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巢湖共青团”,传递“青春正能量”
队旗飘飘
队歌嘹亮
提灯引路
育梦成光
欢迎收听
巢湖市红领巾广播站
第一期“红领巾广播站”将带领少先队员们共读《一百岁的红领巾》,学习少年英雄,继承光荣传统,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时刻准备着!
人民路小学五(9)中队 徐一茜
第三章
小红军:地球上的红飘带
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上,中国工农红军创造过一次伟大壮举,那就是举世闻名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1933年9月,国民党反动派向中央红军发动了第五次“围剿”。为了摆脱敌人,保存实力,1934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进行战略大转移。
铁流二万五千里,沿途屡遭敌人的围追堵截。翻越雪山,瞠过草地,无数的红军战士,倒在了长征路上,倒在了映山红永远的思念中。一路上艰苦卓绝,但红军战士不怕流血牺牲,勇往直前。1935年10月,党中央和中央红军胜利到达陕北。1936年10月,红军三大主力会师。
著名作家魏巍先生曾经将长征比喻为“地球的红飘带”。在漫漫长征路上,就有不少戴过红飘带的小红军。
深秋的一天,太阳偏西了,红军正在荒无人烟的草地上行军。由于缺乏粮食,常常忍饥挨饿,许多战士永远倒在了草地上。
红军干部团团长陈赓正骑着马前进,忽然发现了一个掉队的小红军。
他才十一二岁吧,黄黄的小脸,一双大眼睛,穿着破草鞋,两只脚冻得又青又红。
陈赓来到他跟前,说:“小鬼,你上马骑一会儿吧。”小红军盯着陈赓长着络腮胡子的瘦脸,微微一笑,用一口四川话说:“老同志,我的体力比你强多了,你快走吧。”
陈赓用命令的口吻说:“上去,骑一段路再说!”
小红军倔强地说:“我没事,不信,我可以跟你的马比赛!”说着,他把腰一挺,做出个准备赛跑的姿势。
陈赓还有任务在身,便从身上取出一小包青稞面,递给小红军,说:“你把它吃了吧。”
小红军却不肯接。那个时候,干粮就是生命啊!他把身上的干粮袋一拉,轻轻地拍了拍,说:“我有干粮,你看,比你的还多呢!”
陈赓看看鼓鼓的干粮袋,看着小红军自信的样子,只好朝前走去。
但是,他的心却放不下来,越想越觉得不对劲。那个时候,许多战士的干粮都吃完了,只能吃草根和树皮了,小红军哪里来的鼓鼓的干粮袋呢?
于是,他掉转马头,飞奔回去找那个小红军。等他找到的时候,小红军已经倒在草地上,再也醒不过来了。
陈赓急忙将小红军抱上马背,他的手触到了小红军的干粮袋。袋子硬邦邦的,装的什么东西呢?他掏出来一看,原来是一块烧得发黑的牛膝骨,上面还有几个牙印。
陈赓顿时明白了,小红军那看似鼓鼓的干粮袋,装的其实是啃不动更无法充饥的牛膝骨啊!
小红军“骗”了他,不肯接受他的干粮,是为了让他活下去啊!
陈赓一把搂住小红军,热泪盈眶。他一辈子打了许多胜仗,成了著名的将军,但是,他永远忘不了长征路上的小红军。
长征的艰险是无法想象的。前有敌军堵截,后有大量追兵,经常与敌人发生遭遇战。而且,天上有敌机轰炸、扫射,沿途有雪山草地,充满艰难险阻。
在这样的长征途中,年仅十二岁的小红军彭俊明和他的父亲——独立团团长彭南桥,成为长征路上的一对父子兵。
彭俊明清楚地记得,他们参加长征出发的时间,是1935年11月19日的晚上,他背着背包、干粮和母亲做的一双布鞋,脚上穿着一双草鞋,和战友们一道,在乡亲们满含热泪的叮嘱与期盼中,离开了家乡。
一路鏖战,一路前进,一路拼杀,一路牺牲。就这样,历时近一年,行程两万余里,进行大小战斗一百一十多次,彭俊明和他的父亲跟着红军,完成了伟大的长征。
如同长江冲决夔门、冲出三峡、奔向大海,长征创造了中国革命的奇迹、人类历史的奇迹。
那些小红军,那些红领巾的先驱们,与地球上的红飘带,成为中国少年英勇不屈的象征。
END
编辑 | 巢小团
校对 | 左 义
校审 | 梁哲铭
审核 | 储明熙
声明 | 文章部分图文版权归原创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与我们联系删除。
巢|湖|共|青 | 团 |
凝聚青年 传播巢湖
投稿邮箱:chsgqtxc@163.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