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艺术学院学习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系列推文(三)

文摘   2024-10-21 18:30   重庆  

点击蓝字

关注我们

强化党建引领


谱写现代篇章

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坚定不移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上发表重要讲话,对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行了科学谋划和系统部署,同时分析了当前形势和任务,为继续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根本遵循和行动指南。我们要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和全会决策部署,以钉钉子精神抓好重大改革举措落地见效,全力做好经济社会发展各项工作,以高质量发展的实际行动和成效,为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强国建设、民族复兴伟业作出积极贡献。


一、充分认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

取得的重大成就



党的十八大以来,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坚强领导下,各地区各部门坚持稳中求进、以进促稳、先立后破,统筹扩大内需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统筹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统筹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安全,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新动能新优势加快培育,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宏观经济运行平稳。有力有效落实已出台的宏观政策,不断增强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宏观政策持续加力、靠前发力、形成合力。今年以来持续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发行1万亿元超长期特别国债,支持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两重”),安排3000亿元左右超长期特别国债资金,加力支持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两新”)。今年上半年,我国经济顶住下行压力,经济运行总体平稳、稳中有进,国内生产总值实现了5%的增长,增速居世界主要经济体前列。


创新活力持续激发。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科技事业快速发展。截至2023年底,我国国内(不含港澳台)发明专利拥有量达401.5万件,成为全球首个突破400万件的国家。重大科技成果竞相涌现,国产大飞机C919、国产首艘大型邮轮投入商业运营,“天宫”空间站成功发射并顺利运行,嫦娥六号完成世界首次月球背面采样返回。新动能日益成为经济增长的新引擎,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壮大,人工智能、云计算、5G等数字技术快速发展。


产业结构调整优化。农业生产总体平稳,粮食产量连续9年稳定在1.3万亿斤以上,肉蛋奶、蔬菜水果等“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制造业量增质升,规模占全球比重由22.5%提升至30%左右,已连续14年居世界首位。高技术制造业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由9.4%提升至15.7%。服务业保持稳定发展,生产性服务业增长较快,服务消费潜能持续释放。


改革开放不断深化。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取得新进展新成效,国有经济核心功能、核心竞争力进一步增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扎实推进。民营经济保持稳定向好发展态势,截至今年上半年,登记在册民营企业达5500余万户,较2012年底增长了4.1倍。吸引外资和对外投资均居世界前列,引资规模稳居发展中国家首位。今年前7个月外资来华热度不减,全国新设立外商投资企业超过3.1万家。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不断走深走实,对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直接投资累计超过2800亿美元,中欧班列累计开行超过9万列。


区域城乡协调发展。区域重大战略有序推进,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北京非首都功能疏解项目在雄安新区加快落地建设。长江经济带、黄河流域地区强化区域绿色发展协作,重点流域生态环境保护和修复取得新进展。制定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户口迁移政策进一步放宽放开,常住人口城镇化率从53.1%上升到66.16%。


全面绿色转型加快。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实施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的意见,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强化生态系统保护和治理。全国地表水优良水质断面比例较2012年提高27.8个百分点,已接近发达国家水平。全国森林覆盖率超过24%,成为全球森林资源增长最多最快和人工造林面积最大的国家,贡献了全球约1/4的新增绿化面积。可再生能源装机规模全球最大、发展速度全球最快。


民生保障力度加大。全面打响脱贫攻坚战,历史性地解决困扰中华民族几千年的绝对贫困问题,在中华大地上全面建成了小康社会。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就业形势总体稳定。公共服务领域惠民政策加快落实,“一老一小”、教育、医疗、文化等基本公共服务水平不断提升。全力应对部分地区干旱、洪涝等各类自然灾害,保障受灾群众基本生活,灾后恢复重建有序推进。


安全发展基础夯实。各地区各部门坚决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统筹发展和安全的各项决策部署,推动高质量发展与高水平安全互促共进,经济领域安全发展的基础不断巩固和加强。粮食安全基础持续夯实,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有序开展,高标准农田、黑土地保护、现代种业提升等重点工程建设加快推进。能源安全保障不断强化,迎峰度夏、迎峰度冬能源保供基础进一步夯实,新型储能装机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数据安全能力建设持续推进,适度超前建设数字基础设施,全国一体化算力体系加快形成。


二、准确把握我国经济社会高质

发展面临的形势和有利条件



当今世界百年变局全方位、深层次加速演进,国内发展不平衡、不充分问题较为突出,但应该看到,这些都是前进中的问题、发展中的烦恼,我国经济增速和发展态势明显好于主要发达经济体,经济回升向好、长期向好的基本趋势没有改变,经济发展的强大韧性和巨大潜力没有改变,我国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面临的有利条件强于不利因素。


从国际看,挑战与机遇并存


一方面,外部环境复杂性、严峻性、不确定性明显上升,带来的不利影响增多。全球经济增长动力不足,国际货币基金组织近期预测2024年全球经济增速为3.2%、2025年为3.3%,明显低于疫情前(2000—2019年)3.8%的平均水平。全球经济金融动荡可能加剧,部分新兴市场国家面临本币贬值、资本外流、债务加重压力。国际地缘政治局势不稳,大国博弈对抗性上升,局部冲突和动荡频发,外溢效应不断显现。


另一方面,全球经济呈现复苏态势,国际贸易增长有所恢复,有利于我国企业发挥优势,拓展国际市场。根据世界贸易组织预测,2024年全球货物贸易量增速将达到2.6%,扭转了2023年的负增长态势,并将在2025年进一步提升至3.3%。新兴经济体发展势头良好,成为世界经济增长的重要引擎,国际影响力和全球治理话语权不断增强。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扎实推进,我国构建了广泛的朋友圈,与共建国家不断增进互联互通、持续深化合作共赢,为共建国家乃至全球经济发展注入强劲新动能。


从国内看,压力与动力同在


一方面,总量问题与结构矛盾并存,发展质量和效益有待进一步提升。有效需求不足,投资增长面临制约,居民就业增收难度较大,消费能力和意愿不够强。经济运行出现分化,行业冷热不均,一些传统行业企业发展面临较多困难挑战。国内大循环存在堵点,要素有序流动仍受到制约。生态文明建设仍处于压力叠加、负重前行的关键期,绿色低碳发展的基础仍需夯实。


另一方面,我国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仍然具备良好支撑基础和许多有利条件。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全面部署了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重大举措,将有力破解深层次体制机制障碍和结构性矛盾,进一步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强劲动力、提供有力制度保障。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不断显现,我国拥有14亿多人口、4亿多人中等收入群体,拥有全球最完备的产业体系、日益完备的基础设施网络,新质生产力加快发展,居民衣食住行和精神文化需求潜力巨大,产业新领域新赛道、短板领域、薄弱环节的投资还有很大空间,促进新型工业化和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将为需求扩大提供持久活力。最为重要的是,有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的坚强领导,有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科学指引,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显著优势,将为做好经济工作、推进高质量发展提供坚强保障。


分析判断经济形势,既要看树木,更要看森林,既要看到短期波动的“形”,更要看到长期发展的“势”。我国推进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正处于滚石上山、爬坡过坎的关键吃劲阶段,面临的困难和问题既有外部环境变乱交织带来的影响,也是推动产业附加值提升、经济结构变革过程中必须经历的阵痛,是绕不过、躲不过的客观挑战。


三、扎实推进我国经济社会

高质量发展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我们要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二十届二中、三中全会精神,把坚持高质量发展作为新时代的硬道理,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围绕推进中国式现代化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以改革为动力促进稳增长、调结构、防风险,落实落细党中央关于经济工作的决策部署,推动经济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构建高水平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持续增强各类经营主体活力。坚持和落实“两个毫不动摇”,促进各种所有制经济优势互补、共同发展。出台国有经济布局优化和结构调整指引,完善中国特色现代企业制度,推动形成一批世界一流企业。进一步畅通国民经济循环,推出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指引,健全竞争政策实施机制,全面落实规范地方招商引资的政策举措,破除地方保护和市场分割,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综合改革试点。完善市场经济基础制度,加强产权和知识产权保护,发布新版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有序放宽服务业准入限制,健全中国特色社会信用体系。


健全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体制机制,加快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因地制宜发展新质生产力,加快谋划布局未来产业,建立未来产业投入增长机制,开辟量子科技、生命科学等未来产业新赛道,开展“人工智能+”行动,布局建设一批未来产业先导区。加快培育壮大新兴产业,实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行动方案,加快工业互联网规模化应用,深化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融合。健全现代化基础设施建设体制机制,推进传统基础设施数字化改造。加强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建设,打好关键核心技术攻坚战,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


健全宏观经济治理体系,加大宏观政策实施力度。完善国家战略规划体系,健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规划制度体系,加快落实“十四五”规划,切实做好“十五五”规划前期谋划工作。加强宏观政策协调配合,强化宏观政策取向一致性评估,促进财政、货币、产业、价格、就业等政策协同发力。健全预期管理机制,做好经济形势和政策宣传解读,及时回应市场关注和社会热点。用好超长期特别国债,加快推进国家重大战略实施和重点领域安全能力建设,把项目建设和政策、规划、机制建设结合起来,统筹抓好“硬投资”和“软建设”。更大力度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大宗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加强项目实施、资金使用督促指导。


培育完整内需体系,多措并举促消费扩投资。把促消费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完善扩大消费长效机制。培育消费新热点、拓展消费新场景,促进汽车、家电等大宗商品消费,推动教育、养老、育幼、家政等服务消费提质扩容,积极推进首发经济,培育国货“潮品”消费,支持文体旅游高质量发展实施好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新机制,持续向民间资本推介项目,更好吸引民间资本参与核电、铁路等领域重大项目建设。


健全绿色低碳发展机制,加快经济社会发展全面绿色转型。推动产业绿色化数字化协同转型,扩大绿色低碳产业规模。加强化石能源清洁高效利用,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推进城乡建设绿色发展,大力推广绿色建筑。深入实施全面节约战略,加快构建废弃物循环利用体系。加大绿色产品供给,加强绿色流通,积极扩大绿色消费。实施支持绿色低碳发展的财税、金融、投资、价格政策和标准体系。加快推动重点领域节能降碳改造,完善碳排放统计核算体系,积极稳妥推进碳达峰碳中和。


加快建立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稳步扩大制度型开放,主动对接国际高标准经贸规则,实现规则、规制、管理、标准相通相容。积极培育外贸发展新动能,拓展中间品贸易、服务贸易、数字贸易、绿色贸易、跨境电商出口。深化外商投资和对外投资管理体制改革,落实全面取消制造业领域外资准入限制措施,进一步营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一流营商环境。优化区域开放布局,深入实施自由贸易试验区提升战略,加快建设海南自由贸易港,推动形成陆海内外联动、东西双向互济的全面开放格局。抓好支持高质量共建“一带一路”八项行动落实落细落地,统筹推进重大标志性工程和“小而美”民生项目。


加强经济安全保障,防范化解重点领域风险。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加快推进新一轮千亿斤粮食产能提升行动,持续强化粮食产购储加销协同保障。加快规划建设新型能源体系,提升能源顶峰供应保障能力,加强国家储备体系建设。健全强化重点产业链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产业在国内梯度有序转移的协作机制,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建立健全数据基础制度,强化数据安全治理。


构建完善城乡融合发展体制机制,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统筹新型工业化、新型城镇化和乡村全面振兴,进一步推进基础设施一体化、公共服务均等化。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完善乡村振兴投入机制,完善高标准农田建设、验收、管护机制,大力提升乡村产业发展水平。运用“千万工程”经验,积极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提升。推动京津冀、长三角、粤港澳大湾区等地区更好发挥高质量发展动力源作用,优化长江经济带发展、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机制。高标准高质量推进雄安新区建设。


深化社会事业改革创新,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多渠道增加居民收入。完善就业公共服务体系,促进高校毕业生、退役军人、农民工等重点群体就业。深化社保、医药卫生领域改革,健全灵活就业人员、农民工、新就业形态人员社保制度。深化“一老一小”等公共服务改革,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和激励机制,大力发展普惠托育服务体系,优化基本养老服务供给,推动银发经济发展壮大。加强极端天气和自然灾害防范应对,做好抗灾救灾和灾后恢复重建工作。





图文来源:网络

编辑:刘慧美

初审:蒋冰 曾碧儿 钟喜

复审:古敏

终审:雍朝永 张坤

川美公共艺术 Public Art
川美公共艺术学院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