行预报,统称为“雾霾天气”。细颗粒物(PM2.5,空气动力学直径≤2.5微米的颗粒物)被认为是引发雾霾天气的“元凶”。
人口密度的增加及其社会活动尤其是冬季大面积燃煤、燃炭供暖会排放大量PM2.5,一旦排放超过大气循环能力和承载度,PM2.5浓度将持续上升,此时受静稳天气等影响,极易出现大范围的雾霾。
二、雾霾的健康危害
雾霾中含有很多污染物及各种细菌和病毒,易侵入人体呼吸道,危害人体健康。而雾霾中的PM2.5具有粒径小,比表面积大等特性,更容易吸附一些金属离子和有机物等有害物质,可经呼吸途径深入肺部并进入血液循环,会对人体产生更大的健康危害。
对呼吸系统的危害
雾霾中的污染物可使肺功能受损, 导致呼吸系统症状如咳嗽、咳痰、喘息等发生率增加, 以及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支气管哮喘等疾病的发病率增加。
对心血管系统的危害
雾霾中的污染物可增加心肌缺血、心肌梗死、心律失常、动脉粥样硬化等心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
对中枢神经系统危害
研究发现,PM2.5 可通过血脑屏障等途径进入中枢神经系统, 与缺血性脑血管病、认知功能损害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或损害有关。
其他潜在健康危害
国内外研究提示,PM2.5可影响机体的免疫调节能力,导致过敏和感染性疾病的增加;还可影响胎儿的生长发育,导致不良妊娠结局的增加。此外,PM2.5的组分中含有多种致癌物(砷、铅、镉、多环芳烃等),长期无防护的暴露可能会增加癌症的发病风险。
三、雾霾天个体健康防护
戴口罩:外出佩戴具有一定防尘功能的口罩,或佩戴建议的KN95、N95(国标颗粒物实验滤过率≥95%)、FFP2口罩(国标颗粒物实验滤过率≥94%)。
戴帽子,穿长衣:出门戴帽子能减少头发沾染细颗粒物。建议衣着尽量遮盖皮肤,减少接触面积。
少开窗:雾霾天气不主张早晚开窗通风,应尽量避免外界空气污染影响室内。如确实有开窗需要,可在有阳光的时候短暂开窗,每次通风时间控制在10-20分钟内。可以选择使用符合国家质量标准的空气净化器。
减少出门,如需户外活动记住“短平快”:在室内可有效减少与空气污染物的接触,尤其是儿童、孕妇、老年人和慢性病患者更容易受到雾霾的影响。如需户外活动,应遵循短暂停留,平缓呼吸,小步快走的原则。
注意个人卫生:雾霾天气,衣服、口鼻、裸露的皮肤均可吸附污染物,上班或外出回家后,要及时脱掉外衣,清洗面部、口鼻及裸露的皮肤,减少污染的暴露。
注意饮食,调节情绪:多吃富含氨基酸的食物以维持机体正常的生理、生化、免疫机能。适量补充维生素D和钙剂以弥补阳光照射不足的影响。阅读、聆听或观看积极向上的文娱作品,以减少情绪低落。
来源:长宁疾控
下面的视频求点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