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识字的妈妈
我以一声妈妈为由,向她不尽地索取;她以一声妈妈为“枷锁”,向我无尽地付出。这就是母与子的关系。每天清晨,天不亮就听见匆匆的脚步轻轻响过我的房间,是母亲在忙碌着为我做早餐。饭菜端上桌,她会轻声叫我起床;可口的饭菜里,是浓浓的爱意。吃完早餐,在母亲关爱的目光中,我背起书包,开启一天的学习生活。
周六下午,因为我不听妈妈的话,衣着单薄导致感冒,在外忙碌的母亲回到家看我不舒服的样子,立马放下手头的工作照顾我。因为天黑得早,村里的卫生院早已下班,母亲来不及换衣服,套了一个外套便骑车去乡上的药店给我买药。吃了药,在暖暖的被窝里出了一身汗,我感觉好点了;谁知,晚上我又发起了高烧,母亲守了一整夜,又是烧水,又是物理降温,一盆又一盆的水换了又换。次日清晨,我烧退了,母亲疲惫的脸上有了一丝宽慰。
母亲是文盲,大字不识,但她却明白事理,她教导我们要和善为人,脚踏实地;在这个单亲家庭中,母亲总是将好吃好喝的留给我和哥哥,为了这个家,她总是任劳任怨,不辞辛苦,一人将我和哥哥拉扯长大;母亲每天会有很多活要干,收拾房子,喂养家里的几只羊,打扫院子,做饭,刷碗,拖地,侍弄庄稼,打工……晚上,我在灯下学习,她总是静静地陪伴在我身旁,为我端来一杯热牛奶;母亲脾气温和,从来不打骂我和哥哥,当我和哥哥的学习成绩不理想时,母亲会说:没事,下次再努力,你已经很不错了。有时,上学下雨,母亲会骑着三轮车到校门口给我们送雨衣;骑车上学,母亲总会不厌其烦地提醒我们:骑慢点,拐弯处要看车。放学时,她会在家门口等着我们……
母亲的点点滴滴,温暖了我成长的岁岁年年。
小记者:马梦瑶
学校:吴忠市利通区郭家桥中心学校八(2)班
指导老师:马倩
我爱舞蹈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拿手好戏,我的拿手好戏便是那灵动优美的舞蹈。
小时候我就特别喜欢舞蹈。五岁时,当我第一次在电视上看到舞蹈演员在舞台上翩翩起舞,轻盈的身姿、优雅的动作,宛如灵动的精灵,瞬间就抓住了我的心。或许,这就是与生俱来的热爱,细心的妈妈发现后便带着年幼的我从此踏上了学习舞蹈的征程。
刚开始是基本功训练,每节课都有令我疼痛万分的压腿、劈叉、下腰……虽然很苦很累,但因为我喜欢,所以咬牙坚持,从未想过放弃。老师也夸我练得认真,进步很大,一路坚持至今,我对舞蹈的热爱更加浓厚。最近,老师又教我们了一个新技巧——打倒立。“同学们,打倒立先要找一面较宽的墙,然后将双手展开与肩同宽,放在离墙根大约20~30cm的地方,然后将左腿弯曲靠在离同侧手臂的20cm处……”老师讲完给我们做了一个示范,轻盈且有难度,我们都看呆了。之后,老师让我们自己练习,我早已跃跃欲试,先试着打了两个,可都只上去了一条腿,另一条腿怎么都上不去;我没有气馁,我想或许是腿的力量给小了,于是我尝试加大力度,一次、两次……终于成功了;我兴奋地跑过去告诉舞蹈老师,并给老师表演了一下。老师夸赞我:“哇!真厉害,这么短的时间就成功了,太棒了,你给大家也做个示范吧!”接着,老师把所有同学都叫过来,众目睽睽之下我有些紧张,但我很快调整状态,深吸一口气,脑海中回想着动作要领,第一个倒立,我轻松完成,同学们顿时爆发出热烈的掌声,还大声呼喊着:“再来一个!”掌声和呼喊声仿佛是对我的鼓励和认可。
跳舞,是我的拿手好戏,它不仅让我学会了在练功房里挥洒汗水、努力拼搏,更让我懂得了面对挫折和失败时要坚持不懈。
小记者:高欣怡
学校:银川市兴庆区第十八小学官湖校区六年级
指导教师:王艳春
“舞”林高手
俗话说:十八般武艺,样样是好戏。而我就是其中的——“舞”林高手。
长这么大,也许你们报了各种兴趣班,我也是,报了舞蹈班、音乐班、书法班……但我唯独对舞蹈有偏爱,中国民族舞如同我的灵魂,让我十分热爱。我对中国舞蹈家杨丽萍非常钦佩,她舞姿优美、气质动人,她的代表作《孔雀舞》更是让人感到舞台上孔雀的活灵活现。而刚开始学习舞蹈的我,站在舞蹈队伍的最后一排,动作生硬,活像一只呆傻的公鸡,被同学们嘲笑是家常便饭;由于对舞蹈的喜爱,我对她们的嘲笑并未感到失落,把她们的嘲讽化为努力的动力,我努力的学习舞蹈,除了认真学习老师的示范,我还利用业余时间跟着录像资料自学……功夫不负有心人,通过我刻苦的学习并坚持,我的身段从生硬变得柔软,跳的舞蹈从不起眼变得人人喜爱,我也从舞蹈队伍中的丑小鸭华丽变身,成为舞台上最亮眼的那个角色,曾经嘲笑我的人也对我刮目相看。
从那之后,我明白了一个道理:不要在意任何人的嘲笑,只有努力、刻苦并坚持,才能让自己成为人生和舞台上的主角。
小记者:孙锡晨
学校:银川市西夏区镇北堡镇华西希望小学六(2)班
指导教师:杨汝香
点亮传统之光
灯笼与中国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它不仅可以用来照明,还蕴含着其它意义。在我国古代,每年正月开学时,家长都会为孩子准备一盏灯笼,由老师点亮,象征学子的前途一片光明。后来,人们在灯笼上绘制民间故事,教导子孙了解传统文化,所以灯笼也有“薪火相传”的意义。
灯笼的样式种类繁多,有长方形、圆形、扇形、六边形,还有动物造型等等。你会制作灯笼吗?让我来简单的给你展示一下:首先,要准备好材料,包括:木筷、胶带、有图案的卡纸、剪刀、绳子、流穗、电彩灯等;接着,开始做灯笼框架。先把筷子摆成四个正方形,用胶带固定好并剪好四副精美图案的卡纸备用;然后,用胶带贴在筷子中间,把已经剪好的图案贴到有胶的一面,用胶带把图案背面贴好,四个面逐一都贴好后再把这四个贴有精美图案的正方形拼在一起,凑成一个正方体,中间长宽约有20-25厘米,再拿四根筷子摆成两个叉号,分别固定在框架的顶部和底部,这样五彩灯笼的框架就好了;然后给灯笼做装饰。先拿出电彩灯绑在绳子上,将其盘绕固定在灯笼中间位置,再拿出一根长大约50-55厘米间的绳子,一头缠在灯笼的顶部,另外另一头绑一根筷子,做成灯笼的把手。最后别忘了将准备好的流穗绑在灯笼的“尾巴”上。哇!大功告成,漂亮的灯笼就做好了。
亲自动手做灯笼的乐趣让人回味无穷。同学们,大家闲暇时可以多动手,做出更多漂亮且有意义的灯笼,领略中国传统文化的无限魅力。
小记者:王岩青
学校:青铜峡第五小学五(4)班
有妈的孩子,真好
在这个五彩斑斓的世界里,有一个人,她如同温暖的阳光,无时无刻的照耀着我,温暖着我,给我无尽的关怀与支持,她就是我的妈妈。每当回想起那些与她共度的美好时光,我总会由衷地感叹:“有妈的孩子,真好。”
记得有一次,我的脖子因落枕而痛苦不堪,每一次转动脖子都像是在扭动生锈的机器,疼痛难忍。看着我揉搓着脖子无奈的样子,妈妈眼里闪过一丝心疼;她决定为我量身定做一个枕头,解决我的后顾之忧。那天,她陪我走了好几家布料店,却总觉得不尽如人意;终于,在一次又一次的精挑细选后她在离家很远的商场里找到了柔软又略带支撑力的优质棉花,她亲手缝制了那款独一无二的枕头。当我躺在新枕头上,前所未有的舒适感让我的脖子顿时感觉轻松多了;仿佛是妈妈温柔的手轻轻抚摸着我,抚平了我所有的不适。还有一次,我因为粗心大意忘记携带重要的学习资料,焦急万分地站在校门口等你,只见妈妈骑着电动车穿过风雨,背着那份我急需的学习资料,她来回奔波地气喘吁吁,却笑着安慰我说:“别急,学习资料丢不了……”那一刻,我仿佛看到了无论多大的艰难险阻和风雨,妈妈都会为我撑起一片安全且晴朗的天。
妈妈,您是我最坚实的依靠,您的爱,如同春日的细雨,无声却滋养着我心灵的每一寸土地;每当我遇到困难和挑战,一想到您,心中便充满了力量与信心。妈妈,有您,真好!
小记者:陈艺文
学校:银川市兴庆区五小六(3)班
指导老师:顾亚丽
走夜路
成长的道路上有许多的第一次,但让我至今记忆犹新的是第一次走夜路的经历。
那是一个寒冬的夜晚,我在小区邻居家玩,到了晚上九点多,妈妈还没有来接我,我有些困了想早点回家,由于在同一个小区,路也不是很远,于是我决定不用妈妈来接自己回家。冬夜的气温很低,刚走出单元大门,就看到四周黑漆漆的,一股冷风钻进了我的衣领,我不禁打了个寒颤;远处昏黄的灯光在黑暗中晃动着,像一只只张牙舞爪的章鱼,我小心翼翼地走着,只有脚步声在空旷的路上回荡。突然,一阵风猛烈地吹过,咦,路边的树丛里好像有什么动物在叫,我吓得汗毛都竖起来了,立即停下脚步,屏住呼吸,竖起耳朵仔细听。然而,除了风声之外,什么也没有,我越走越害怕,脑海里浮现出各种恐怖的画面;是野猫野狗?还是坏人?我紧张得手心冒汗,腿也有些发软。我一边快走一边鼓励自己:“不害怕、不要害怕……”我加快了脚步,穿过几排楼栋,一口气冲到了我家的单元门口,看到那熟悉的灯光,我悬着的心终于落了地。打开家门的那一刻,心中的恐惧和紧张顿时烟消云散,取而代之的是满满的成就感和自豪感。
走夜路的经历给了我信心:在生活中面对困难和挑战时,要勇于尝试,敢于突破自我,战胜困难。
小记者:王锴瑞
学校:银川市二十一小四(1)班
指导老师:马晓玉
作文格式以word文档为宜,备注“作文投稿”;
作文末尾请注明学生个人信息,包括学校、年级、班级、姓名、指导老师。请勿一稿多投。
作文投稿邮箱:350613861@qq.com
书画投稿邮箱:54361015@qq.com
点击关注新消息新学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