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了捂住爸妈的钱袋子,这届年轻人真是操碎了心

时事   2024-11-28 16:41   北京  

对很多年轻人来说,父母的“购物欲”已成了他们的一大烦恼,尤其是父母接触到网购之后。

有数据显示,我国60岁及以上网民的网购使用率为69.8%。然而相较年轻人,老人们似乎更难抵御网络低价的诱惑,各种已被年轻人“屏蔽”的网购套路,却仍在老年群体间频繁上演。于是,你买我退,出现纠纷还得帮忙善后维权,为了捂住父母的钱袋子,这届年轻人真是操碎了心。‍‍‍‍‍‍

老父亲掉进“领东西”陷阱
“谁知道看个网络小说,也能有这么多坑。”赵先生最近收到一些莫名其妙的包裹,里面都是些自己从未买过的东西。一通询问才“破了案”:原来这些包裹都是老父亲下的单。
“我爸说他并不是真的想买。”赵先生说,他父亲用手机看小说,时不时就弹出来广告,老人以为点一下就能回到小说页面,结果是跳转到了购物页面。
赵先生表示,一些购物广告还会让老人误以为是免费领商品。再加上小视频里对商品功效的吹嘘和商家“先用后付”的销售方式,这些包裹就这样被“源源不断”地送到家里了。直到收到包裹,被扣了费用,老人才知道“领”这些东西,是要花钱的。
婆婆买了三万块钱的“百元首饰”‍‍‍‍‍‍‍‍‍‍‍‍‍‍
相比于“被购物”,薛女士的苦恼实打实的来自沉迷于网购的婆婆。
“婆婆频频给我送东西,比如说皮草、首饰、还有工艺品。所有这些都是她在直播间买的,但都是我们都用不到的东西。”薛女士告诉北京青年报记者,由于老人看得多是带货单一类型商品的直播,因此家里囤的都是同类商品,比如床上四件套,家里就有十几套。直播间里一件首饰最贵一两百块钱,她一个月花了3万多,你就想她买了多少吧。
东西买多了,老人就会把其中一部分送人。之所以没选择退货,一是因为不会操作,二是因为是她根本不知道这些东西还能退。
“我们也劝过她不要再看了,但她戒不掉,甚至有一种‘上瘾’的感觉,一天不看就坐立难安。薛女士说。
有直播间已形成完整的“坑老链条”
在徐小姐看来,自己的妈妈已经一脚踏进保健品销售陷阱了。
“一看到我妈手机里的微信群,我脑子里嗡嗡的。”徐小姐向记者表示,她发现妈妈每天在20多个微信群里“打卡”,内容都是“课程已学习完毕”。
仔细询问才发现,这些所谓的“学习课程”,就是在固定的时间段看直播或在某公众号里看视频。徐小姐点击了其中一些视频,虽然推荐的产品不同,但无一例外全是所谓的“医院专家”讲课,最终都是在推荐“保健品”。徐小姐从母亲家里找出了很多被藏起来的“保健品”。
记者了解到,目前部分养生直播间已形成了一条完整的“坑老链条”。首先用免费送鸡蛋等小礼品引诱老年人关注,随后将这些老年人吸引进特定的网络聊天群组,再在这些群组中定期发布直播链接,引导老年人观看。聊天群里会要求老人每天“打卡”,更有专门“客服”一对一的“监督”看视频的进度。如果有人没按时打卡,还会打电话追过来询问,美其名曰:怕影响老人后续领“礼品”。其实,在这些老人们每天都要打卡的直播间里,主播们精心设计的劝购话术,让许多老年人难辨真假,最终入坑上当购买商品。
‍‍‍‍‍‍‍‍‍‍‍‍‍‍‍为何爸妈热衷于买买买?
《互联网助力数字消费发展蓝皮书》发布的数据显示,老人网上购物,电商平台占比最高,为69.95%;其次是直播间,占62.44%;朋友圈购物占比61.03%;聊天群也能让六成以上老年人“点开链接、进行选购”。
被诱导购物、陷入消费陷阱只是一方面,更突出的问题是老年消费群体维权面临种种困难。大多数老年人对网络环境熟悉程度不高,在缺乏必要引导和帮助的情况下,不清楚举报投诉的规则和渠道;此外,部分商家售后客服如同虚设,电商平台消极履行应尽责任,且侵权行为鉴定规则复杂、维权成本过高,让老年人望而却步;更有商家为了规避追责,交易均在线上,不留实际的公司地址、名称等,让老人及家属想要投诉维权时根本无法找到对方。
此前中国消费者协会在2024年第一季度投诉热点分析中提及,首个热点问题就是老年群体频陷网络消费“陷阱”。中消协认为,老年人网络消费安全与否不仅关乎老年人的“钱袋子”,也关乎老年人的晚年生活。
多位市场分析人认为,社交孤立带来空虚感,购物带来愉悦感,网购成为部分老人摆脱社交孤立的方式。同时,商家的营销诱惑和网络提供的更多商品选择也增加了购物的吸引力。这些都让部分老年人沉迷于网购,他们只看图片和视频,不看详情和尺寸,容易上当受骗。
还有三甲医院精神科医生对记者表示,部分老人沉迷于网购是因为心理层面产生孤独感,进而对网络产生依赖感,也有一部分老年人是本身出现了器质性精神障碍,导致中枢神经系统意志减弱,认知状态退行到了孩童时期,对这部分老人而言,网购成瘾等问题并不能通过家人陪伴来解决,需要靠行为管理和干预,来分散老人注意力。
如何帮老人“捂住”钱袋子?‍‍‍‍‍‍‍‍‍‍
“目前现行的法律法规很少对于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予以特别的保护,没有真正体现对老年人的特别关爱。”北京阳光消费大数据研究院执行院长、中国法学会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研究会副秘书长陈音江表示,老年人需要维权时往往存在体力和精力不足的问题。“对于很多老年人来说,在这些新消费模式或业态中遇到侵权问题,往往搞不清楚怎么维权,甚至找不到维权主体,所以最后往往放弃维权,自认倒霉。
陈音江认为,对老年人来说,尝试各种网络购物新模式新业态,不仅是追求新的生活方式,也是他们想要跟上时代发展、努力融入当下的表现之一。但是,新消费模式和新消费业态本身就存在法律法规不健全、经营行为不规范等问题,尤其是各种新型营销方式对老年人极具有误导性和诱惑力,导致老年人很容易冲动消费,掉入商家事先设计好的营销陷阱,所以说老年人的合法权益往往更容易受到侵害。
他建议,除了相关经营者要诚信守法经营,主动推进适老化消费场景,自觉维护老年人的合法权益,还要从立法、监管和教育引导等方面向老年人这个特殊群体予以倾斜保护。
中消协则建议,相关部门针对利用网络侵害老年消费者权益突出问题进行重点整治。街道和社区可组织开展针对老年人群体的网络素养培训班,加强老年人网络购物、网络娱乐、网络生活等方面的教育培训,教育老年人不轻易点击不明网络链接、不泄露个人隐私信息,增强网络安全意识。

文 | 北京青年报记者 张鑫

图 | 视觉中国

编辑 | 孙晟源
统筹 | 吴鹏

监制 | 高杉

更多内容↓↓↓
投诉超2万条仍无法解决!买演唱会票,没收到票还不给退款,这事到底谁能管?
汉堡里吃出像尾巴的异物?华莱士凌晨回应
在国足与日本比赛中冲场的球迷,被拘留10天

北京青年报
来自腾讯微博认证资料:《北京青年报》创刊于1949年3月,是北京地区最受欢迎的都市类报纸。 @北京青年报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