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生坚持一事!为福州老曾,点赞!

时事   2024-10-07 19:08   福建  


闽中桥梁甲天下

桥梁是福州人生活里的一部分

也见证着城市的历史变迁


在福州

有一位与古桥保护

紧密相连的文物守护者

他就是曾江



人物简介

曾江

中国文物学会会员

闽侯县博物馆馆长

从事文博事业数十年来

编著《闽侯古代桥梁》等近30本书籍

参与多座濒临毁坏古桥的抢救修复工作

在他的努力下

一批批珍贵的文物重获新生




01

破解“三元”之谜

为古桥“正名”



“早年在古桥考察工作中,我用事实证明先前发现的‘唐代石梁桥’并非建于唐代,为古桥历史的准确记录做出了贡献,这让我倍有成就感!


今年69岁的曾江

谈起古桥保护工作

精神矍铄,话语滔滔不绝


长久以来,许多石梁桥上“上元”与“中元”的铭文常被误认为是唐代纪年年号,从而错误地将这些古桥定为唐代所建。

▲2005年,曾江的工作照。


然而,曾江通过多年的实地调查与文献研究,进行系统辨析后,在2009年提出了颠覆性的观点——福建目前尚未发现唐代石梁桥。


“用以证明石梁桥建于唐代的‘上元’‘中元’铭文,其实并非具体的朝代年号,疑是古代术数历法中的纪年方式。”曾江告诉记者。


该观点来自2009年7月的一次重大发现。



在闽侯大湖坂头村谢坑自然村,曾江看见一座建自宋代的单跨平梁石构桥,桥上铭文中有“下元”二字,应证了“上元”“中元”“下元”为古代术数历法中的一种纪年方式的论断,也为曾江的学术观点提供了有力证据。


 “当看到‘下元’二字时,我太激动了!”回忆起那次发现,曾江现在仍难掩兴奋。


▲曾江拍摄的栖云桥


为了验证自己的观点,曾江走访了福州及周边地区的百余座桥梁,并与宋代所建桥梁进行细致的比对与鉴别,证实所谓“唐代石梁桥”是宋代所建。


之后,曾江所撰写的学术论文《闽中石梁桥“上元”“中元”铭文浅析》入选《2009年中国古桥研讨会暨海峡两岸古桥学术交流论文集》,并获得了当代著名桥梁专家唐寰澄的肯定。

▲曾江和好友在校对书稿。


“桥痴”曾江,不只懂桥

更将这份热爱与专长扩展到古塔、古厝等

文化遗产的调查与保护中



02

踏遍福建

为古塔“留像”


曾江利用业余时间,耗时15年编著《福建古塔》,记录了福建各地古塔的壮丽与沧桑。



在编写过程中

他亲赴龙岩、泉州、莆田等地

面对艰苦环境与未知挑战,愈战愈勇


在龙岩永定拍摄东华山塔时,曾江住在一个简陋民宿里。


那日晚间下着雨,屋内窗户玻璃破裂,冷风倒灌进来,同时四处漏雨,曾江只能抱着摄像机睡觉,用身体为它挡雨。


次日清晨,找不到当地人带路,曾江只能孤身冒险寻找东华山塔,独自攀爬上海拔千米高的地带。“当时年轻,也有勇气,没有导航,凭着一腔热血就闯过去了。”曾江说到。 

▲2015年9月,曾江考察河北赵州桥。


在莆田仙游拍摄万寿塔的经历则充满惊险。


当曾江在如痴如醉观摩石塔上的精美雕刻时,塔后方突然冲出一个精神病人,一边狂奔一边呐喊,曾江瞬间惊出一身冷汗。


在古塔调研的漫长过程中

充满了变数:

天气突变遭受狂风暴雨

走错路导致无功而返

行路中遇到抢劫……

这些挑战对曾江来说

几乎成了家常便饭

而对文物的热爱

支撑着他克服了一个又一个困难




03

守护历史遗产

助文物“重生”


作为基层文物工作者,曾江深知古桥、古塔等历史遗产保护的重要性。


从事文博事业数十年来,曾江在文物考古调查、学术研究等方面成绩显著。


他长年深入乡镇村庄,对闽侯县内百余座古桥都作了实地调查、勘测丈量与详细记录。值得一提的是,这些古桥,有一半以上都是他所发现的。


▲远济桥(资料图)


同时,曾江不断呼吁政府加大对古桥的保护力度。


在他的努力下,闽侯先后抢救修复了白沙远济桥、青口宏屿桥、廷坪坑坪桥等一批濒临毁坏的古桥文物。


记者 全怡月 文/摄

部分图片由受访者提供

新媒体编辑 陈翔茹

监制 管慧  林亦敏


福州晚报新媒体出品,转载请注明出处


关注福州晚报,获取更多资讯


点亮

转发分享更多人↓↓

福州晚报
主流声音 百姓视角 文化韵味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