钟书
夜读
·无锡人文名篇
·无锡朗诵名家
·无锡演奏名曲
·联手演绎无锡人自己的书香客厅
历史上,江南是名门望族的集中地,富裕的无锡望族尤多。
在中国漫长的封建社会,政治经济上最具积极意义的变革,就是门阀制度的彻底终结和科举制度的普遍推行。这为许多普通家族上升为望族,提供了制度的可能。
望族分布看似兴废无常,实则自有规律。社会安定、民心安顺、经济发达、商贸兴盛、风调雨顺、环境优美、生活富庶之地,自然是滋生望族的沃土。
无锡的名门望族,形成于魏晋,盛于两宋与明清,如城中秦氏、杨氏、薛氏,东亭和荡口华氏,后宅周氏,八士过氏,胶山李氏,张泾顾氏,鸿声钱氏,石塘湾孙氏,江阴徐氏、顾氏、储氏,宜兴蒋氏、任氏等。
无锡望族有的是外来迁入。永嘉南渡,东晋建立,北方士族90万人涌入江南,无锡也有了一些外来大姓,如琅琊王氏、陈郡谢氏、江左袁氏、兰陵萧氏等。东晋时期著名画家、无锡人顾恺之,是吴地本土士族中人,而东晋大书法家王羲之,则属于侨姓的琅琊王氏。
在历史大潮的冲刷下,无锡的望族结构开始嬗变,有的望族未能及时转型而逐渐衰落,如秦氏、顾氏。有的家族则能审时度势快速完成仕商转型,如薛氏、杨氏。同时,新型望族开始出现,原属平民阶层、依靠实业发家,而又能迅速积累名声的家族不断崛起,成为工商型的新望族,如荣氏、唐氏。
稳定的政治秩序,相对开放的社会,安顺而务实的民风,使得无锡成为望族的摇篮和温床。尚读书、重教育,通过科举赢得仕进,是无锡望族崛起与成长的重要原因。
望族往往拥有家塾、义学,或者家族书院,以使子弟获得良好的受教育条件。家塾、义学、书院也很好地解决了家族中相对贫困子弟的受教育问题,使得他们也能获得接受教育的机会,所以,绝大多数望族子弟都在年幼时就开始接受传统文化教育,自小养成读书尚学习惯,并将这一传统代代相传。
读书对于家族人才培养、地位提升的意义十分重要,教育是望族培养人才的主要途径,因而也得到充分的重视。
读书对于家族门第意义十分重大,教育是望族后继有人的主要途径,因而也最受重视。乾隆中期,苏州为江南教育之最,吴县为苏州教育之最,吴县的家族义庄族塾和书院数为11所,无锡县仅有5所;道光二十年(1840年)吴县私塾为29所,无锡县后来居上增至39所;同治三年(1864年)吴县私塾义庄减为27所,无锡县则增加至48所;民国十年(1921年)吴县义庄、学校增至70余所,无锡县则超过了100所。
从上述可见,无锡地区家族教育之繁盛、望族对教育的重视,也可见无锡教育快速发展的速度。
毛卫平
万水千山
丁惠兴(世九龙)
James
灿若煁城
第45期“钟书·夜读”将在2月9日晚间
与大家见面,敬请期待!
文章来源
《印记之风情:悦读无锡历史篇》
文章主播
肖鹏(无锡市朗诵艺术学会)
周密(无锡市朗诵艺术学会)
开场语配乐
《无锡景》
文章配乐
出品
中共无锡市委宣传部
点赞+点亮
分享小伙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