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粤春:略谈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评论变革

时事   2024-11-04 09:34   北京  


重组 重建 重塑

——略谈数字媒介时代的文艺评论变革


文艺评论的媒介化作为一个“事件”发生了,文艺评论的全方位变革已经来临,我们应及时观察其生成的过程,辩证地看待“事件”的发展,更准确地把握当下文艺评论的新趋势和新特征,提高驾驭媒介的能力,主动迎接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21世纪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数字技术推动了互联网(特别是移动互联网)、元宇宙、人工智能等新媒介的高速迭代,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也给文艺带来了全方位的变革。在中外文艺史上,媒介从没有像今天这样,对文艺产生颠覆性的影响,深刻改变了文艺的创作方式、产业形态和发展格局,带来了文艺生产关系的全新变革。数字艺术、网络文艺和跨媒介艺术等新兴文艺形态勃然兴起,新美学、新场景、新应用、新消费、新传播、新样式、新工具走进了生活。这其中,在媒介的深度介入下,文艺评论也随之发生了巨大变化。


文艺评论要素的重组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全媒体不断发展,出现了全程媒体、全息媒体、全员媒体、全效媒体,信息无处不在、无所不及、无人不用。”媒介如空气一般,充斥着世界的每个角落。新兴媒介催生了新兴文艺样态,也在不断将传统的文艺门类纳入新媒介和跨媒介的文艺叙事之中。可以说,在互联网出现之前,媒介仅仅只是文艺创作的工具或手段,是文艺作品的载体,而现在,媒介改变了人们对文艺的体验、感知和理解,从根本上改变了文艺发生和接受的心理机制,媒介成为文艺本身,逐渐具备了本体性特征,甚至一步步成为文艺创作的主体。以ChatGPT、GPT-4o、Sora为代表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展现了人工智能超强的艺术制作能力,在诗歌、小说、图像、音乐、影视、动画等领域已有了广泛的应用,意味着人工智能作为文艺创作的主体已具备现实可能性。


相应地,与文艺创作相伴相生的文艺评论的主体、客体、受众、传播途径也已媒介化,媒介越来越成为评论者无法绕开的重要因素。从这个意义上说,文艺评论迎来了不同程度的媒介转向,媒介与评论正在互联网上合流。美国学者艾布拉姆斯提出,文学活动应由四个要素构成,即世界、作者、作品、读者。在对文艺作品作出评论时,要考虑这四个要素。在数字媒介时代,文艺评论在这四要素之外还要增加“媒介”这个要素,成为第五要素。在很多时候,缺乏媒介要素的评论,是不完整的评论。文艺评论要素的重组势所必然。文艺评论的理论来源更加广阔,除了哲学美学、社会历史、文化研究、艺术学、心理学、语言学、符号学、伦理学等传统领域的理论成果和批评方法外,还要把网络理论、媒介理论、传播学和跨媒介理论等新兴理论资源纳入工具箱,如此,才能形成适应时代发展需求的文艺评论话语和方法。


文艺评论机制的重建


当下文艺评论的深刻变革,不只是表面上的从传统印刷时代过渡到网络时代的媒介和场域变化,更应该注意的,是隐含在其中的文艺评论机制的重建。传统建立在纸质书籍和报刊上的文艺评论,追求学理性、规范性和专业性,同时具有滞后性;评论文章的受众也相对小众,其关注度、辐射面和影响力大多局限在小部分与评论对象相关的人群之中。在当代,文艺评论的创作者开始不仅仅依赖于纸质书本或文章,而是随时随地在各种网站、客户端、公众号、APP等新平台上,通过留言、弹幕、图文、视频等形式发表自己的见解,呈现出即时性、低门槛、交互性、多样式、大众化等特点,能够迅速表达观点、唤起共鸣、影响创作。


但与传统的文艺评论相比,新型文艺评论形态背后,其实隐含网络平台的资本逻辑与商业逻辑,容易陷入资本化、圈层化、粉丝化的危险,也更容易使原本学术意义上的观点讨论演变成网络舆论事件,变成一种派系之争、利益之战。在“流量即是财富”的时代,评论家的独立性和自主性也面临着巨大的挑战,特别是受到来自资本、粉丝、舆论等各方面的压力和影响更为明显。在互联网平台,人人都是评论家,看似自由,实则每个人都受到媒介的影响,受到资本无形的裹挟。面对文艺评论运行机制的改变,保持清醒的认知是非常重要的。


文艺评论生态的重塑


《天官赐福》,墨香铜臭著,广东旅游出版社,2023年3月


在当今的文艺领域,传统的文艺评论在体制性的支撑下依然有效运行,但是它的话语权、引领力和影响力越来越受到严重的挑战。依托于数字媒介的新型文艺评论日益发展壮大,成为最具活力的文艺评论力量。2023年,网络文学作者规模达2405万,网文作品数量达3620万部,网络文学用户规模达到5.37亿人,网络文学IP市场规模达2605亿元。网络影视、网络动漫、网络音乐、网络展演、网络游戏等数量呈海量增长。网络文艺在哪里,新型文艺评论就在哪里。抖音号“毒舌电影”目前拥有约6000万粉丝。晋江文学城总分榜第一名《天官赐福》有280万条评论。豆瓣2024年上半年50部高分电影,共有累计约684万人参与评价。网易云音乐2022年乐评报告显示,平台月活跃用户数达1.82亿,近半用户听歌的同时会看评论区,日均产生64万条评论,已积累4亿条乐评,仅热歌榜就有29.1万评论。可以说,新型文艺评论已经深度介入当代生活,成为人民群众喜闻乐见、广泛参与的精神文化活动。


从评论的主体看,以“90后”“00后”为主体的新生代,是在网络时代成长起来的,有着自己的审美旨趣和评论语汇,是网络文艺的创造者,也是新型文艺评论的写作者。文艺评论呈现明显的代际差异,新生代与“传统代”在评论场域、评论题材、理论资源、话语方式上有明显差别,如何加强对话,靠拢而不并拢,交融而不消融,保持艺术形态和审美追求的多样性和通约性,是文艺评论生态建设的重要课题。在时代的现场,始终是评论的本质属性。如果数字媒介是时代场域的话,那么我们新生代在场,而传统代大多不在场。与此同时,新型文艺评论目前专业性还有待强化,与普通网民的大众评论同体共生,专业批评主体的建构还在路上。新生代进入批评主体的角色,传统代进入时代文艺的现场——这个“双向进入”,是数字媒介时代文艺评论生态重塑的主题。


作为文艺评论工作者,我们已经意识到,文艺评论的媒介化作为一个“事件”发生了,文艺评论的全方位变革已经来临,我们应及时观察其生成的过程,辩证地看待“事件”的发展,更准确地把握当下文艺评论的新趋势和新特征,提高驾驭媒介的能力,主动迎接其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同时,也要时时记得回望文艺评论的初心使命。文艺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反映,文艺评论是人类对现实生活的自我确认,是人类自我表达的权利,是实现人类精神的完满的重要途径。这一切的出发点和落脚点都是“人”,人的本体功能和主体价值须臾不可忘却和丢弃。因此,不必害怕会被媒介取代,没有“人”的文艺评论也不能称之为文艺评论。文艺评论要做的,是担负起自己的文化责任,站在智慧山顶,鸟瞰文艺风云,擂起社会进步的鼓点,敲响人类文明的钟声。


(作者系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兼秘书长)


————


相关阅读: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王伟:以新质生产力推进文艺新发展

张晶:中华美学精神的命题研究

汪政:新时代文艺环境与全域批评的构建

金元浦:中国文艺发展的新形势与新使命

深化文化体制机制改革 书写中国式现代化万千气象

韩子勇 高琰鑫:从国家文化公园建设看文化传承发展体制机制的改革创新

让更多文化遗产焕发新活力绽放新光彩

用文学描绘中国式现代化美好画卷——文学艺术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一)

书写中国式现代化的文艺新篇章——文学艺术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二)

创作更多反映中国式现代化生动实践的优秀作品——文学艺术界深入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之三)


温馨提示

由于微信公众号修改了推送规则,所以部分关注本号的朋友无法在第一时间收到“文艺报1949”公众号推送的消息。

欢迎各位朋友按下面的方法简单设置,让本号继续为您在第一时间及时进行推送:

▶关注并进入公众号

▶点击手机右上角“. . .”

▶点击“设为星标”

▶这样您就可以及时收到本公众号的推文

左右滑动查看更多

 联系邮箱

新闻部:wybxinwen@sina.com

艺术部:wybart2024@163.com

副刊部:wybfkb@126.com

“文学评论”版:wybwxb@vip.126.com

“理论与争鸣” 版:wyblilun@163.com

“世界文坛”版:imsoha@163.com

“少数民族文艺”专刊:wybssmz@126.com

“网络文艺”专刊:wybwlwy@163.com

“科幻”专刊:912230576@qq.com

《作家通讯》:zjtxwyb@126.com

会员地址信息变更 : 1876960953@qq.com


内容来源:《文艺报》2024年11月4日2版

微信编辑:王泓烨

二审:许婉霓

三审:李晓晨

文艺报1949
《文艺报》由中国作家协会主管主办,每周一、三、五出版。创办于新中国成立前夕1949年9月25日。是展示名家风采,纵览文学艺术新潮,让世界了解中国文艺界的主要窗口之一。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