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第十三个122“全国交通安全日” 临近,当前正值公安交管部门交通安全主题宣传月期间,在此,交警针对冬季多发交通违法进行重点治理和提示,有效消除安全隐患,全力防范人与车“带病”上路,保障冬季交通出行安全畅通。一些人喜欢在冬季“饮酒暖身”,侥幸以为“只喝一点”对驾车无大碍,忽视了其中的安全风险和隐患,需引以为戒。11月11日早7时许,交警高速支队海滨大队在官港收费站开展行动时,依法查处了一名“酒司机”。该男子承认,其认为冬季的清晨天气寒冷,高速公路上“没有交警检查”而冒险上路。当晚9时许,一名晚饭时喝下高度白酒,随后醉驾行驶,打算去钓鱼的男子,被滨海新区公安局交管支队河西大队依法查处。此外,冬季以来,酒驾醉驾交通违法行为还呈现出“中午喝酒、下午即被查处”的特点。公安交管部门表示,对于驾驶人来说,“酒+车”危害极大,首先就是降低触觉能力。因酒精麻醉作用,人的手、脚触觉较平时降低,往往无法正常控制油门、刹车及方向等。同时,饮酒后人的判断能力和操作能力也会降低,产生视觉障碍,视像不稳,辨色力下降,对光、声刺激的反应时间延长,从而无法正确判断距离和速度,更不能及时发现和正确识认交通信号、标志和标线。此外,饮酒后易困倦,引发“睡驾”危险。独酌需自律,共饮要相劝,乘车宜谨慎。《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规定》中明确规定,明知驾驶人无驾驶证、饮酒或者吸毒的,不得乘坐其驾驶的机动车。亲朋好友之间若发现对方有酒驾等交通违法行为的“苗头”,应该及时制止其驾驶车辆,切勿心存侥幸,视若无睹,放任交通违法,给自己和他人埋下交通安全隐患。随着冬季的来临,越来越多的市民选择驾车或打车出行。低温天气下,“车等人”现象在道路沿线愈发常见。这种行为不仅影响了道路交通流的畅通,也给行人和其他车辆带来了安全隐患。为了有效治理违法停车行为,公安交管部门在行动中启动“空地一体”治理模式,强化对机动车违停等扰乱交通秩序、引发交通事故隐患的交通违法行为治理力度。随着冬季气温逐渐降低,乘客往往不愿意长时间暴露在户外,导致许多出租车、网约车在非机动车道或者公交车站附近停车等待乘客,从而造成非机动车道、人行便道,甚至是路口、消防通道和盲道等关键通行区域被违法占用,严重妨碍了正常交通秩序,有时还会引发交通拥堵甚至“开门杀”、剐蹭、追尾等交通事故。为应对这一“城市交通顽疾”,公安交管部门在加大宣传与传统治理工作力度的同时,针对违停车驾驶人与交警“打游击”、掀起后备箱盖逃避查处等情况,不断探索更有效的管理方式,交警执勤中启用无人机作为辅助工具,对重点区域和易发违停的地段进行空中监控。在空中盘旋的无人机“一览无余”,及时发现道路沿线的违法停车行为,并通过高清摄像采集固定现场违法图像,属地交警根据无人机传回的实时信息,快速到达现场进行处理。目前,通过上述“劝导+查缉+查处”三管齐下的治理模式,南京路与曲阜道交口公安医院门前长时间停车多、人行安全岛内违法停车等情况得到有效治理,路口交通秩序良好。近一个月以来,公安交管部门还通过无人机观测,在快速路沿线发现了多起因车辆故障停车情况,并通知属地交警大队快速帮助驾乘人员解决困难,同时也查处了多起占用导流线违法停车,小货车载货超高、超限,危化品运输车、水泥罐车闯禁行路等交通违法行为。深入强化警用无人机实战化应用效能,是希望通过科技手段提高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效率和覆盖面,同时也提醒广大驾驶人,应文明守法停车,乘车人也要尽量做到“人等车”,例如在用手机软件打车时选择不影响交通的上车地点,并随时与驾驶人沟通上车时间,以免出现长时间“车等人”情况,影响道路交通秩序和安全。对于市民而言,文明守法停车不仅是法律的要求,更是每个公民应尽的责任。大家应增强自觉性,规范自己的文明守法交通行为,共享安全通畅的出行环境。《天津市道路交通安全若干规定》第四十六条规定,中型、重型载货汽车以及危险货物运输车辆在本市范围内高速公路通行时,应当在最右侧机动车道行驶。超越前方车辆时,应当借用相邻的机动车道,超越前方车辆后应当立即驶回原车道。道路标志、标线所指示的车道与上述规定不一致的,按照标志、标线所指示的车道通行。行动中,交警高速支队持续开展中型、重型货车及危险货物运输车靠右行驶专项规范治理行动,交警持续通过视频巡查与路面巡查、固定点位拦检相结合的方式,对未按规定车道行驶的违法货车依法查处,消除交通安全隐患。与小客车相比,中重型货车、危险货物运输车可谓道路沿线的“庞然大物”,车速一般相对较慢,但发生危险时危害性更高。小客车和中重型货车存在较大速度差,若货车长时间占用一车道行驶,势必导致后方小客车变道超车,很容易造成事故此类危险情况,在夜间尤甚。为有效预防和减少危化品运输车辆交通事故,保障道路通行安全,全市各交警支队、大队还通过走进辖区重点危化品运输企业,开展源头隐患排查治理活动的方式,督促企业落实主体责任,在加强车辆日常安全检查的同时,持续对驾驶人开展交通安全教育,为大家提示行车途中需遵守的交通法律规定,以及冬季驾车安全注意事项,从源头上筑牢交通安全防线。疲劳驾驶,是指驾驶人在长时间连续行车后,产生生理机能和心理机能的失调,而在客观上出现驾驶技能下降的现象。驾驶人睡眠质量差或不足、长时间驾驶车辆的,都容易出现疲劳。冬季天气寒冷,气候的变化也会让人们变得嗜睡起来。如果把这种状态带到驾驶中,极有可能因疲劳驾驶酿成大祸。本次行动以来,公安交管部门在高速公路重点治理疲劳驾驶等9类突出交通违法行为,并对违法驾驶人进行交通安全警示教育,及时消除“困驾”“累驾”带来的交通安全隐患。公安交管部门提示有远途出行计划的驾驶人,轻微疲劳的表现是反应迟钝,判断力下降;中度疲劳可能会操作动作呆滞,有时甚至会忘记操作;重度疲劳则可能出现短时间睡眠现象,严重时会失去对车辆的控制能力。自驾时,可通过以下方式避免疲劳驾驶:一是保证睡眠充足,开车前一天要保证充足睡眠,精神状态良好,切勿熬夜。二是科学安排行车时间,连续驾驶时间不超过4小时;连续行车4小时,必须停车休息20分钟以上。长途行车时由2人轮流驾驶,交替休息。三是避免长时间保持一个固定姿势,可在开车时小幅度调整坐姿和深呼吸,防止车内久坐对血液循环不利,以免肌肉僵硬诱发疲劳,甚至引发心脑血管疾病。四是在服务区停车休息、活动。若行车途中出现疲劳、困倦症状,可适当开窗呼吸新鲜空气。最稳妥的方法是在服务区或安全地带停车,下车活动腰腿、颈肩,为身体“充电”后再行驶。
来源:天津交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