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策展人
范迪安
Fan Di'an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北京市文联副主席,北京美术家协会主席,中央文史研究馆馆员,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顾问。策划大量艺术展览和大型活动,近年来担任(2021)首届济南国际双年展、2021成都双年展、2022武汉双年展总策展人。
联合总策展人
张子康
Zhang Zikang
现任中央美术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新疆美术馆学术委员会主任、新绎美术馆馆长,策划众多在国内外颇具影响力的大型艺术展览,如“马克·夏加尔”中国首展、“雷安德罗·埃利希——太虚之境”、“安尼施·卡普尔”、“悲鸿生命——徐悲鸿艺术大展”、“超越”西海美术馆开馆大展、59 届威尼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主题展、新疆第三届国际双年展等。
展览总监
陈勇劲
Chen Yongjin
现任武汉美术馆馆长,中国美术家协会水彩画艺委会副秘书长,中国美术家协会美术馆工作委员会委员,湖北省美术家协会副主席。湖北美术学院、湖北大学特聘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曾任湖北省美术院创作室主任,武汉画院院长。作品曾获全国美展创作奖“银奖”等多项国家级美术展览奖项,展出于中国美术馆、上海博物馆、中华艺术宫等。
“文脉探源”板块重点进行武汉以及长江流域城市的在地性表达,探索文化的地方性与当代性的关系,展现当代艺术的地方经验;同时探讨传统与创新的关系,强调传统的当代转化再生,并在广阔的国际视野中,分享艺术经验,互鉴文化交流。
孙振华
Sun Zhenhua
1989年获中国美术学院博士学位。现为中国美术学院、上海美术博士研究生导师,湖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中国雕塑学会秘书长、中国城市雕塑家协会副主席、全国城市雕塑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雕塑》主编。专业领域:雕塑理论和历史研究,公共艺术理论和实践,当代艺术批评。主要著作《生命·神祇·时空——雕塑文化论》《中国古代雕塑史》《中国当代雕塑史》《公共艺术时代》《公共艺术的观念与方法》等二十部。
鲁虹
Lu Hong
现任四川美术学院,湖北美术学院特聘教授,武汉合美术馆执行馆长,湖北美术馆研究员,中国雕塑学会常务理事,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
冀少峰
Ji Shaofeng
批评家、策展人,现任第十三届湖北省政协常务委员会委员,湖北美术馆馆长,第十四届中国美术批评家年会轮值主席,中国雕塑学会副会长,中国文化艺术发展促进会当代艺术专业委员会副主任。文科岗二级教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出版专著《中国当代艺术批评文库:冀少峰自选集》《品图:冀少峰艺术批评文集》等。策划“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平行展——对望:中意当代艺术展”,获评第55届威尼斯双年展唯一一项“组织策划特别贡献奖” 和“最佳策划奖”;作为分策展人,策划“2024武汉双年展”“成都双年展”等。
“边界交汇”板块旨在转录“边界的交汇”,既关注其存在又关注其超越,包括超越时间与历史的边界,地球内部的边界,艺术的边界,情绪感知的边界,视觉语法与具象文本的边界等,为观众提供丰富的艺术家“形象文本”知识,代表不同世代和独立的视觉文化。
安德烈亚·德尔·古尔丘
(意大利)
Andrea Del Guercio
1954年出生于罗马,1978年毕业于佛罗伦萨大学的中世纪和现代艺术史。曾担任米兰布雷拉美术学院当代艺术史主席、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专员、博物馆艺术总监和现代与当代艺术国际展览界的重要角色,策划众多展览项目并出版多本学术著作,并在美国、德国、法国和瑞⼠的⼤学和博物馆讲学,指导Forte dei Marmi现代艺术画廊、卡拉拉国际雕塑研讨会。目前,作为艺术画廊、基金会和社团的艺术总监和顾问,专注于当代艺术收藏与展览,并积极参与慈善机构的相关艺术活动。
“微光探寻”板块将“微光”的物质性、象征性与形象性,同“探寻”所提示的流动的生命个体、与生命的能动性相联系,既包含多元的生命形象,也有艺术家在不同区域的在地性叙事,以及在城市日常经验升华出的超越性体验。并且,本单元试图依据一天的光线变化,组织与构建展览的视觉体验。
孙冬冬
Sun Dongdong
1977年生于南京。致力于中国当代艺术的批评写作与展览策划,主要视野关注在“后奥运时代”中国当代艺术与新媒体艺术的发展,以及中国当代艺术的系统性构建。他曾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广东时代美术馆、成都A4美术馆、顺德和美术馆、“艺术长沙”等国内重要艺术机构策划展览,也是第五十九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馆的助理策展人。
刘舒畅
Liu Shuchang
2016年本科毕业于湖北美术学院壁画与综合材料专业。硕士研究生毕业于伦敦艺术大学切尔西学院的策展与收藏专业。2020年独立策划展览“言语之外——艺术与疗愈”入选“2020年全国美术馆青年策展人扶持计划”、2023 年独立策划“墨丘利的尾巴”,参展作品涵盖摄影影像、装置、架上绘画、艺术书等多种表达媒介。
“未来编码:感知者的信号”板块将探索一种混合了生物湿件、矿物硬件、数码与环境能量的感知力。数字所固有的流变性与水体的流动性相呼应,昭示了数字和自然的内在关系。展览将探究编码及转码在激活不同实体的知觉、情动与能动力之可能性中扮演了怎样的角色。在关注弥漫在万物中的感知意识,以及人类与非人类实体之间如何构成一种生成流变的系统关系的同时,也尝试在这种技术转向的社会中,重思生命过程、人工与技术存在和精神存在,在一种新的伦理—美学范式中展开一种缠绕共生的想象。
张尕
Zhang Ga
媒体艺术策展人。曾策划中国美术馆媒体艺术三年展系列(2008-2014) 等。近期策展项目包括,两极椭圆:金允哲个展 (798Cube,2024),混韵之宇:王郁洋个展 (深圳美术馆,2024),动为行:中国媒体艺术 35 年(天目里,2023),真实的拓扑 (深圳两馆,2023),第 6 届广州三年展(联合策展,广东美术馆,2018),Datumsoria: 真实的复归(ZKM, 2017)等。其写作及所编书目由多家出版社出版。张尕目前为中央美术学院特聘教授,上海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艺术指导。
毕昕
Bi Xin
策展人、写作者,现任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国际项目总监;工作并居住于曼彻斯特/上海。其策展实践聚焦于艺术、分布式技术与当代社会文化/亚文化的交汇点。近期研究重心在网络技术中的多重时间性与多变的物质性,及其所产生的文化与社会影响。毕昕是Hyundai Blue Prize Art+Tech 2022的获奖者。
曹佳敏
Cao Jiamin
现任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执行总监。获伦敦大学传媒学院媒体与文化研究学士学位,中央圣马丁学院文化、批评与策展文学硕士学位;从事数字媒体技术以及当代社会文化论述相关的写作与策展工作,着重探索艺术性研究为导向的方法论在艺术与技术交叠领域内的可能性。
新时线媒体艺术中心(CAC)系国内首家致力于媒体艺术之展示、研究/创作及学术交流的非营利性艺术机构。
“生灵之境”板块从水系这一遍布全球的复杂生态系统出发,邀请享誉国际亦深耕在地的艺术家、科学家、生态学家与气候学家,通过追溯“水系”的流变与蔓延,希冀唤醒一种生态缠绕之间的多维感官体验。展览旨在为观众营造一个“沉潜时刻”,一个被水包裹的复杂世界,从水系万物看社会景观,递变流转之间探寻“共生本体”的意涵,进而形塑一种新的本体论层面的平等观。
王乃一
Wang Naiyi
策展人,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策展人、FAST艺术与科技博览会联合创始人。她是英国中英学术基金会 (Sino-British Fellowship Trust) 两届学术奖金的获得者。自2017年起,在中央美术学院开设策展研究方向课程。近期策展实践专注于生态缠绕与气候危机等议题,先后策划了北京艺术与科技双年展、广州设计三年展、伦敦设计双年展、伊斯坦布尔设计双年展、亚洲数字艺术展、北京媒体艺术双年展等。
出品 长江日报文旅事业部
CONTACT US
发现更多好玩的我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