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制内评优评先的初衷是什么?笔者认为是通过表彰先进的方式,树立一个标杆,使大家争优评选,活力迸发。这不仅是对干事者工作的肯定,更是对于枯燥乏味工作的调剂。但是近年来,体制内评优评先工却不断异化,最终沦为了个别干部弯道超车的捷径,着实令人堪忧。
连续三年获评优秀的意义
根据2020年12月发布的《公务员考核规定》,公务员年度考核确定为优秀等次的,当年给予嘉奖,在本机关范围内通报表扬,晋升上一职级所要求的任职年限缩短半年;连续三年确定为优秀等次的,记三等功,晋升职务职级时,在同等条件下优先考虑。
这一表彰优秀的政策初衷是让体制内的优秀选手能突破条条框框的限制,到更大的舞台上施展才华,造福群众。但是没想到却反而导致实干者更难获评优秀,着实让人心碎。
体制内的老领导揭秘了基层一线实干者难获优秀的原因,笔者知晓后始终意难平
1.实干者为了工作牺牲了家庭和健康,如若获评优秀,会认为评优是自己应得的,不会对领导心生感激。世界破破烂烂,总有人修修补补。这句话用来形容体制内各单位的老黄牛们非常地贴切,不管单位的工作氛围如何,他们总是能守好单位的一亩三分地,确保单位的日常运转,维持住单位的形象。前几天,老领导“恨铁不成钢”地把我骂醒了:你知道这次的优秀为什么没有你吗?上次我已经告诉了你,会向组织推荐你为优秀,你是不是以为自己常年加班加点,优秀是应得的。我告诉你,你这种这种想法非常错误,单位里履职尽责的人非常多,组织要是把优秀评给你,你应该心怀感激,向组织表达谢意。隔壁办公室小张对单位的奉献明明不如你,但是他的分管推荐他后,他立即向组织表明了态度,感谢组织的关心,以后会更努力地完成工作。
2.个别干部处于提拔晋升的关键期,领导成人之美,给予优秀,是人性化管理的重要体现。提拔晋升不易,当单位干部获得来之不易的机会时,领导都会拉自己干部一把,以免败给兄弟单位或是上级空降干部,遗憾终身。小刘已在单位工作了10年,现遇到了晋升副镇长的机会,领导为了拉小刘一把,便觉得把今年的优秀给了他,虽然小刘在单位里工作不算突出,但好在同事们都理解,明白这次优秀对小刘的重要性。
3.少数干部背景强大,领导也很无奈。小林有位亲戚担任了县领导,单位为了方便工作的开展,便让小林穿针引线,次数多了,县领导向单位领导笑言:小林同志工作如此敬业,非常不错。因此,领导也只能把留出一个优秀名额给小林。
捷径型评优会分散干部对于工作的精力,为了追求事业上的突破,而剑走偏锋
一旦干部发现评优评先最关键的决定性因素不是业务能力,有可能会导致体制内的干部们对工作敷衍了事,转而将精力放在拓展人际关系、投机取巧上,更有甚者会直接躺平摆烂,对工作失去信心。这些都是非常不利于单位的良性运转。
一位老同志在值班时吐露了心中的意难平:她曾兢兢业业地工作了十五年,当时部门里只有2人,作为下属,她经常加班加点,但是整整十五年的辛勤付出,除了未得到提拔晋升外,甚至连一次优秀先进都未获得,但是隔壁部门的张姐,工作上敷衍了事,从未加过一次班,但是每年要么先进,要么优秀党务工作者,一次都未落下。这种工作上的落差已成为了心病,她再也坚持不下去了,趁着单位新招录了许多年轻干部,只能无奈以年龄大、精力下降为由,申请调离岗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