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主要任务
二、工作目标
三、工作安排
四、工作要求
点击“阅读原文”查看附件:算法专项治理清单指引
青年时评
挣脱算法茧房,需要内外合力
青年报·青春上海评论员 陈宏
围绕算法的争议,在全球范围内一直此起彼伏。近日,随着农夫山泉董事长钟睒睒呼吁包括今日头条、抖音等平台公开算法规则,正视“算法时代”的技术监管,以及如何利用好人类的这项新技术,在中国再度成为公众舆论讨论的焦点。随后,网信中国发布了前不久中央四部委联合开展的“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的文件细则,让公众呼声得到了监管部门的正式回应,形成了一个公共话题的“半完美”闭环。之所以称之为“半完美”,是因为当事人之一的张一鸣,作为算法技术的“代言人”,至今“不响不鸣”。
其实,张一鸣是否回应,并没有那么重要——他有“技术无罪”傍身,且这一观点本身也广受支持。算法本无原罪,“算法茧房”的形成,是新技术革命的必然。但如同人类历史上任何一次革命性新技术在诞生后都需要尽早结束无序状态一样,如何规范使用算法,才是根本。
密密缠绕的蚕茧,可以在缫丝工具的外力下打开,也可以化蛹成蝶时从内部破壳。“算法茧房”的破除,自然也可以内外合力——将算法关进监管的“笼子”,并提升施受双方的正确使用意识,新技术才能成为人类文明进步的源动力。
技术的监管很重要。其实,“算法茧房”对于信息科技行业的人来说,也一直是头疼的问题,周鸿祎就说,全球各国的监管部门都面临着这个问题。头疼的原因很简单,因为算法它作为一项新技术,确实能够提升人类信息筛选的效率,让有效信息更快触达需要它的人群。相比于要不要监管,怎么监管、监管到哪一步才是真正的难题。此次中央四部委的“清朗·网络平台算法典型问题治理”专项行动,工作流程是算法企业自查自纠、监管部门核查评估、开设举报受理渠道。从监管链条上来说,这个流程基本完整,但最关键的是,需要顶级算法工程师参与,以及后续需要有长效机制甚至立法,才有望让监管落到实处。
技术的施受双方需有自我约束意识。算法一方面被全社会广泛使用,一方面又引起全社会高度警惕,正是因为算法的发明者,利用前期监管盲区,主动织就“算法茧房”并通过其牟利甚至非法牟利。公众耳熟能详的“大数据杀熟”“做话题”“起号”等等“术语”,都是其外在表现。同时,一大部分自我约束能力弱的人群,自愿进入甚至自我加码“算法茧房”,明知现实世界更大,不愿意费劲主动拓宽视野,也让算法技术持有者们更为变本加厉。核技术是人类历史迄今为止最有杀伤力的新技术,但它如今主要应用于能源领域,跟公众的普遍认知不无干系。
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和所有新技术一样,算法既已诞生,它必将伴随人类生活相当长的时间,整治也不可能一蹴而就,我们不能有毕其功于一役的思维。当务之急,整治需要一个切实的“抓手”,一个可以搅动全局的“切口”。技术界和公众普遍认为,这个“抓手”和“切口”,就是算法规则公开。这可能会触动大企业尤其是算法垄断企业的商业奶酪,但对人类文明来说,这是必须要做的工作。石头剪刀布,游戏规则公开统一,才能形成有效制衡,否则,算法等新技术的拥有者们,也会被双刃剑反噬。
往期回顾
划船去朋友家是什么体验……
这样的科普,多来点!
惊艳!这里竟有如此瑰宝→
点亮点赞、在看
让更多人看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