迎华诞 庆佳节 西安文博场馆精彩不断

文化   2024-10-08 06:52   陕西  
文博西安
宣传文化遗产
传递文博信息


今年国庆假期,西安各文博单位精心筹备、周到服务,以精彩纷呈的展览、丰富多样的活动带领观众感悟历史文化之美。




“团扇绘梦,多彩世界等你来涂”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汉景帝阳陵博物院依托“童心筑梦 绘彩国庆——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少年儿童美术作品展”,精心策划了“团扇绘梦,多彩世界等你来涂”美育主题系列教育活动。


本次系列活动内容丰富多彩,包括“国庆礼赞”、“文物探秘”,“丝路畅想”等主题。“国庆礼赞”中,孩子们用画笔描绘出对祖国的热爱和祝福;“文物探秘”中,他们深入了解汉阳陵出土的珍贵文物,感受历史的厚重与文化的传承;“丝路畅想”中,孩子们则展开了对丝绸之路的畅想,通过绘画展现出不同文明的交融与碰撞。此外,活动还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的观察力和对大自然的感悟能力。其中“遗址公园寻芳”让孩子们在漫步中感受自然之美,将观察到的奇花异草绘于团扇之上;“动物乐园绘趣”则带领孩子们探寻遗址公园中的小动物,用画笔捕捉它们的灵动瞬间;“阳陵四季绘影”则引导孩子们领略汉阳陵四季变换的魅力,用色彩记录不同季节的美丽景致。这些活动不仅让孩子们在艺术与自然的交融中感悟生命的奇妙,更激发了他们对大自然的热爱和保护意识。活动的最后一天是“家庭同庆”,家长与孩子共同绘制国庆与家庭主题的作品,不仅增进了亲子感情,培养了孩子们的合作精神,更让孩子们在家庭的温暖中感受到了国庆节日的重要意义。


此次美育系列教育活动的成功举办,不仅为孩子们提供了一个学习知识、展示才艺的宝贵平台,更激发了他们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热爱。



考古成果展览精彩纷呈


国庆期间,位于陕西西安的西安博物院通过延长开放时间,推出新展览等多项措施,为游客带来更好的参观体验。


从10月3号起,西安博物院迎来了客流高峰,上午九点半,前来参观的游客已经排起了长队,根据门票预约情况来看,西安博物院国庆7天假期的门票已经全部约满。



此外,西安博物院还推出考古成果展,用“鱼化寨遗址”“少陵原十六国大墓”“隋唐长安城朱雀大街五桥并列遗址”等30余个重要考古发现,将西安历史串联起来,大部分文物是首次和游客见面,特别是骑马击鼓俑、唐代三彩来通杯、酒神驼囊陶骆驼均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革命传奇之旅——国庆特别活动


国庆佳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与西安事变纪念馆首度携手推出“革命传奇之旅——国庆特别活动”主题教育活动,现已圆满落幕。此次活动意义非凡,犹如一把神奇钥匙,开启了通往过去的大门,引领孩子们亲身感受那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



10 月 2 日下午 15:00,“革命纪念馆探秘之旅”西安事变纪念馆专场正式拉开帷幕。一群充满朝气的孩子来到西安事变纪念馆游客服务中心。



红色故事小讲堂中,来自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的讲解员为孩子们生动讲述了八办的历史概况。孩子们了解到,八路军西安办事处曾在历史进程中发挥关键作用,为抗战胜利立下不朽功勋。随后,讲解员又详细阐述了西安事变爆发后在八办的领导人的相关事迹。那些曾经看似遥远的历史瞬间,在讲解员的生动讲述下变得清晰可感,孩子们仿佛看到了当年革命先辈们在艰难困苦中坚定前行的身影。


在旧址沉浸式讲解环节,西安事变纪念馆的讲解员为孩子们介绍了张学良公馆和杨虎城止园别墅旧址以及在这里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孩子们仿佛穿越时空,置身于那个风云变幻的年代。他们从张学良和杨虎城为了民族大义毅然发动西安事变的壮举中,感受到了两位将军的爱国主义精神。


创意积木搭建环节激发孩子创造力。他们用积木搭建革命旧址,动手中加深对历史理解。有的搭出张学良公馆雄伟外观,有的呈现杨虎城止园别墅精致细节。此环节锻炼孩子动手能力,更让他们在创造中感受历史魅力。


10 月 3 日下午 15:00,在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五号院的“互联网+革命文物”体验中心,“革命纪念馆探秘之旅”八办纪念馆专场活动正式开启。


孩子们走进红色故事小讲堂。西安事变纪念馆讲解员讲述了西安事变重要旧址及历史事件,还分享了周恩来总理在西安事变中一条毛毯的故事。孩子们的思绪被带回到那个年代,仿佛看到周总理等革命先辈为民族大义努力的身影,体会到历史的厚重,感悟到革命先辈的奉献精神。


在旧址沉浸式讲解环节,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的讲解员带领孩子们参观了《千秋七贤庄》基本陈列专题展。展览中的珍贵文物与历史图片,仿佛在诉说着那段艰苦卓绝的抗战岁月。讲解员细致的讲解,让孩子们更加直观地了解了历史,深刻感受到革命先辈们为了国家和民族的未来,不畏艰难、奋勇前行的伟大精神。


竹编画制作环节为历史之旅增添别样色彩。孩子们亲身体验传统工艺之美,以细腻双手编织敬意。他们将历史感悟融入竹编画,独特方式表达对革命先辈的敬仰。红色历史竹编画,既是手工艺品,更是孩子们对革命先辈的崇高敬意与对历史的深刻铭记。


此次“革命传奇之旅——国庆特别活动”精彩纷呈。两个专场活动依次亮相,西安事变纪念馆专场与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专场各具特色,共同为孩子们开启了一段波澜壮阔的革命岁月之旅。孩子们在红色故事中汲取力量,在旧址讲解中触摸历史,在创意活动中展现创造力。相信这场活动必定会在孩子们心中种下热爱历史、热爱祖国的种子,激励他们在未来不断成长,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


喜迎国庆·志愿同行


为弘扬爱国主义精神、传承红色基因、提升民族自豪感,八路军西安办事处纪念馆志愿者团队与众多志愿者携手,于 10 月 5 日上午举办了一场“喜迎国庆·志愿同行”国庆惠民主题活动。此次活动为广大观众营造出轻松活跃的氛围,以实际行动诠释了红色志愿精神的真谛。


活动开场,志愿者老师带领大家走进那段峥嵘岁月,讲述了西北孩子流亡剧团的故事。大家认真聆听,感受着当年这群孩子们所展现出的坚定信仰、无畏勇气和无私奉献。从他们的经历中,体会红色革命精神,意识到这段红色历史的艰辛。当了解到这些七八岁的孩童也为祖国母亲做出贡献时,大家心情久久不能平静,更深刻地认识到红色精神需要代代传承。



在活动中,有一群特殊的志愿者,他们虽然面临着一些挑战,但心中的家国情怀却无比炽热。他们以手语演绎《国家》,为大家带来一场震撼心灵的独特体验。志愿者们的每一个手势都精准地诠释着歌词的深刻内涵,将那份浓烈的家国情怀展现得淋漓尽致。他们用无声的语言传递着对国家的热爱与忠诚,成为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让人们看到了志愿者们的坚韧与奉献,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家国情怀的力量。


接着,熟悉的歌曲《万疆》上演,由志愿者老师带着两位小小志愿者共同演唱。这首歌表达出对祖国的热爱,展现中华儿女的自豪与骄傲。


气氛达至高潮,众人期待中,志愿者张艳老师带来围绕革命事迹的打快板节目。欢快节奏吸引不少观众,清脆快板声是八办对祖国的庆祝。


最后,小小志愿者组成的合唱团登场。他们用稚嫩有力的童声,唱出中华儿女继往开来的气魄和对祖国的热爱与自豪。



 “我是小八路”主题研学活动







“八办”纪念馆于国庆期间持续开展“我是小八路”国庆节主题研学活动,旨在广大少年儿童心中筑牢信仰根基,大力厚植爱国主义情怀。小小八路军们置身于革命先辈们曾经奋斗过的地方,依次进行瞻仰革命旧址、聆听红色故事、手工纺线、打行军背包以及伤员包扎等环节。通过这些活动,他们深入了解红色历史,深刻体会革命先辈们艰苦奋斗的作风,以自己的实际行动为祖国母亲庆生。


孩子们穿上小八路军衣服,在教官带领下开启小八路研学之旅。他们怀揣对革命先辈的敬仰,认真进行军事训练。


抗战时期,有志青年经八路军驻陕办事处奔赴延安贡献力量。如今,“小八路”们在教官指导下体验打背包,如当年有志青年般怀揣梦想寻找前进方向。


手工纺线始终是“小八路”研学活动中备受欢迎的环节。孩子们在了解当年纺线的历史背景后,依照老师的指导,转动纺车,反复尝试。当一根根棉线成功纺出,他们切实感受到革命岁月的艰难,深刻领悟到革命前辈们顽强的意志力。


在经历完一系列社会实践动手环节后,“小八路”们对那段峥嵘岁月有了深刻认识。紧接着,在教官带领下,他们面向党旗、团旗和队旗,庄严宣誓,以坚毅的决心传承革命精神,为祖国的明天奉献自己的力量。“我们是中国好少年,我们是追梦少年,我们是新时代接班人,奋斗正少年,青春献祖国,请党放心,强国有我!”响亮的誓词,诠释了入队、入团、入党的真正意义,明确了少先队员们走好“青春少年三部曲”,树立“强国有我”的担当。


最后,孩子们挥舞着鲜艳的国旗,共同唱响《歌唱祖国》,激昂的歌声为祖国献上最诚挚的礼赞。此次活动,让孩子们深刻认识到自己所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与责任。他们将以革命先辈为楷模,奋发学习,无畏前行,切实做好新时代的接班人,以青春之我、奋斗之我,为民族复兴铺路架桥,为祖国建设添砖加瓦。

 



“蒙”然回首 霓裳“陕”耀


“九天阊阖开宫殿,万国衣冠拜冕旒。”10月1日,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西安市大玉坊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服饰协会、西安诗词学会在西安世博园长安塔广场联合举办内蒙古服饰走进西安市大玉坊博物馆暨玉文化和民族服饰文化论坛。



活动以《敕勒歌》诗歌朗诵拉开帷幕。一场场炫酷的蒙古族服饰时装秀燃爆全场,模特身着华丽的蒙古族服装走秀,犹如一个个“行走的博物馆”,为现场观众带来了震撼人心的视觉盛宴,赢得了阵阵掌声。


玉文化及民族服饰文化论坛围绕博物馆作为教育机构的独特地位和作用,召开博物馆文化交流论坛。论坛把诗词文化、玉文化、蒙古族服饰文化融合起来,以诗词吟唱、文化研讨、联名合作等多种形式,让热爱长安、向往草原的人们在西安感受民族团结的氛围中,感悟诗词的魅力,鉴赏和田美玉的典雅,体验民族服饰的风情,探索历史的深度和文化的广度。



自古以来,西安就不断向世人彰显着它广博的胸襟与盛世繁华,这是一座诗意的城市,一座浪漫的城市。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繁荣发展的今天,在全国上下喜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之际,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服饰协会把具有浓郁特色的“行走的博物馆”服饰文化带入西安市大玉坊博物馆体验空间,走进陕西西安,以“草原霓裳”在古都掀起“炫酷民族风”。



据悉,在国庆期间,西安市大玉坊博物馆、内蒙古自治区民族服饰协会联合多家单位在世博园长安塔、皇嘉体育实弹射击体育中心举办多场蒙古族民族服饰展览展演,以文化交流和展演的形式向人们展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灿烂多彩,促进两地区域合作,搭建“蒙陕”非物质文化遗产交流与商贸交流平台。




华阴老腔精彩表演



手持月琴、马号、板胡、大锣,一人主唱,众人伴声,或坐或站,10月3日,西安关中民俗艺术博物院的老腔表演,让游客感受非遗文化的魅力。在一声声粗犷豪放的曲调中,乐器声、吼唱声、木头敲击板凳声连成一片,共同构成了赳赳老秦的嘹亮声势。



唐装+茶道+大片沉浸式体验


国庆黄金周
大唐西市博物馆
“唐人雅事”系列活动全新升级
吸引了众多游客前来体验


历史上的大唐西市作为隋唐丝绸之路的商贸起点,经营着众多行肆和贸易,其中就有许多茶行和茶铺,出售各种茶叶和茶具,茶道、茶艺、茶宴等茶文化活动在唐朝非常兴盛,促进了东西方茶文化和经济的交流与发展。


据考证,唐人煎茶,大致经过炙茶、碾磨、罗茶、煮水、投茶、投盐、育华、酌茶等工序,方制成一碗茶。确切而言,是一碗由茶末加工而成的“稀粥”,再加姜和盐等调料。可以看出,这种喝茶方式完全不同于我们今天品茶的习惯。


以茶为载体,中国古人用勤劳和智慧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美传播到全世界。经讨数千年发展,我们的备茶方法更加简便、多元,这次大唐西市博物馆唐茶道体验活动将唐茶、唐果子制作等结合现代人的饮茶方式融入人们的生活,希望大家通过对中国茶文化的体验,为我们的生活增添一缕缕清香。


汉服体验馆内的汉服种类甚多,不仅涵盖了唐代、宋元明时期经典款服饰,还有唐宋明时期的复原款/豪华甲胄等,男士女士、儿童的应有尽有,可参与亲子活动。游客可以选择心仪的汉服进行试穿,妆造一体,并在馆内自由活动,可打卡拍大片,成为博物馆最靓的妞,最亮的仔。



游客们身着汉服或漫步于遗址大厅,感受当年熙熙攘攘,车水马龙的繁荣;或在基本陈列展厅文物展柜前驻足,解锁文物中的各种造型;或约三五好友在茶道体验厅品茶叙旧,共话人生百态;或在三楼的百工体验区穿梭,想象那段辉煌的历史……



此次深度游活动将丝路文化与唐朝茶文化、服饰文化完美融合,共同致力于弘扬并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不断增强公众文化自信,在游玩中感受历史文化的深厚底蕴。



中华经典古诗词吟诵欣赏


为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激发观众爱国情怀,西安市高家大院古典服饰博物馆举办了“中华经典古诗词吟诵欣赏”、中国传统编绳、中国传统皮影制作以及中国传统剪纸研学体验活动。

“中华经典古诗词吟诵欣赏”活动开始,观众们起立,一同欣赏吟诵《诗经 ·小雅· 天保》,为国庆75周年献上美好的祝福



李老师带领大家欣赏和吟诵了《沁园春·雪》等6首古今爱国诗中的名篇 ,让大家了了解什么是吟诵。并讲解了古诗词吟诵的一些规则和方法,使大家对中华传统读书法有了新的认识。



书法家白老师以对联的形式为本次活动作结。大家以古诗词为笔,以吟诵为墨,共同祝愿伟大祖国繁荣昌盛。




中国传统编绳研学体验活动


平结是‌中国结的一种基本结,具有悠久的历史和广泛的应用,有着平安、吉祥等美好祝愿。中国传统编绳研学体验活动开始前,任老师为大家介绍了平结、雀头结的编织方法。



任老师向大家展示了自己编织的作品,给大家的实操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在任老师的指导下,大家纷纷拿起手中的彩绳,开始了一段美妙的编织的之旅。



编织过程中,大家相互学习,共同探讨编织的技巧,活动现场洋溢着轻松欢快的氛围。在他们的巧手下,一根根彩绳逐渐蜕变成了一个个独特的戒指。





中国传统皮影制作研学体验活动


皮影戏又称“灯影戏”“灯影子”,是集雕刻、剪纸、绘画、造型、口头文学、音乐唱腔、表演于一体的综合艺术。



在中国传统皮影制作研学体验活动中,谢老师给大家详细地介绍了皮影戏的历史渊源、制作工艺及表演技巧。“原来皮影戏是这样表演的,我还是第一次这么近距离观看。”参加活动的小朋友开心的说道。



手工环节时,在谢老师的指导下,大家充分发挥自己的想象力,用颜料对皮影进行敷彩,一个个形态各异、惟妙惟肖的人物皮影就做好了。




中国传统剪纸研学体验活动


中国剪纸是一种用剪刀或刻刀在纸上剪刻花纹,用于装点生活或配合其他民俗活动的民间艺术。在中国,剪纸具有广泛的群众基础,交融于各族人民的社会生活,是各种民俗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中国传统剪纸研学体验活动中,樊老师为参加动的游客详细介绍了剪纸的艺术特点、发展历程等内容。耐心讲解并分步演示“福”字剪纸的步骤,手把手地教大家剪纸要领。听完樊老师的讲解,大家跃跃欲试,开始了自己的剪纸创作。



“今天樊老师给我们上了一节有趣的剪纸课。”参加活动的朋友说到,“我以前就对剪纸感兴趣,通过今天老师的讲解,对剪纸技艺和剪刀用法都有了新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今天的活动不仅有趣,还非常有意义,既传承了非遗剪纸文化,又表达了对祖国75岁生日的祝贺之情。





国庆寻非遗  传承在少年


在国庆之际,高陵区城关小学的二十余名中小学生走进西安市西源民俗艺术博物馆,踏上了一段非遗文化传承的精彩旅程。


步入博物馆,在高陵非遗——扎花虎头鞋临展厅,学生们深入了解高陵扎花虎头鞋文化。一双双色彩鲜艳、造型可爱的虎头鞋,瞬间吸引了孩子们的目光。鞋面的颜色大多以红色为主,虎嘴、眉毛、鼻、眼等处常采用粗线条勾勒,夸张地表现虎的威猛。虎头五官清晰分别用不同颜色的丝线缝制,额头用丝线绣出老虎的标志“王”。虎头整体秀润,不失虎气,凛凛又显稚爱,于孩童天真烂漫的性格相得益彰。他们认真聆听着讲解,了解虎头鞋的制作工艺和文化内涵。高陵扎花虎头鞋不仅是一种实用的鞋子,更是一种民间艺术的结晶,代表着长辈对孩子的祝福和关爱。孩子们在欣赏的同时,也感受到了非遗文化中蕴含的浓浓亲情。


在景槐书院石碑旁,孩子们了解景槐书院的发展历程,景槐书院创建于乾隆二十六年(1761 年),安徽泾县的赵友烺在高陵县城南街西偏(今草市街中段区公安局、城关医院所在地)创建官办书院,取名“景槐书院”。其名是取景仰明代吕柟先生创办的云槐精舍之意。书院落成后,赵友烺亲自撰写《创修景槐书院记》并勒碑,他还在公务闲暇时亲自为书院士子授课。自此,县城内书院与儒学相互呼应,学风渐盛。历经乾隆、嘉庆、道光、咸丰、同治、光绪时期,源源不断的为高陵培育人才。清光绪三十一年(1905 年)废科举、兴新学后,官办“景槐书院”改称“草市学堂”,成为全县唯一的高等小学堂。此后,学校历经多次更名和变迁,对研究高陵地区的教育发展和文化传承具有重要意义。


接着孩子们走进第一展厅——“陶器生活”。展厅里面一件件精美的砖雕构件,仿佛在诉说着古老关中大地的故事。学生们驻足凝视,被砖雕的精湛工艺所震撼。每一处刻痕、每一个图案都凝聚着先辈们的智慧和心血,让孩子们深刻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厚重底蕴。


最后,来到第二展厅——“如瓷之家”关中瓷器。展厅陈列的瓷器散发着古朴的气息,它们见证了历史的变迁,承载着关中地区的文化记忆。学生们仔细观察着瓷器的造型、纹饰,想象着当年工匠们精心制作的场景,对非遗文化的崇敬之情油然而生。


学生们还亲身体验了非遗拓片制作。在馆长邓红军先生的指导下,他们小心翼翼地将宣纸覆盖在刻有文字的石碑上,用墨包轻轻拍打,使图案或文字清晰地复制到宣纸上。这个过程不仅让学生们领略到了古老技艺的神奇,也培养了他们的耐心和专注力。


学生们还亲身体验高陵扎花。他们拿起针线和布料,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着民间艺人的手法,认真地制作着扎花作品。在这个过程中,更让他们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魅力。高陵扎花的过程虽然复杂,但孩子们却乐在其中,因为他们知道,自己正在制作一项珍贵的文化遗产。


这次博物馆之行,学生们对非遗文化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理解。他们在参观和体验中,感受到了非遗文化的博大精深和无穷魅力,也明白了自己肩负着传承非遗文化的重任。相信在未来的日子里,这些孩子们将成为非遗文化的传播者和守护者,让古老的非遗文化在新时代绽放出更加绚烂的光彩。



整理:走   走

编辑:韩佳颖

校对:柯柳依

初审:马利利

终审:刘夏盈



文博西安
宣传文化遗产、传递文博信息、助力政务服务,维护国家文化安全。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