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

文摘   2024-12-26 18:43   北京  


今天,一代伟人毛泽东诞辰131周年。重温他的声音,深切缅怀,永远怀念!


中国人历来推崇立功、立德、立言“三不朽”,伟人之为伟人,他留给后世的,不仅是光耀千秋的功业,还有影响深远的理论学说、思想方法。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指出,“毛泽东同志把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运用于无产阶级政党的全部工作,在中国革命和建设的长期艰苦斗争中形成了具有中国共产党人鲜明特色的立场、观点、方法。”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好好学习,天天向上”“前途光明,道路曲折”“丢掉幻想,准备斗争”……他的诸多融合了深刻思想和生动表达的“金句”,不仅进入中国共产党人的思想资源库,也成为中国社会普通民众常用的口头语、常用语,深刻地影响了几代中国人的思维方式。


(一)

“实事求是。”

1938年10月,在《中国共产党在民族战争中的地位》一文中,毛泽东创造性地使用了“实事求是”这一中国古代典籍中就有的概念。1941年5月,在作《改造我们的学习》报告时,他清晰诠释了“实事求是”的含义——

“‘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即规律性,‘求’就是我们去研究。”

从此,“实事求是”这个在《汉书》中便有的古老语汇,被赋予了崭新的意义和生命。它不仅成为中国共产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内容,也在不知不觉间成为中国社会全民接受、熟知和广泛运用的概念。

在反映事实情况时,人们会自然而然“实事求是地说”。在分析讨论问题时,人们会坦率评价“这个说法不实事求是”。可以说,在中国人的普遍意识中,已自觉将“实事求是”作为言行判断的准则和遵循,无论大事小情,都要以事实为依据,以符合实际为尺度,去分析看待,得出正确结论。


(二)

“透过现象看本质。”

1930年,毛泽东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文中指出,看事情必须看它的实质,这才是可靠的科学的分析方法。1937年,他在《实践论》中更为详细地论述,“要完全地反映整个的事物,反映事物的本质,反映事物的内部规律性,就必须经过思考作用,将丰富的感觉材料加以去粗取精、去伪存真、由此及彼、由表及里的改造制作功夫。”

事业遭遇挫折的时候,难免有人迷茫无措。但具有坚定意志和远见卓识的人总能以其富于历史穿透力的眼光分析形势,不仅看表面而且看深层,不仅看眼前而且看长远,以“本质方法论”的分析穿透现象,给人以信心。

“用直觉一看就看出本质来,还要科学干什么?还要研究干什么?”当代社会纷繁复杂,容易让人目迷五色,透过现象看本质,是中国人认识和分析问题的基本逻辑。无论观察时代大势,还是分析身边小事,纵然众声喧哗,有矛盾、有分歧、有情绪,但凡事看本质、看主流、看长远,避免简单化、情绪化判断,才能把握大势,作出正确选择。


(三)

“抓住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

1937年,毛泽东在《矛盾论》中写道:“研究任何过程,如果是存在着两个以上矛盾的复杂过程的话,就要用全力找出它的主要矛盾”。

“主要矛盾”的名词概念,是列宁继承和发展了马克思关于主要矛盾的思想,在哲学史上明确提出的。我国传统文化中也有“射人先射马,擒贼先擒王”等提法。毛泽东融合中外哲学意蕴,提出了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的方法论。

无论是一个国家、一个组织、一个个体,无论是规划阶段性目标还是应对多核任务,都需要分清事情的主次、轻重、缓急,确定优先序。应对困难挑战、谋划长远发展,同样需要找到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确定重点突破的目标。在公共生活中,让更多人认识到主要矛盾之所在,有利于“从大处着眼”“以大局为重”,更自觉地形成凝聚力、向心力。

今日中国社会,外部环境不确定性增加,内部改革发展稳定各项任务艰巨繁重,矛盾交织成为常态。学会抓主要矛盾和矛盾的主要方面,方能保持“人间清醒”,不会在纷杂的种种现象中迷失方向。


(四)

“没有调查,没有发言权。”

1930年,毛泽东在《反对本本主义》中提出这个著名论断,指明“一切结论产生于调查情况的末尾,而不是在它的先头”。

重视调查研究、号召开展调查研究,几乎贯穿毛泽东领导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全过程。认识世界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没有眼睛向下的兴趣和决心,是一辈子也不会真正懂得中国的事情的”,“凡是忧愁没有办法的时候,就去调查研究……调查研究就会有办法。”

当今时代,技术高速发展,通讯高度发达,为人们工作、学习提供了极大便利。然而必须警惕技术助长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的苗头倾向,避免离虚拟近了,离现实远了,陷入以数据报送、视频会议代替下基层、听民声、察实情的怪圈。任何时候都不丢掉调查研究的好传统,眼睛向下、脚踏实地,才能为群众办好事、办实事、办成事。


(五)

“自己动手,丰衣足食。”

抗日战争中,陕甘宁边区和敌后各抗日根据地一度“几乎没有衣穿,没有油吃,没有纸,没有菜,战士没有鞋袜,工作人员在冬天没有被盖”。毛泽东发出了“自己动手”的号召。在这一号召激励下,根据地军民开展大生产运动,南泥湾成了“陕北的好江南”。

自力更生、艰苦奋斗,在任何时候都是克服困难、战胜敌人的终极法门。其核心要义是,坚持把发展放在自己力量的基点上,不被别人牵着鼻子走,按照自己的节奏办好自己的事。

今天世界,各国的联系前所未有地紧密,但“逆全球化”的阴影挥之不去,美西方一方面拉帮结伙,一方面大搞脱钩断链、“小院高墙”。事实反复证明:核心技术买不来、讨不来,攻克核心技术根本上靠自己,像中国这样一个大国,谋求发展一方面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另一方面必须坚持自力更生。



(六)

“战略上藐视敌人,战术上重视敌人。”

1948年1月,毛泽东在《关于目前党的政策中的几个重要问题》中指出:“当着我们正确地指出在全体上、在战略上应当轻视敌人的时候,却决不可在每一个局部上,在每一个具体问题上,也轻视敌人。”而在《中国革命战争的战略问题》演说中,他有个形象说法,“我们的战略是‘以一当十’,我们的战术是‘以十当一’。”

战略是指导战争全局的方略,战术是具体战斗中使用的策略。前者强调从全局、长远、大势上作出判断和决策,后者要求根据问题、条件和形势的变化,采取慎重态度发挥策略的灵活性。“战略上藐视”强调的是在总体和全局上坚持必胜信念,“战术上重视”强调的是在具体的每一战中郑重慎重、细致周密。

今天的世界并不太平,冷战思维在一些人头脑里依然根深蒂固,他们不希望看到中国实现伟大复兴,将中国视为重大威胁,进行战略围堵和各种打压。应对困难挑战,依然需要战略上藐视、战术上重视,坚信我们一定能战胜各种艰难险阻取得最后的胜利,但仗要一场场打、饭要一口口吃,困难要一个个去克服。


(七)

“丢掉幻想,准备斗争。”

1949年8月,美国国务院出台中美关系白皮书,对即将成立的新中国大肆诋毁,毛泽东亲自撰文回应。当时国内甚至党内颇有一些人对美国存有幻想,毛泽东在深刻分析形势和美国对华政策本质的基础上提出的这八个字,振聋发聩,点醒了很多抱有美好愿望的善良的人。

西方国家戴着“有色眼镜”看中国,有其历史和现实的复杂背景,本质上是为了维护自身霸权和地缘政治利益,不愿意看到一个社会主义中国的强大。如今面对中国发展的蒸蒸日上,其“不适应症”只会进一步加重。

而当下国内舆论场中,崇美症、恐美症仍然存在,有些人一遇到摩擦就六神无主、膝盖发软,一遇到冲突就先“反思”自己的不是,以为低头就能“被放过”。然而妥协换不来安宁,让步换不来空间。大国崛起必然要经受重重挑战的洗礼,继续往前走,敢于斗争、善于斗争依然是我们战胜一切风险挑战的底气所在。


(八)

“前途是光明的,道路是曲折的。”

1945年,结束国共重庆谈判后回到延安,毛泽东作出重要战略判断,认为历史的总趋势任何人也改变不了,但同时提醒全党,世界上没有直路,要准备走曲折的路。

将事物发展过程的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具有鲜明的唯物辩证主义与历史辩证主义思维。这样的思维,同样体现于《论持久战》等许多经典论著中。从不利中看到有利的方面,从失败中找到成功的因素,不仅给了当时的人们看待时局和国家未来的科学视角,也深深影响了几代中国人认识现实、面对困难的思维方式。

当年,先辈们满怀期待“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今天中国已真正成为一艘世人瞩目的“东方巨轮”,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已经走到了最关键的一步。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上,依然有很多困难挑战,面对很多内部的杂音和外部的噪音,当此之时,必须稳定心神,放大眼光,既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坚定信心、增强斗志,也看到道路是曲折的,行百里者半九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这才是复兴路上需要的“人间清醒”。


毛泽东一生波澜壮阔,思想博大深邃,本文所撷取的,不过沧海一贝。而他的理论学说、思想方法,也正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优秀典范。

 “在5000多年文明发展进程中,中华民族创造了博大精深的灿烂文化。”从天下为公、世界大同,到自强不息、厚德载物,从“发展才是硬道理”“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到“空谈误国,实干兴邦”“我将无我,不负人民”,这些已经成为全民常用语的表达,凝练着一代代中国人的思想观念、人文精神、意志品质、智慧情怀,潜移默化间形塑着今天和后来的人们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方式。

“我们黄金的世界,光华灿烂的世界,就在前面!”在纪念毛泽东同志诞辰13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中,习近平总书记引用毛泽东同志的话豪迈地宣告。坚定地站在自身文化土壤自信表达,中华民族将获得生生不息的永恒力量。



来源:北京日报

请识别二维码

关注昌平组工




昌平组工
发布组工动态,解析组工政策,展示组工风采,弘扬组工文化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