味蕾深处,是乡愁的烙印
舌尖之上,是亲情的诗篇
都说福清人爱食粿
福清的“粿”
早已成为游子萦绕舌尖的回味
乘着海风的吹送
“粿”香飘四方
起家粿是福清最常见的节日食品,因为粿蒸熟后会膨胀起来,在每年的端午、七月半、中秋、春节等节令,福清家家户户都会蒸起家粿以示“日子红火”“起家发财”。起家粿原料简单,风味特异,香甜绵软,被众多福清人所喜爱,福清龙高地区还会用小麦为原料做起家粿,有的还掺入些许番薯,香甜可口。
传说北宋末年,金兵入侵中原,北方难民南逃。有户人家逃难到福清,该户人家的男主人在中原靠蒸炊饼(即今天的馒头)为生,于是他试着将米磨成粉代替面粉,又在米粉中加入了福清葛粉,发酵后蒸成“炊饼”叫卖,受到福清百姓的喜爱。后来,他又学着当地人的习惯,在“炊饼”下垫上香姜叶增加香味,蒸出来的炊饼更受欢迎。这户人家就靠此发家致富。乡亲们见他是靠“蒸粿”起家,便将此小吃称为“起家粿”。
另一传说是说南宋末年,元兵渡江南下,临安陷落。皇族赵罡和赵昺兄弟在朝臣张世杰、陆秀夫、文天祥等护送下一路南逃。不久赵罡病死,赵昺在福州称帝,仅两年就被元兵攻破了。赵昺只好带着臣下一班人继续南逃。途过江阴时,为了不让小皇帝在南逃路上挨饿,乡人连夜蒸起了“起家粿”作为小皇帝的干粮,于是这种粿后来便有了“起驾粿”的名称。
传说虽无文字记载考证
但“起家(驾)粿”
作为福清地方的节日食品
千百年来一直流传至今
在中国的美食版图里,“粿”已有五百年历史。“时节做时粿、时节食时粿”的饮食文化流传至今,既是对民族风情的传承,也形成了别具一格的地域美食特色。
起家粿
对于万千福清游子来说
是嵌进童年的永远绕不开的时节记忆
是荡漾在舌尖上的浓浓乡愁
在他乡吃到起家馃的某个瞬间
就好像打开记忆中的那扇门
不管味道如何
总能拨动那根叫作“乡愁”的心弦
关注获取更多资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