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减”动态】“双减”推动作业改革 精准设计促进提升

文摘   2024-06-04 19:11   甘肃  

点击上方蓝色文字关注我们吧

“双减”政策下,我校理科教研组积极开展教研工作,针对作业布置的内容、形式、质量、数量等问题,认为要从“三个转变”进行作业改革。

第一,作业从学科知识的巩固训练走向促进学生核心素养养成的转变。以前我们的教学思路是先教给学生知识,然后设计问题,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去解决问题,通过解决问题来培养学生的能力,激发学习兴趣,不断学习更多知识。这个学习的过程,主要是来自外部驱动——教师的“教”,但大多情况下学生没有把学到知识转化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反而让学生在“题海”训练的过程中就丧失了学习兴趣。

现在是“先学后教”,先提出生活中的实际问题,进行问题驱动,激发兴趣,学生主动思考,整合资源,寻找解决方案,最后形成自己解决问题的能力。而作业已成为具有独立意义的学习活动,正是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抓手,大单元作业、跨学科作业等等都是从“听中学”到“做中学”的转变,从知识学习走向核心素养发展。

第二,作业从按照成绩的分层布置走向针对学生核心素养精准提升的转变。学校为了减轻学生的作业负担,一直提倡分层布置作业。老师们根据学生成绩进行分组,根据不同成绩布置不同数量的作业。这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减轻了学生的作业负担,但还是不够科学。

以数学为例,数学都考了等级B的学生,他们的错题都是一样的吗?很明显不是。数学的基本能力素养有四个方面:信息提取、分析推理、运算能力、应用创新,根据学生能力素养的情况来进行分层布置作业是不是更加科学?例如:一道应用题,主要是考察学生提取信息能力的,结果有10人出错,说明这10位同学在信息提取能力上有欠缺,老师就应选取相应的题目对这10位进行训练,这样才能实现学生信息提取素养的提升。也就是说,教师不再以分数等级作为小组划分的标准,而是以学生素养情况进行作业内容布置的划分标准。

第三,作业从知识立意对错的结果评价走向核心素养立意的过程性评价的转变。通过全面检测学生核心素养达成情况,促使教师在日常作业布置时,每个题目都要标注考察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教师不能单纯以知识检测对错的结果来评价优劣,而是要关注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没有实现素养的提升。

学校要通过阶段性水平测试评价的导向来倒逼作业的改革,在对学生进行测试时,试卷的每个题目不能再单纯标注分数,更要标注考察学生的哪些核心素养;对学生不光要有分数的等级评价,还要有核心素养的星级评价,实现从关注学生学科知识的分数等级到关注学生的学科核心素养评价导向的转变。

只有这样,才能把“双减”政策落实到位,实现核心素养育人目标,培养有理想、有担当、有本领的时代新人。


文字:严鼎


监制:刘志强

审核:李斌

编辑:唐馨儿




宕昌县好梯九年制学校
欢迎关注宕昌县好梯九年制学校校方公众号,在这里我们将向您展示学区办学理念,发布最及时的学校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