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初识南宋诗人陆游,源于小学课本上的一首《示儿》。
“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这首绝笔,将陆游对抗金大业未就的无穷遗恨,和对收复失地的坚定信心呼之欲出——他是这样热爱着华夏大地的每一片领土。
陆游的漫游轨迹上,也曾出现过四川泸州。
位于四川省东南部,地处川滇黔渝结合部的泸州,占据长江出川口的重要战略位置。各民族之间物资往来频繁,城内五方辐辏、市井繁华,一派兴旺宜居景象。
陆游为之感叹,还曾写下:“此州雄跨西南边,平安烽火夜夜传。”
据史料记载,宣和元年五月二日,宋徽宗御笔下诏:泸州西南要会,控制一路,边阃之寄,付畀非轻,可升为节度,赐名泸川军。
北宋熙宁年间,全国年征商税十万贯以上的城市有26个,泸州就是其中之一。在泸州的赋税中,酒税占比最大,每年超一万贯,是为当时泸州酒业兴盛的一个注脚。
泸州风月与地道美酒,也曾醉过这位爱国诗人。而他对江山多姿的感受,都化为笔下的文字,浸润着一方风物,一方水土。
要从上下五千年的历史中找到一位爱国诗人,陆游一定榜上有名。
钱锺书在《宋诗选注》中说:“爱国情绪饱和在陆游的整个生命里,洋溢在他的全部作品里。”
|陆游,字务观,号放翁,越州山阴县(今浙江省绍兴市)人,尚书右丞陆佃之孙,南宋文学家、史学家、爱国诗人,与尤袤、杨万里、范成大并称四大家。图源:方志四川
他出生在国家风雨飘摇的时候,“恢复山河”的志愿就扎根在他的成长史中。
宋徽宗宣和七年(1125年)十月中旬,天气已经转凉。淮水上,一艘官船划开水面的波纹,而船舱之内,经西路转运史陆宰抱着刚出生的儿子,喜忧参半。
|陆游出生在淮河的一条小船上。金大规模攻宋的第一年,他的父亲、主战派陆宰奉诏入朝,带领家人由水路进京,唐氏在船上生下一个男婴,因为出生在水上,取名“游”。图源:视觉中国
陆宰原是淮南转运使,因“工作调动”,赴任经西路转运史。坐船前往调任地的途中,儿子陆游出生。而当下船外风雨正盛,正宛如动荡的时局。
此时节,金国势力膨胀,迅速崛起灭了辽国,乘着势头挥师南下,直指北宋。
北宋重文轻武,朝廷内部受困于党争,武备废弛,军事上一败涂地。当时的皇帝宋徽宗长于书画艺术,却并无铁一般的手腕应对侵略。
|宋徽宗所作《柳鸦芦雁图》 上海博物馆藏
逃跑,是这位皇帝想到的唯一对策。太子赵桓遂“赶鸭子上架”般即位,次年,年号改为靖康元年(1126年)。赵恒,也便是日后的宋钦宗。
也正是钦宗即位的次年,变故再一次发生在陆家。陆宰被打为“旧党”,撤去职务,贬为平民,携家眷南迁到山阴(今浙江绍兴),沿路见到的皆是兵荒马乱。
随后的靖康二年(1127年),金军攻破汴京,宋徽宗、宋钦宗以及大批王公大臣、皇亲国戚皆成为俘虏,北宋王朝自此画上句号,也宣布了南宋时代的开始。
|绍兴陆游纪念馆。陆游自幼随家人颠沛流离,给他弱小的心灵带来不可磨灭的印迹,收复河山的梦想悄然在他的心中酝酿。无论是初入官场向皇帝上疏力主北伐,还是入川投身幕府奔波于抗金前线,再到中年后宦海沉浮,他收复失地的立场从未动摇:“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图源:视觉中国
“一寸山河一寸血。”国破家亡,抗金英雄层出不穷,而陆游又出身在极有爱国思想的官宦世家,耳濡目染之下,少年陆游便立下了“上马击狂胡,下马草军书”的报国壮志。
得益于家庭的滋养,陆游展现出了天才般的成长速度,“年十二能诗文”,骑马、射箭和兵法样样精通,随时准备好奔赴战场。
长到28岁,陆游参加现任官员及恩荫子弟的进士考试,名列第一,第二名为秦桧之孙秦埙,命运转折的种子便在此时埋下。
次年参加礼部复试,陆游名列前茅,言语间不忘国耻和为民请命,仗义执言的性子却让他吃了大亏——被秦桧以“喜论恢复”为由黜落。
|福建宁德作为陆游仕途的第一站,对于诗人有着非同寻常的意义,因而他对此邑情事之眷恋,确实老而弥坚。81岁那年,他曾连作三诗,咏及这段经历。七绝题序称:“予初仕为宁德县主簿,而闻朱孝闻景参作尉,情好甚笃,后十余年,景参下世,今又几四十年,忽梦见之平生,觉而感叹不已”。图源:视觉中国
1155年,秦桧去世,无人再把持朝政,笼罩在南宋王朝上的阴云开始散去。陆游的仕途迎来“柳暗花明又一村”,被举荐出任福州宁德县主簿。
1162年,陆游已经38岁了。隆兴北伐失败后,陆游极言北伐之事,还劝谏当时的孝宗罢免佞臣,终因“结交谏官、鼓唱是非”被免官。
赋闲四年后,乾道五年(1169年)十二月,陆游再次被启用,至夔州任通判。
|宋孝宗乾道五年(1169年)底,45岁的陆游被任命为夔州通判。第二年闰五月,陆游自山阴启程赴夔州,十月到达,将沿途见闻写成《入蜀记》6卷。到了夔州后,陆游发布了《夔州劝农文》,对政府和百姓都提出了具体的措施,极大程度改善了当地农业生产落后的面貌。图源:视觉中国
这一上层决定,揭开了陆游政治生活及诗歌创作生涯中的“黄金时期”。
夔州位于巴蜀地区东北部,雄踞瞿塘峡口,在几百年里,凭借优越的地理位置逐渐成为了整个川东地区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军事中心。
驻守川陕交界南郑一带的主战派领袖人物王炎,对陆游的才学早有耳闻,故聘陆游至幕府襄理军务。陆游亦有感于王炎的知遇之恩,献上万字平戎对策,也在此期间创作了大量的诗歌。
|《自书诗帖》为陆游80岁时所书近作诗8首,诗作的内容是回忆其50岁左右,在四川成都当参议官时的生活情景。图源:网络
可惜,朝中主和派否决了北伐计划的《平戎策》,调王炎回京,旗下的幕府随即被解散,出师北伐的计划也无疾而终。
1190年,65岁的陆游归隐鉴湖,正式步入“退休生活”,日常被读书、耕作填满。春天踏青,冬天撸猫,一句“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羡煞旁人。
而绍熙三年(1192年)十一月,那首《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仍然暴露了他内心深处的愿望。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
陆游的一生不断地经历罢职和启用,他也曾踌躇满志,一生最大的理想就是希望朝廷能北伐中原,收复失地,统一祖国。
|成都陆游祠堂。陆游壮年入川,入蜀九年间曾两任蜀州(今成都崇州)通判,在成都前后生活了六年。这段岁月虽然不长,但却迎来了陆游诗词创作的高峰,其笔下写了很多和成都有关的景物,可以说陆游的诗就是宋代成都的风情画。图源:视觉中国
然而现实无比残酷,直到其终老,仍然是请缨无路,壮志未酬,征战沙场、恢复失地的理想只能在梦里实现。
在理想与现实无法平衡的时候,幸好还有美景与美酒,可以宽慰人生。
“万里客经三峡路,千篇诗费十年功”。陆游的一生,是诗歌丰产的一生。
12岁开始学诗,到84岁时仍“无诗三日却堪忧”。
陆游自称“六十年间万首诗”,不仅数量惊人,他的诗歌亦得到了同侪的赞赏。杨万里在《和陆务观见和归宿》一诗中言:“君诗如精金,入手知价重”。
|此《剑南诗稿》是南宋文学家陆游的诗集,为纪念其在川陕的生活、经历,故名,由其长子陆子虡所编。全书共八十五卷,收录其诗歌九千三百多首,内容涵盖了当时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其中最重要的是与抗金相关的爱国诗篇及日常生活吟咏。
刘克庄在《后山诗话》中评陆游词“激昂慷慨者,稼轩不能过;飘逸高妙者,与陈简斋(与义)朱希同(敦儒)相颉颃;流丽绵密者,欲出晏叔原(几道)贺方回(铸)之上”。
简而言之,便是陆游词集大家之成,又各有超越之处。
在他的众多诗歌中,也有几首是专为泸州留下的。
|酒城泸州,自古以来即诸多文人墨客向往之地,陆游登岸泸州后,为泸州那醉人的风月所倾倒,不禁为之赞叹。
公元1178年,陆游从四川奉召回京,顺江东下,沿途系缆游玩,在泸州登岸。有感于泸州风月之醉人,他禁不住以诗歌表达自己内心的激赏。
在《泸州乱》中,他写道:“此州雄跨西南边,平安烽火夜夜传。”这句诗歌揭示了泸州地理位置的险要。在西南边境的泸州,正位于川滇黔三省结合之地,城内汉族与少数民族杂居,一派多民族融合之景。
居于此位置的泸州,也肩负起阻拦侵袭,守护一方平安之职。
|得水之利的泸州,因控扼江河交汇的地理位置,经历了大大小小的战火硝烟,孕育了不同时代的英雄人物,承载着别具一格的文采风流。南宋时期,泸州位于四川合川——重庆——泸州——嘉定弧线防线的中线,有着极为重要的军事地位。
泸州是一座水上之城,陆游在泸州泛船,被水流之翻涌所震撼,其诗云:
云间刁斗过边州,沙际丘亭舣客舟。
涨水方忧三峡险,短筇犹作两岩游。
蛟龙矫矫拏云起,琴筑泠泠绕榻流。
未死人生谁料得,会来携客试茶瓯。
《泸州使君岩在城南一里深三丈有泉出其左音中》
前题有词:泸州使君岩在城南一里,深三丈,有泉出其上,音中律吕。木龙岩亦相距里许,黄太史所尝游憩也。
|泸州三岩脑古纤道石壁,直上万仞,上临大江流水,与岸边有百尺,惟闻水声,人不可到,岩上纤道,横阁一步,斜亘三百丈,半岩架空,奇为艰险。岩壁有汉墓,岩穴清泉欲滴,天壁呈现波涌浪痕,蔚为壮观,故为宋代城南胜迹。图源:网络
使君岩,俗称“三岩脑”,是泸州城渡江去蓝田坝连接云贵水陆交通要道的关津渡口,吸引了无数文人墨客到此游赏,比如北宋泸州知州王献可,还有题中的“黄太史”,即北宋诗人黄庭坚。
诗中提到的边州,源于宋代泸州“领县三,并羁靡州十八”,作为军事重镇,“控制边面二千余里”,故称边州。
虽然旧时的亭台早已坍圮,然而新事物总是生生不息。1982年,就在陆游曾游赏过的地方,建起了泸州长江大桥——它以雄浑的身姿,依旧守卫着这座险要的城池。
|泸州长江大桥是泸州进出城区中心半岛的重要通道,也是连通城市南北方向高速公路进出口的最便捷通道。图源:视觉中国
待陆游顺江东下,便到了长江出川的口子——泸州境内的合江(今合江县),在此处短暂停留,去拜谒西凉神并作《夜泊合江县月中小舟谒西凉王祠》,收录进《剑南诗稿》之中。诗曰:
悬瀑雪飞舞,奇峰玉嶙峋。摇碎一江月,来谒西凉神。
我虽不识神,知是山水人。不敢持笏来,裋褐整幅巾。
出我囊中香,羞我南溪苹,杯湛玻璃春,盘横水精鳞。
出门意惝怳,烟波浩无津。安得结茆地,与神永为邻。
《夜泊合江县月中小舟谒西凉王祠》
诗中提到的西凉神,可谓大有来头。唐·李吉甫《元和郡县志·泸州》里说:“登天大王庙,在合江县之左,传为凉王吕光(之庙)。灵异暴着,过者必祭鱼。”民间相传,船舟不祭之者,必遭倾覆。所以,路过合江的人往往前去祭祀,以免舟覆人亡。陆游此举拜谒,是为入乡随俗,求得平安。
|陆游曾途经的泸州合江县。境内风景美如画,诗意搅动山水,古今文人墨客在此抒发诗情。图源:视觉中国
拜谒此举,亦是陆游在寻求精神世界的平和。而在泸州所作的、最为体现陆游精神世界的诗歌,莫过于一首《南定楼遇急雨》。
行遍梁州到益州,今年又作度泸游。
江山重复争供眼,风雨纵横乱入楼。
人语朱离逢峒獠,棹歌欸乃下吴舟。
天涯住稳归心懒,登览茫然却欲愁。
《南定楼遇急雨》
据《舆地纪胜·潼川府路泸州》载,南定楼为南宋目录学家晁公武取诸葛《出师表》中语为名。定,原作亭,据钱仲联校注本改。其注号《老学庵笔记》卷三称:“泸州,自州治东出芙蓉桥,至大楼曰南定,气象轩豁。”
在陆游登上这座气度不凡的南定楼之前,他的“朋友圈好友”范成大于1175年早一步登临此楼。
|泸州摄影家王伟根据史料描述手绘的南定楼
乾隆版《直隶泸州志》的记载中,在这一年,范成大受任敷文阁待制、四川制置使、知成都府,上任途中西入巴蜀,有了与南定楼的邂逅。
其诗曰:“归艎东下兴悠哉,小住危栏把一杯。楼下沄沄内江水,明朝同入大江来。”
范成大登楼远望,兴致盎然,开怀畅饮。高楼之下,江水滔滔,而“同入大江”又是何等文人潇洒气概。
|泸州摄影家王伟根据史料描述手绘的南定楼。南定楼始建于唐代,是为纪念诸葛亮平定南蛮,南宋晁公武在泸州做知州时,改建南定楼。改建后的南定楼,高约30米(约今日10层楼高),宽约24米,在宋时与黄鹤楼、岳阳楼、大观楼齐名。至此,南定楼成为各界名流到泸州后,必去的打卡之地。
三年之后的陆游却是另一番心境。
彼时,陆游奉诏回京,途经泸州遭遇一场大雨。梁州、益州、泸州,不停变换的地点,冲击出陆游的羁旅之苦。当风雨凌乱地闯入楼中,身边人的方言晦涩难辨,不免产生孤寂之感。早已住稳蜀地的他,理不清前途走向,去也难安,留也难安。
他是诗人,亦是有抱负的爱国者。此时距离北伐计划被否已经过去了三四年,满腔热情的陆游,心情被一场急雨浇透,有天大地大无处可去的茫然。
同样的“沧海桑田”也发生在南定楼。
在南定楼之上眺望,有“上下天光,一碧万顷”之感。青翠的水色天光相接,映衬着江上船只,美不胜收。作为宋、明年间泸州第一大酒楼的南定楼,还曾引得晁公武、范成大、陆游、杨慎等才子名人登临赋诗唱和。
这里容纳了泸州风月吟唱的精华,但好景不长,旧楼湮灭于宋元之际的战火。及至明代,一座重建的南定楼在故址上拔地而起。
此时的南定楼,不再是专为官员登临的政务场所,寻常商贾和老百姓都可登楼饮宴,还可承办婚寿宴席,与民生贴合得更紧密。
如同一座楼的起落,或许文人的精神世界总会被一场急雨打湿,也必会在苦难之中,实现自己的精神跨越。
前文提到,也曾在泸州留下足迹的北宋诗人黄庭坚,曾目睹泸州发达的农业,遍地栽种的泸州糯红高粱都用来酿酒,遂慨叹“江安食不足,江阳酒有余”。
|蜀地的云蒸霞蔚笼罩四野,给山谷之间的红高粱铺染上一层迷人的光辉,“千亩万垄,浩浩汤汤,每一株都传递着万物生发的秘密”。
在其《山谷全书》里,还进一步描绘了当时泸州酒业的兴盛:“州境之内,作坊林立。官府士人,乃至村户百姓,都自备糟床,家家酿酒。”
|从宋朝开始,泸州就建有六个收税的税务机关,其中之一就是专门收酒税的“泸州酒务”,每年征收的酒税占地方政府税收的十分之一。
这种酿酒的盛况,在一条街道上体现得淋漓尽致。
小市门前沙作堤,杏花虽落不沾泥。
客心尚壮身先老,江水方东我独西。
暂憩轩窗仍汛扫,远游书剑亦提携。
子规应笑飘零惯,故傍茅檐尽意啼。
《小市》
潮涨潮落,伴随着杏花飘零、杜鹃啼叫,一座座茅屋里寄放着百姓的安居乐业,这首描写泸州小市的美丽诗句便出自陆游的《小市》。
小市是哪里?
铺开如今的泸州地图,能在四川省泸州市龙马潭区中发现一条小市街道。它地处龙马潭区南部长江和沱江汇合的北岸,在这里,常见市民在江边淘洗蔬菜或者放飞风筝,生活气息十分浓厚。
|据《宋史》和《永乐大典》载,泸州是西南边最早设草市的地区,时有草市67个。宋神宗(公元1080年)批准泸州茶马互市,到南宋年间小市因位于长沱两江交汇一隅和东大道之始,成为草市之一,因泸州城下一集镇,故称小市。
在更遥远的时代,小市是一座货物流转的码头。
南宋时期,四川水运给养起了首都临安的粮食、军马及输送给朝廷的物资,每年运送的军粮高达150万石。
从泸州各码头发运的粮船达千艘,运量达到数万石之多。其中,以小市码头最为重要。
沱江上游的金堂,向下游输送烟叶要历经小市;资中、内江的糖,自贡的盐,一甜一咸的民生滋味,皆在小市码头集散中转。
不止如此,自永宁河飘摇而下、来自西南大山深处的云贵山货也在小市中转;同时,小市也是与泸州相邻的自贡所需要的竹木必经之处。
|小市每年正月十五举办灯节,大小街巷、码头、商会、堂口、会馆,在店堂、家门檐口上挂红灯,门前结彩、户户放灯。小市半山上的三华山、马鞍山、五峰山,宝莲寺、佛门坎、王爷庙、葆贞观、洞宾亭前灯树林立,灯竿上36盏红灯,通夜大放光明。市街高搭牌坊、彩楼、千盏珠灯闪耀、如同白昼,花灯如林,游人如织,各商会、堂口、码头、会馆的龙灯、狮灯、高撬、旱船、花鼓、连枪队穿街而过,鞭炮响个不停,市井热闹非凡。
徽商发家之时,也借由泸州码头转运货物,一批批巨贾富商的崛起,离不开小市四通八达的水路交通,也造就了小市数百年的辉煌。
清光绪中期,四川总督丁宝桢改革川盐运务,当时的小市各码头云集运盐大小船只4000余艘,泸州运盐船帮成为“官方盖章认可”的川楚八大船帮之首,船家、船工达到上万人的规模。
当时无论官员或是商人行旅出川,都会搭乘运盐船转运吴楚,再从扬州顺着运河入京,故而祖籍四川的清末进士赵熙有“岁岁官船出故乡”之句。
|小市作为川盐转运的集散口岸,从富顺经泸州转运重庆、万县、上转永宁走云贵、运合江、赤水、习水的盐年运量达数百万斤,故而有“小市盐船起五更”之说,盐商和运盐帮富甲一方。
得天独厚的水运条件,支撑起了小市经济的广阔天地,将其托举为沱江口小河第一大码头,亦催生出一个全国性的商业集镇。
这样的繁华,自然少不了美酒的存在。
小市老街上,始建于明清时期的泸州老窖窖池群及酿酒作坊在此伫立,历经岁月变迁更添醇香。
比如坐落在下大街什字头的生发荣作坊,由泸州的陈氏家族在清咸丰年间起家,到了民国时期,陈氏子孙陈光钰接手经营,一直绵延到1956年的社会主义改造。
鸿盛祥、富生荣是两家毗邻的清代作坊。前者始建于清道光年间,据说创史人梅洪钧本因自饮和会友,在自家宅地挖窖池酿酒,却无心插柳,酿出的酒分外绵甜,最后开门售卖,这才有了鸿盛祥的名号。
而清乾隆年间,一代名绅赵康泰开办作坊,将其作为女儿的嫁妆,这便有了“富生荣”。
|始建于清道光年间的酿酒作坊“鸿盛祥”“富生荣”,位于过江楼巷,作坊为土木穿斗结构,内设木质二层阁楼,地面和窖坎由青石铺筑。在泸州水运鼎盛的年代里,这里曾是上接宝莲街,下连渡河码头的必经之地。
诸如此类,36家酿酒作坊,组成了泸州老窖的前身,亦是一方酿酒技艺传承的活历史。
明清时期的酿酒作坊,大都秉持“前店后坊”的格局,前店售卖,后坊生产,多落址在人流密集的地方。
因此,这些酿酒作坊群,可视为小市一方繁华的见证。
|从小市新街子走到什字头,再往前到下大街,始建于清雍正年间的“协泰祥”“裕厚祥”“永生祥”酿酒作坊,向世人展示着泸酒的昔日盛景。
1996年,“泸州大曲老窖池”被列入第四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这是酒类首次进入“国保”范围。
2013年,包含小市区域内的泸州老窖1619口百年以上老窖池、16处明清酿酒作坊及纯阳洞、醉翁洞、龙泉洞三大藏酒洞,一并入选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泸州老窖延续使用450余年的国宝窖池
泸州老窖的三大天然藏酒洞之纯阳洞、醉翁洞,就坐落在小市区域的三华山上,两洞支洞相连,属三华山天然山洞之一。
再往下50米,就是洪波涌起的长江江面。江水常年拍打着山体,形成的共振效应也加速了储藏在藏酒洞里的泸州老窖原酒的老熟过程。
|泸州老窖纯阳洞。洞内空气流动极为缓慢,常年温度保持在20℃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相对恒温恒湿的环境,是出窖新酒酯化、老熟、生香的绝佳场所。
为小市流连的陆游,同样是酒的爱好者。
陆游晚年诗作《衰疾》中,提到“百岁光阴半归酒,一生事业略存诗”,诉说了自己与酒的深厚交情。在他的人生岁月中,诗酒总是交融。
与范成大在成都交游之时,二人经常在一起喝酒、写诗,时人讥讽陆游颓放,他就索性放开了手脚,尽情挥洒性情,还自号为“放翁”。
放翁醉倒,便成为“醉翁”,前文提到的泸州老窖三大藏酒洞之一醉翁洞,便是为纪念爱酒、好酒的中国文人墨客而命名。
在坊间的传闻中,陆游曾到过泸州一间名为“醉梦楼”的酒肆,又在店家的引荐下,来到了醉翁洞。陆游走入酒神护佑的藏酒洞,沉浸于美酒的醇香之中,在当夜的梦中,还与酒仙相见,得到了开解。
彼时的陆游正遭遇着人生历程中的“灰暗时刻”,因他本身便是朝野间少有的主战派,加上豪放好酒,不拘礼法的性格,没有多久便因被朝廷上的主和势力诋毁“不拘礼法”“燕饮颓放”而被贬职。
|醉翁洞是泸州老窖原酒的修身之地。洞内空气流动缓慢,相对温度保持在20℃左右,相对湿度保持在85%左右,含负氧离子。
他因此自缘“放翁”之名,如何不是一种对有心之人讥嘲的回击?而醉翁洞中的神仙,也鼓舞了陆游持着壮志豪情继续前行。
浪漫的泸州人乐于相信并传诵着如上的故事——带着群体象征意义的“醉翁”二字,容纳了诸如李白、杜甫、苏轼、唐庚、黄庭坚、陆游、杨升庵、张问陶、张之洞等迁客骚人的集体意志,在古阳江的波涛中翻涌不息。
|陆游在泸州城里,提着酒壶穿过花径,挥洒着心中的惬意。
泸州美酒,也必然抚慰过陆游。
宋代,泸州酒进化出了“大酒”和“小酒”之分。中国白酒史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就在泸州写下。
《宋史·食货志》载:“自春至秋,酤成即鬻,谓之小酒,自五钱至二十钱,有二十六等;腊酿蒸鬻,候夏而出,谓之大酒,自八钱至四十三钱,有二十三等……”
所谓“小酒”,所用原料为糯米,又叫“酒米”,是一种米酒。
|《宋史·食货志》中关于小酒与大酒的记载。
春至秋时期气温较高,酵母菌等微生物适宜繁殖,而此时节,泸州地区上年收获的高粱已经渐次消耗,新的高粱还未入仓,故而酿制小酒的原料只能以糯米为主。
小酒的酿制和发售模式灵活机动,为“随酿随卖”,发酵和老熟的周期都很短,无需陈酿储存,就是传统的发酵酒(米酒、黄酒)。
慢慢的,酒的发展有了新的分岔。从《宋史》的记载可知,一种用高粱谷物作原料,经下料、蒸馏糊化、拌曲发酵烤制出来的酒出现了,这就是与小酒相对的“大酒”。
|从宋朝开始,泸州开始出现了大酒。其原料选用、工艺操作、发酵方法都与今天的蒸馏酒接近,不过受到当时的生产技术、设备的限制,所生产的白酒度数比现在的低一些。
这还不是大酒“酒生”的结尾。新酒经过“酿”“蒸”,还要再存储半年,待其挥发部分物质,自然醇化老熟,方可出售,称之为“候夏而出”。
这种施曲蒸酿、储存醇化的大酒,乙醇浓度高,酒的色、香、味都超过了小酒,价格也随酿制时间上涨。
据专家考证,大酒在原料选用、工艺操作、发酵方式以及酒的品质等方面都已经与今日泸州酿制的浓香型曲酒非常接近。
从酒文化的传承脉络和生产技术的传承关系考察,它或许就是后来泸州老窖大曲酒的早期形态,是今日泸州老窖酒的宗源所在。
值得一提的是,在离开泸州去往下一站涪州之前,陆游还在壶中装满泸州的美酒,有诗为证:
百壶载酒游凌云,醉中挥袖别故人。
依依向我不忍别,谁似峨嵋半轮月?
月窥船窗挂凄冷,欲到渝州酒初醒。
江空袅袅钓丝风,人静翩翩葛巾影。
哦诗不睡月满船,清寒入骨我欲仙。
人间更漏不到处,时有沙禽背船去。《舟中对月》
从《舟中对月》这首诗中“百壶”“醉中”和欲到渝州“酒初醒”等语,能体会到诗人对泸州美酒的喜爱,以及在月窥船窗这样凄冷景致和苍凉心境中与泸州的依依惜别之情。
“平生嗜酒不为味,聊欲醉中遗万事。”泸州的美景与美酒,多少抚平了诗人心中的块垒,亦化为地方风物的见证,长存在泸州人的记忆之中。
参考文献:
[1] 巢彦婷.“放翁”的诞生:陆游的成都故事[J].高中生之友,2023,(24):28-29.
[2] 田向文.陆游:平生嗜酒不为味[J].廉政瞭望,2023,(20):56-57.
[3] 胡锦翔.倦客关河又千里——论《放翁词》中的入蜀心态[J].四川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23,33(06):96-100.
[4] 张成恩.陆游词的风格特点与思想意蕴[J].郑州师范教育,2024,13(01):45-47.
[5] 人民出版社读书会.话题丨陆游:生命不息 爱国不止[EB/OL]:2024-01-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