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还需要高尔夫吗?

汽车   2024-12-02 18:56   上海  

文|乔伊


上周六,我这个曾经的第六代高尔夫车主,退掉了火车票,与另一位高尔夫八代GTI的车主同行。驾驶着他的GTI从上海开向横店影视城的梦外滩景区,参加高尔夫家族的焕新上市发布会。



发布会我参加得多了,但对我而言如此有仪式感地参加,确实可遇不可求。


因为不论是已经属于开始向中老年阶段迈进的我,还是刚买了GTI一年的他,都算是对高尔夫这款车抱有热情,且到今天为止还有热情的一群人。


我们依然会在高速公路上讨论,GTI的避振究竟是不是足够硬,底盘是不是足够稳;同样会讨论,加速时油门的反馈与实际加速体验是否能够形成很好的呼应;还会讨论,这款车的座椅包裹性,以及按键是否需要回归更多的实体。


但,时代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新能源、新智能、新产业,几乎所有人都在一条全新的赛道上,希望制造出一款操控、配置、科技全面遥遥领先的产品。


但高尔夫,似乎还是那个高尔夫。而这样的高尔夫,还是我们所需要的吗?


高尔夫新在哪里?


首先,我们可以明确的是,这次发布的新款高尔夫不是一个换代车型,最多算是中期改款的8.5代。



但德国车的中期改款,除了外形不会大改之外,其实还是会有一些比较重要的变化的。


比如,我们会在依旧犀利的前脸大灯造型上,看到新款的高尔夫配备了IQ.LIGHT技术,配备了Matrix light矩阵式大灯。同时,我们也可以从新款的高尔夫身上,看到1.5T的Evo2发动机,以及在GTI上使用的2.0T发动机。


这是几乎已经脱离开我们认知很长时间的动力体系描述了。毕竟,这年头谁不搞个双电机、长续航,零百加速一条龙服务,才是真正会被市场所快速淘汰的,自取灭亡之路。


当然,新款的高尔夫也不是没有向科技妥协。


比如,在8代GTI车上看到的那两块黑边大到可以跑一轮上马的屏幕设计,在新款车型上获得了改进,包括屏幕尺寸扩大到了12.9英寸,加上10.25英寸的全液晶仪表盘和W-Hud抬头显示,以及一些L2+级别的智能驾驶辅助功能开始加入,算是高尔夫对于时代的融入与妥协。



但钢炮的倔强其实依然十分明显,我们依然可以看到它不愿意妥协的点。


比如,依然4米3都不到的车长,依然2米7都不到的轴距(还差一大截),以及因此所带来的,车内空间的逼仄(后排空间尤其感人)


这样在车身尺寸的坚持,表明高尔夫已经开始在级别上放弃原先的定位了。比如,我们以往会将上汽大众的POLO归入紧凑型车的序列,而将高尔夫放在小型车里。但如今,官方已经主动将高尔夫归类在紧凑型序列之中了。


也就是说,它可以在一些方面进行妥协,但在核心问题上,大众、一汽大众似乎还想玩那么点点性格,希望保留高尔夫的产品之魂。


这一点,当然没错,但需要冒险。


高尔夫的定位变化


最直观的定位变化,是官方认可自己的紧凑车定位了(走POLO的路,让POLO无路可走)。但,显然变化远不止这些。


还记得我成为第六代高尔夫车主时的购车环境,可以说十分狂热。不加钱是不买不到车的,根本不要跟我聊什么价格战,完全不存在的。但如今,不聊价格战?不存在的!



全新高尔夫的价格,肯定是参考过如今的市场环境了。新车从12.99万元开始卖,民用版本最高买到15.69万元。而GTI的版本,则再一次降价,从20.99万元开始卖。


我十分清楚的记得,当年高尔夫六代1.4T的乞丐版本,起售价格与目前的300TSI R-Line版本的价格差不多持平。而在去年买到第八代高尔夫GTI的朋友,各种税费优惠后的到手价格,依然还是需要23万多元。


这一代的焕新,其实在价格上已经做出了不小的让步。


毕竟,这年头GL8这样的庞然大物,也已经开始从17,99万元开始卖了,你一个小钢炮,还刚不过电动车,从价格竞争力上,必须要做出一些让步的。


当然,也不要以为做出了让步,必然会取得销量上的进步。


事实上,从诞生至今已经卖出3700多万辆的高尔夫,已经很难在市场、至少在中国市场上,成为主流消费群体的热门购买车型了。如果说在德国,一家一台奔驰或奥迪,再配一台高尔夫来买菜,是一个标配的话。那么如今在中国市场上,这种组合似乎没出现过。



目前,中国人的买车理念可以是一辆油车,再配上一辆小型代步的纯电车;或一辆混动车,配一辆小型的纯电车。简单来说,如果中国人非要买一辆小型车,那么高尔夫这种纯油车,并不见得会占什么优势。


所以高尔夫的出路在哪里?


索性把“个性”打穿


我和朋友对高尔夫的认知相对比较理性,搞情怀基本很难搞成爆款,所以全新高尔夫的出路很明确,目标也很明确,维持住现在的体量、甚至做到稳中有升,那就是巨大的成功。



当然,8代GTI车主的认知可能比我更进一步,未来的高尔夫可能真正成为玩具了。也就是说,它将逐渐脱离开代步工具的属性,而成为真正的、有趣的、完全满足自己机械与速度梦想的产品。


这一点,我完全同意。


而一汽大众如果也同意,那么他们可能可以做的事情会更多一些。比如,从选车阶段就给出足够多的个性化选项,给出足够多的个性化配置套件,甚至给出足够多的动力参数选择。


原厂认证,安全保证。



这样的安全,不仅仅体现在配件的品质保证、更体现在合法上路的法律保障之上。对于高尔夫车主来说,与其让他们自己改,不如让他们和厂商一道来改。


这是个性钢炮的可能的、可预见的,良性生长的未来之路。


有人说,这样的改装有人做过了,比如上汽大通就曾经推出过这样的原厂选配体验,并没有觉得效果好到哪里去了。


但我想说的是,你别忘了,这是——高尔夫。


现在,回到最初的问题:我们还需要高尔夫吗?


从大众用车的市场环境来看,似乎需要高尔夫的人群,比十年前要少了很多。但这并不表示,高尔夫没有自己存在的意义了,或者说仍然有一批不把汽车当工具,而把速度与机械质感当成梦想与热爱的人,还是会选择高尔夫。



把这个人群经营好、培育好,或者更进一步说,陪着他们一起玩好,是一汽大众高尔夫未来可能的良性生存之道。


当然,如果在这个过程中,将中国的汽车文化再往前推一步,那就更好了。


autocarweekly
车不只是代步工具,还是生活的一种刻度。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