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我市积极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探索以“两个社区”建设,着力解决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加快实现人口市民化、就业多元化、产业特色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社区治理现代化,让搬迁群众的幸福感、获得感和安全感进一步提升。
一是聚焦急难愁盼,解民忧。常态化开展住房质量、消防安全检查,围绕搬迁群众“急难愁盼”问题排查化解和安置社区环境优化,实施基础设施和公共设施设备维修维护,开展社区“脏、乱、差、险”现象及不文明行为整治,全面提升搬迁群众获得感、幸福感、满意度。目前,排查出17个安置社区“3+1”保障、配套设施、社区管理等方面问题24个,均已完成整治。
二是做好物业管理,强服务。坚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原则,通过推行市场化物业服务管理、引导群众自治、探索“公司+公益性岗位”“社区+公司+群众”等模式,引导搬迁群众按需求合理确定物业服务管理模式,全面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社区治理能力。目前,全市71个安置社区中,探索推行实体化公司物业服务的有8个,社区党组织牵头领办、群众自我组织管理的有63个,实现所有安置社区物业服务管理全覆盖。
三是发展集体经济,添动力。依托政策、资源、区位优势和项目支撑,通过激活闲置资产、盘活优势资源、做活集体经济、用活专项资金,积极探索培育壮大社区集体经济,进一步增强社区造血功能。目前,全市在67个安置社区探索成立了社区集体经济组织,实现收入1550.16万元,带动560余名搬迁群众就业。
四是解决住房需求,增活力。以安置社区为单位,每月开展易地扶贫搬迁家庭基本情况调查,及时掌握搬迁家庭人员结构、新增人口及住房情况,精准建立台账,为后续新增人口住房租赁补贴计划申报和保障对象审核工作提供基础性材料和核实依据。通过发放住房租赁补贴、改扩建或盘活闲置住房等方式解决搬迁家庭人口增长导致住房困难问题。目前,全市累计发放住房租赁补贴49.05万元,覆盖搬迁群众225户;通过改扩建或加层方式解决190户;通过盘活安置社区闲置商业门面和闲置住房等解决29户,搬迁家庭新增人口住房得到有效保障。
五是盘活闲置资产,提效能。结合安置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情况、资产市场前景、资产规模等因素,通过完善设施、招强引优、后续扶持、优化用途、灵活重组、出售交易等模式,分批分类盘活利用安置区商业资产,助力社区发展。目前,全市盘活安置区商业资产26.82万平方米,盘活利用率达96.45%。
下一步,我市将坚持以高质量发展为主线,持续巩固提升易地扶贫搬迁后续扶持“五个体系”建设和“两个社区”创建成果,抓紧抓实后续扶持各项工作,推进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区融入新型城镇化,让搬迁群众真正实现“稳得住、有就业、逐步能致富”。
编辑:吴红梅 责编:唐梅花
校审:王 江 审发:刘世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