渭南春晚里的“非遗”:传统文化绽放新光彩

时事   2025-01-21 19:38   陕西  

2025 渭南春晚

随着2025年春节的临近
渭南春晚正在紧张彩排中
1月20日
记者走进渭南大剧院彩排现场
探寻了今年渭南春晚中的非遗元素




“非遗元素”闪耀渭南春晚舞台。“本届渭南春晚以‘万巳如意 家国祥瑞’为主题 ,饱含着对渭南、对国家在2025这崭新一年里诸事顺遂、吉祥如意的美好祈愿。”渭南春晚总导演刘宏强介绍道。此次渭南春晚特别邀请了渭南非遗传承人,在开场节目《蛇岁呈祥春潮涌》中,他们带着精心准备的非遗作品惊艳亮相,通过舞台向观众传递着非遗文化的独特魅力,也寓意着在新的一年里,渭南的非遗文化能如春日浪潮般蓬勃发展,在传承与创新中绽放新光彩,为城市带来源源不断的祥瑞与活力 。


今年渭南春晚的吉祥物是“渭如意”。“渭如意”以蛇为基本形象,参考仓颉鸟虫书中“巳”字进行设计,色彩以青绿色、红色为主,头戴民俗小红帽,身上融合了华山、瓦当、柿子等渭南本土元素,寓意美好。


作为春晚吉祥物的设计者,富平非遗粗布纺织技艺传承人、木兰摇品牌创始人张永宁告诉记者,为渭南春晚设计吉祥物,是一种缘分,又是对非遗的另一种解读方式。
据了解,张永宁2018年回乡探亲,被奶奶织布场景触动,决心传承粗布纺织技艺。她回乡创立公司,打造乡村产业综合体。通过“公司+农户”模式带动400多农户增收,开展技能培训超1200人次。其研发的300多种产品备受青睐,原创“非遗土布茶席”当选中亚峰会伴手国礼。张永宁获评多项荣誉,被乡亲们亲切称为“木兰姐姐” 。


临渭剪纸传承人曹静为春晚带来了精美的临渭剪纸。一把剪刀,几张彩纸,在曹静手中如魔术般变幻出栩栩如生的图案,或花鸟鱼虫,或民俗故事,每一幅剪纸都承载着渭南的风土人情和文化记忆,展现了民间艺术的独特魅力。
“很荣幸能够带着自己创作的‘临渭剪纸’作品走上渭南的春晚舞台,希望能因此让更多的人感受到这一优秀的传统文化的魅力,愿意让更多的人了解并喜欢传统剪纸。”曹静高兴地说道。
渭南市市级非遗项目“临渭剪纸”市级传承人曹静,渭南市一级工艺美术大师。其剪纸作品屡获全国及省市大赛金奖,首创“蒙眼剪纸”,擅长冒铰传统花样和速剪人像侧影。她还通过自媒体发布大量剪纸教学视频,助力文化传播。


陕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蒲城麦秆画市级代表传承人贺小媛带来的蛇形麦秆画同样令人惊艳。她以麦秆为原料,通过巧妙的构思和精湛的技艺,将麦秆经过熏、蒸、烫、漂等多道工序后,制作成形态逼真、色彩绚丽的蛇形麦秆画,为春晚增添了一份别样的艺术气息。
贺小媛擅长麦草工艺山水、人物、花鸟制作,在传统手工技艺基础上创新研创。协助制定国内首部陕西省《麦草工艺制作流程标准》,多次制作国礼。其作品如《四大美女》《守望》等在各类大赛中屡获殊荣,部分作品被博物馆收藏。产品远销海内外,获全国第一批乡村工匠名师等多项荣誉。


渭南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富平面花”代表性传承人杨宏侠的面花作品也格外引人注目。面花以其独特的造型和深厚的寓意,传递出浓浓的年味。
杨宏侠传承了古老的面花制作技艺,用面团塑造出各种生动的形象,如寓意吉祥的瑞兽、象征丰收的果蔬等,不仅是美食,更是精美的艺术品。她从事面花艺术创作30余年。通过创办妈妈香食品科技有限公司、参加“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面花培训班、打造非遗科普示范基地等举措,大力发掘、传承、弘扬和发展非遗面花艺术文化,为非遗讲好“中国故事”作出了有益探索。




这些非遗元素的融入
让渭南春晚更具文化底蕴和地方特色
它们将在春晚舞台上绽放光彩
为观众带来一场独特的视觉盛宴
也让更多人了解和喜爱
渭南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感受传统文化的魅力





(来源:渭南广播电视台)


长按二维码了解渭南事





渭南广播电视台
渭南电视台官方微信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