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省媒关注晋中】“土特产”成增收“金招牌”—— 榆社县推动农业产业发展助力乡村振兴

文摘   2024-11-19 17:20   山西  


 《山西日报》11月18日11版刊发——


阅读提示

谷子连绵成海、彩椒鲜翠欲滴、蜜薯格外喜人……秋末冬初,榆社大地上一片丰收的绚烂图景,处处洋溢着特色农业丰收的欢歌。近年来,榆社县坚持做好“土特产”文章,持续在用好乡土优势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等方面精准发力,逐步把“土特产”打造成了群众增收富民的“金招牌”。

01

依托科技

用好“土”的资源

“嗡嗡嗡……”11月10日,榆社县五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的生产车间里,一台大功率烘干机正加紧作业将脱壳的谷子进行烘干,河峪乡西周村村民杨建清守在机器前,看着金灿灿的小米在眼前翻滚高兴得嘴角上扬。

河峪小米展品

产于丘陵山区的“河峪小米”,扎根于富含锌元素的深褐色黏性土壤,适宜的气温,充足的阳光日照,加之古法精耕细作,酝酿出含油高,口感绵,颗粒饱满,色泽金黄的河峪小米。

西周村,是榆社县五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谷子封闭示范片的核心区。2018年,村里开始推广使用渗水地膜覆盖穴播技术,一开始村民们观望和犹豫不决。当年秋天,20多亩试验田喜获丰收。特别是杨建清种的2.5亩谷子地,亩产突破500公斤,创出榆社县常规谷子产量高产纪录。2019年,村民们纷纷要求使用新技术,推广面积一下增加到330亩。

五福农产品开发有限公司谷子封闭示范片所使用的是一套有机旱作农业集成技术,包括早春耙耱、抗旱品种选用、配方施肥,渗水地膜覆盖穴播、增施富硒有机肥、适时收获、机器脱粒等。这样一套标准化种植技术下来,操作简单,省时省力,每亩可节约间苗开支200元左右,种子用量比传统种植节省70%以上,亩增产20%以上,售价较一般小米增加1元,亩增收350元左右。

河峪乡前庄村农业示范园

在河峪乡前庄村农业示范园内,700亩梨园喜获丰收。当地通过标准化的无公害技术生产程序,统一修剪、统一喷药、统一套袋、统一疏花疏果、统一采收,让“前庄酥梨”年产达200余万斤,产值500余万元,有效带动前庄村113户农户,户均年增收3万余元。

科技赋能产业振兴。榆社县大力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积极开展高标准农田建设,粮食生产基础设施不断优化,粮食新品种、新技术、新模式推广力度不断加大。目前,全县已新建高标准农田9000亩,发展土地托管2.7万亩,粮食总产量达到1.17亿斤。

02

培育品牌

突出“特”的属性

能够称得上“土特产”,必须是具有特色和独特竞争优势的产品。

走进三和农牧渔有限公司的生态甲鱼养殖场,一个个大型水塘排列整齐,时不时从水里冒出一个个甲鱼的小脑袋。“这里的‘云簇湖’牌熟食甲鱼,是目前我省唯一以甲鱼为食材做成的熟食品牌,自2021年进入市场以来,广受消费者青睐。2022年,产品还成功入选首批全国预制菜宣展名录。目前,公司可实现年销售额700余万元。”正在为甲鱼拌料的公司负责人任海云说。

三和农牧渔有限公司位于云竹湖下游,利用无污染的云竹湖水进行生态养殖。2018年,公司以云簇镇建设全国现代农业示范镇为契机,配套建设加工包装车间,打造了“云簇湖”熟食甲鱼品牌,并与山西农大联手研发出“金六甲”“五子养生鳖”等高附加值产品,上市后供不应求。

近年来,云簇镇依托三和农牧渔有限公司,采用“公司+农户代养”模式,不断探索推广庭院养殖,打造“云簇湖”熟食甲鱼品牌。同时,全力推进生态甲鱼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甲鱼养殖规模从2022年的3万只,增加到去年的10万只,再到今年的30万只,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年销售额达700余万元,带动就业人员50余名,成为群众真正的致富之路。

肉牛养殖场

立足县域实际,充分发挥交通、农牧、渔业等区位、产业优势,当地还全力实施设施蔬菜、能繁母牛、生态甲鱼“三个倍增计划”,不断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有效带动农民群众致富增收。郝北镇韩村村民郝树青就是其中的受益者。郝树青家里有30多亩地,过去主要种玉米,收入有限。自从村里开展“三个倍增计划”后,他种了10多亩设施蔬菜,养了10多头能繁母牛,收入大幅增加。“现在,我家的年收入能达到10多万元,比过去翻了几倍。”郝树青高兴地说。

品牌化是农业现代化的重要标志。2022年以来,榆社县新增肉牛2万头,设施蔬菜亩均增收2400元,生态甲鱼规模达到30万只,培育市级龙头企业2户,认证“圳品”3个,河峪小米、北寨陈醋入选全国名特优农产品名录,为乡村振兴增添“特”色动力。

03

拉长链条

提升“融”的效益

特色产业要带动一方百姓增收,其关键之处就在于开发农业的多种功能、挖掘乡村的多元价值,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全链条升级。

榆社县医药资源丰富。黄芩、知母、甜甘草被誉为“榆社三宝”,种植面积已达2.5万亩。“榆社阿胶”作为传统名产,其熬制技艺更是入选了山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全自动包装流水线

在山西天生制药有限公司阿胶生产车间,现代化的流水线排列有序。泡皮、提取、浓缩、成胶、凝胶、切胶、晾胶……每一道工序都井然有序。外包生产线上,几名工人正在开盒、装胶、贴标,动作行云流水。阿胶车间主任梁晋宏介绍,公司不仅延续古法熬制的精髓,还结合现代医药学工程和标准化处理,不断提升产品品质。这种传统与现代相结合的生产方式,使得榆社阿胶成为行业标杆。

榆社县山西广生胶囊有限公司车间,工人们正在紧张有序生产。  

除了阿胶产业,榆社县还逐步形成了“药材种植、中成药生产、胶囊、医药包装”的产业格局。天生制药公司拥有132个国药准字品种,产品享誉业内;而广生胶囊公司则拥有全自动硬胶囊生产线,年产能高达480亿粒,产品远销国内外市场;围绕医药包装,衍生胶囊、铝箔、复合膜、大吹袋、PVC药包以及纸箱等外包产业山西广华源药用包装有限公司,总产能达8000余吨,跻身行业前五。云簇镇村民李强在山西广华源药用包装公司工作,每个月的收入都很稳定。“以前靠种地为生,现在厂里上班月月能拿到5000元左右的稳定工资,生活改善了很多。”李强说。

为提升产业竞争力,榆社县积极推进产业集聚、主体集中、要素集约。目前,全县医药包材关联企业已达40户,带动就业人口近1.6万人。

云竹湖畔风景秀丽

发展并未止步于此。跳出“土特产”的范围,该县深入挖掘云竹湖、古建、化石等特色资源与文化,将农业、文化、旅游等产业有机结合,推动“金字招牌”向“三产融合”发展。

 榆社化石博物馆

如今,榆社县正以医药包材产业为核心,不断谱写“产”字新文章。通过项目建设、拉长做强产业链、园区建设、科学赋能等路径,推动产业高质量发展,一幅幅“好丰景”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 来   源:晋中日报

总监制:程 晨  温 洲  

| 监   制:李 天

| 值班主任:张永胜

| 责   编:孙 欣  | 校  审:孟恬宇


您也可以通过登录苹果app store、华为应用市场、小米应用商城、vivo应用商城下载最新版视听晋中app!

了解晋中 爱上晋中

视听晋中
广播电视新闻发布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