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生实事,承载着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让一项项民生工程、一件件民生实事,于贴心处落地,于细微处着眼,就是让百姓实实在在享受到发展的红利。
在过去的2024年里,我市坚持以民之所望为施政所向,着力提高居民收入、社会保障和公共服务水平,十件民生实事全部完成,城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7.5%,发展成果逐渐转化为百姓可视可感可触及的美好生活体验。
多渠道促进百姓持续增收
2024年12月18日,由市人社局主办的“职引未来”——2024年高校毕业生就业服务专项行动直播带岗活动成功举办。活动中,6家企业人力资源管理者走进直播间,为广大求职者带来物业收费员、各科教师、前台接待、新零售营销、课程顾问、新媒体运营等就业岗位96个,直播观看人数19946人次。
这是我市为高校毕业生就业举办招聘会的一个缩影。就业是民生之本,一头连着千家万户、百姓冷暖,一头连着企业运营、宏观经济。这一年,我市始终坚持就业优先,优化就业服务,持续加大技能人才培养,实施精准送工、就业扶持等,多措并举保障就业工作提质增效。针对渭南劳务市场的实际需求,我市定期组织联合招聘、技能培训等活动。
全市上下通过惠企利民政策落实、企业用工精准保障、重点群体精细帮扶、创业要素强化支撑等举措,推进高质量充分就业,持续做好高校毕业生、农民工、退役军人等重点群体稳定就业。2024年我市多次开展家政、养老等四大类主要服务业免费职业技能培训,先后培训22446人。累计建设零工市场14个、零工驿站54个,城镇新增就业4.4万人。挖掘培育“渭字号”优质劳务品牌,累计创建培育省级劳务品牌5个,市级特色劳务品牌33个,吸纳带动就业达40.5万余人,澄城水盆羊肉餐饮师、富平怀德家政师2个劳务品牌受邀在全省亮相。
多层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
为逐步从“老有所养”走向“老有颐养”,近年来,我市按照“优化生态环境、构筑产业高地、推动城市南优、产城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确立了以银发经济为核心的“美好生活示范区”建设,构建以银发综合服务、健康食品为主导,以数字经济、现代物流、健康养老为特色的养老服务体系,为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开拓了新领域。同时,我市还培育了一批创新活力足、辐射带动性强的专业化连锁化养老服务龙头企业,并推动养老服务业与文旅、家政、教育、康养、餐饮等行业深度融合发展,培育新模式新业态。
“老有所养,幼有所教,贫有所依,难有所助”不仅是社会保障和救助的核心理念,也是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基石。2025年1月11日,我市在全省率先同步启用首批9家医保便民服务驿站,聚焦参保群众医疗保障需求,简化办事流程,强化数据赋能,以经办小切口、微改革,推动全市医保服务再优化、再升级,为参保群众提供更加便捷、高效、优质的医保服务,真正让“小驿站”服务“大民生”。
2024年,我市多层次健全社会保障体系,不断落实生育、养育配套支持措施,增加普惠性托育服务供给;健全分层分类的社会救助体系,深化“一老一小”困难群众探访关爱服务;将政策向重病患者、重度残疾人等特困群体倾斜。2024年,8个县区29家医院免费服务残疾人1953名,救治30种大病患者1.45万人,签约管理四种慢病患者7.05万人,对2361户因病返贫风险监测户精准落实帮扶措施,兜住、兜准、兜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底线。
多举措推进民生事业发展
百年大计,教育为先。2024年,我市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巩固“双减”工作成果,深化“三名+”建设,推进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县创建,实施高职“双高计划”和中职“双优计划”,支持渭南师范学院高质量发展,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持续深化健康渭南建设,打造文化惠民品牌,创建国家级关中文化生态保护试验区,做好省十八运会筹备,大力发展赛事经济,加快涉赛场馆改造建设,开展双拥模范城创建。
“互联网+医疗”,让“手机点一点、护士上门来”变为现实;患者就诊平均等待时间降至10.4分钟;全市54家医疗机构纳入全省检查检验结果互认,“一号管三天”就诊模式稳步推行,群众就诊费用有所下降;“心电一张网”“影像一张网”建设,让院前与院内接力救治、无缝对接,急危重症患者生命安全得到保障……
2024年,市卫生健康委在全市各医疗机构深入开展“改善就医感受、提升患者体验”主题活动,力促医疗服务提质增效。一时间,各个医疗机构频频亮出实招,着力优化诊前、就诊、住院、诊后等各个环节的服务流程,群众健康获得感持续攀升。
为贯彻落实全民健身国家战略,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体育需求,丰富全市人民的业余体育文化生活,提高城市影响力,推进体育强市建设和创建全国全民运动健身模范市,2024年,我市举办、承办各级各类赛事活动251项,其中,国际级及国家级7项,省级14项、市级110项、县级120项。
多模式优化城市功能品质
2025年1月1日10时,渭南城区东风大街沋河桥建成通车,建成通车的东风大街沋河桥总投资4000万元,桥长89.5米,宽35米,双向六车道,下部结构为钢筋混凝土台柱,上部结构为钢箱梁,采用装配式施工。同日,渭南城区的六泉公园建成开放。除了绿化种植、休憩设施外,公园内设有架空廊桥、观景塔、老年活动中心、乐活剧场、儿童娱乐区、羽毛球场、小型足球场及5G基站等供市民休闲娱乐。该公园还是我市海绵城市建设项目之一,通过建设下凹式绿地、雨水花园、植草沟及透水铺装等设施,最大限度实现雨水就地净化利用。
2024年,举全市之力,下非常之功,聚焦问题整改,突出基础完善,注重细节提升。从教育到医疗,从就业到养老……这是我市过去一年民生工程的“成绩单”,也是我市把群众的“心上事”当成“上心事”的生动实践。每一笔,都书写着市委、市政府对全市人民群众的眷眷真情;每一画,都描绘着渭南百姓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梦虽遥,追则能达。愿虽艰,持则可圆。新的一年,我市将继续集中力量办好更多民生实事,尽心竭力让渭南百姓奔向更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