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三个小故事,告诉你工作与修行如何完美配搭

文化   2025-01-17 18:20   辽宁  

点击法华之家每天18:17与您相伴!

您可以点击本文底部的“写评论”发表下个人看法


人们常说,鱼和熊掌不可兼得。
那,工作与修行可以兼得吗?
当然可以!
王阳明的小故事,告诉你工作与修行如何完美配搭。
老祖宗真是太智慧了!
这篇文章一定要好好看!
1,我何曾让你放弃工作来修行?

有一位地方官常去听王阳明的心学讲座,每次都听得津津有味,偶尔会呈恍然大悟之态,眉飞色舞。
月余后,他却深表起遗憾来:“您讲得真精彩,可是我不能每天都来听,身为官员,好多政事缠绕,不能抽出太多时间来修行啊。”
王阳明接口道:“我什么时候让你放弃工作来修行?”
该官员吃了一小惊:“难道在工作中也可以修行?”
“工作即修行!”王阳明斩钉截铁地回道。
“我愚昧得很,”该官员既迷惑又惊奇,“难道您让我一边工作一边温习您的学说?”
王阳明说:“心学不是悬空的,只有把它和实践相结合,才是它最好的归宿。
我常说到事上磨练就是因此。,
你要断案,就从断案这件事上学习心学。
例如,当你判案时;
要有一颗无善无恶的心,
不能因为对方的无礼而恼怒;
不能因为对方言语婉转而高兴;
不能因为厌恶对方的请托而存心整治他;
不能因为同情对方的哀求而屈意宽容他;
不能因为自己的事务烦冗而随意草率结案。
如果抛开事物去修行,反而处处落空,得不到心学的真谛。”
官员恍然大悟。
凡人眼中,工作是工作,心性成长是心性成长。
工作是为了糊口,与其有关的词汇是“乏味”“机械”“劳累”等,充满了俗世气味。
而心性成长是“高大上”的,本身就给人远离尘世的超脱之感。
俗人眼中,心性成长应是找个深山老林,最好是有古庙静寺的深山老林,静坐,练练瑜伽,读读圣贤典籍,深呼吸。
这种心性成长方式在王阳明看来就是“着相”了,矫揉造作,为心性成长而心性成长。
工作就是心性成长,工作情境则是标榜进取精神的最好的心性成长之地。


2,不欺良知,才是真修行,
1509年,王阳明被任命为庐陵县令。
几个月后,他给弟子们写信谈心学,最后说道:“政事虽剧,亦是学问之地。”
工作即修行,在王阳明看来就是在工作中致良知,尽量进入“四和”境界。
所谓“四和”就是与天和、与地和、与人和、与己和。
与天地和,就是万物一体之仁,做官时,要把百姓当作自己的一部分;
与人和,则是处理好自己与上级、下级的关系;
与己和,就是听从良知的命令来行事。
岂止是官场,但凡是工作场所,都是修行之地,工作越繁重,修行的时机越好。
稻盛和夫大师非常受益于阳明心学,他说:在工作中修行,就是努力工作,心无旁骛地投入眼前的工作。
王阳明对“工作中修行”的解释是:在工作中自然而然地按照良知要求去行事,除了良知的指示外,心无旁骛。
不欺良知,才是真修行。
有个叫南大吉的官员对王阳明说:“我为政总有过失,先生为何没有说法?”
王阳明反问:“你有什么过失?”
南大吉就把自己为政的过失一一说给王阳明听。
王阳明听完后,意味深长地道:“你这些过失,我都指点过你。”
南大吉一愣:“您好像没说过。”
王阳明见他上套,嘿嘿一笑:“如果我没有说过,你是如何知道这些过失的?”

南大吉福至心灵,惊叫:“良知!”
王阳明点头,南大吉兴奋地大笑。
几天后,南大吉又来见王阳明,叹息说:“如果身边有个能人经常提醒我,我在工作上犯的过失可能会少点。”
王阳明说:“你身边就是有个无所不能的人在时刻提醒你啊。”
南大吉略家思索,尖叫道:“良知!”
又几天后,南大吉又来问王阳明:“行为上有了过失可以改变,心上有了过失可如何是好?”
王阳明看了他一眼,说:“你现在良知已现,心上不可能有过失。
心上没有过失,行为上也就不可能有过失。”
我从未见过心上有过失的人,会用心工作;
也从未见过用心工作的人,心上还会有什么过失。
在王阳明看来,工作和修行是一体的,正如知行合一一样,也正如事上磨练的心学基础一样,修行无体,以工作为体,以生活为体。
修行重在善用其心,会用的人,工作、生活等无处不是圆满悟量、历事练心的道场。


3,修身是体,工作是用,致良知就是其中诀窍
有个叫朱廷立的官员向王阳明请教在工作中致良知的问题,王阳明答非所问地和他谈起了修身。
朱廷立上班后,按照王阳明的教导进行一系列的修身之术,从中知道了自己心中厌恶的事情,而百姓厌恶的事情也知道了。
知道了自己的欲望,也就知道百姓喜欢什么了;
舍弃自己的私利,也就知道百姓的利益是什么了。
提醒自己要遵守道德规范,也就知道了百姓应该遵守什么了;
祛除了心中的魔鬼,也就知道百姓心中每天都想什么了。
明白了这一切,而主动去做,就是致良知了。
三个月后,他发现,他不但了解了百姓的好恶,还得到了百姓的真心,百姓纷纷在背后说他是好父母官。
朱廷立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原来修身不但可以养性,还能提高工作质量。”
但他突然懊悔,“工作质量是有了,可我的心学造诣没有提高啊。”
于是,他又去问王阳明如何学习心学的问题。
让他莫名其妙的是,王阳明这次没有跟他谈一句学习心学,却跟他谈上了工作。
朱廷立回到工作岗位上,认真工作。
三个月后,他恍然大悟,原来,百姓所以亲近他,就是因为他之前按照王阳明的修身要求主动在修身啊。
比如,把百姓厌恶的事情祛除,我就有了惩恶的快感;
让百姓得到了很多好处,我也就有了能遏制欲望的能力;
顺应了百姓的心声,我也就舍弃了自己的私利;
经常告诫他们要遵守法律,我也就有了时常警惕自己的心;
解救了他们的苦难,我心情很好,也就祛除了心病。
看到百姓人人都是圣人,我其实也就是圣人了。
于是,朱廷立二度感叹说:“我今天才知道,原来提高工作质量的诀窍就是先修身啊。”


后来,他又去见王阳明问工作和修行的关系。
王阳明说:“修身和工作,其实是一回事。
修身是为了工作质量提高,提高工作质量来自于修身。
修身是体,工作是用,致良知就是其中诀窍。
朱同志最后得出结论:“修身和工作是一回事,用良知去修身,就是工作。用良知去工作,就是修身!”

这也正如稻盛和夫所说的,工作中修行是帮助我们提升心性和培养人格的最重要、也是最有效的方法。
我们去用心工作,就是用工作来磨练我们的心,提升了我们的灵魂层次,光明了我们的良知。
工作中修行,就如同走路,应边走边认,边问边走,在路上体认良知,最后必能抵达目的地——良知的光明。
一个人最大的无良就是不能履职,因为它是对你良知的背叛,同样也会把你的人生带入深渊。
工作同样都是辛苦,但是价值、福、功德的大小,就取决于心中的那一念。
这一念就是有没有感觉到自己在奉献这个世界,在利益众生。
如果我们认为自己是在奉献这个世界,我们就会觉得自己是菩薩。
否则,就觉得自己在被剥削,就会生活在苦难中。
因此,无论在什么岗位,无论当下在做什么,都可以借由我们的心转化为无量功德。
修行就是转念。
它是一种心态,不是一种形式。
发心清净,身心一致。

如此,修行、工作便可两不耽误,一切都会越来越圆满。


法华之家

微信号:fahua365

您身边的善知识!
智慧.慈悲|公益的佛学平台
小编微信| wanzhujs

>识别图中二维码 >添加关注

往期精选善知识

菜单处回复下面文章前

红色数字即可接收相应文章

你身上的三处上等福田,不要破坏!

所见即心境

气大伤身,常按身体5个“消气阀门”,百气消,精神好!

人为什么会失去灵气?

心好嘴不好,荣华富贵全没了

如何理解一切众生是自己?

一个人频繁给你以下感觉,趁早远离

真正戒淫的人,就会出现这三种相!

因果不饶人,这三件事不要做!


👇👇点击下面阅读原文免费结缘殊胜经典法宝

觉得不错,请点个在看👇👇

法华之家
【法华之家】-石破天惊说法华,风起云涌演楞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