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华秋实,岁物丰成,雁栖湖畔,高朋满座。随着11月12日上午第四届中国广电媒体融合发展大会的启幕,同时也点燃了共促行业高质量发展、共商媒体融合发展之道的火热现场。
开幕式主论坛期间,行业主管部门主要负责人、专家学者、头部机构代表等与会嘉宾,聚焦“新质强视听 融合启未来”主题各抒己见,围绕媒体深度融合、视听高质量发展、广电新服务拓展、智能传媒发展等话题汇聚行业智慧,为媒体可持续、创新性发展积累着思想共识。
在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媒体融合发展的重要论述指引下,我国广电媒体融合正稳步迈向新的征程,为文化强国建设贡献力量。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副局长、党组成员朱咏雷在致辞中指出,广电总局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论述,在中宣部领导下,不断巩固提升传统广播电视、开拓创新繁荣网络视听、整合聚合形成发展合力,系统推进广播电视和网络视听深度融合,协同发展。广电媒体锐意进取,大胆实践,主力军全面挺进主战场,全媒体传播体系建设取得了丰硕成果。他强调,要坚守初心使命,深入实施广电视听“创新理论传播工程”,全面提升广度、精度、深度,构建多形态、广覆盖的融合传播矩阵,牢牢掌握宣传舆论阵地主动权和主导权;要推进融合传播,深化“造船出海”,打造有特色、有实力、有影响的广电新媒体平台,广泛“借船出海”,深化广电新媒体联盟建设,大力提升主流媒体影响力;要拓展业务边界,加快发展广电视听新业态、新体验、新模式,积极拓展公共电子屏、车载屏等服务阵地,为推动主流媒体系统性变革注入新活力、新动能,全面提升服务人民的能力水平;要强化科技赋能,加快推动超高清端到端全链条优化升级,加快推动人工智能在生产、传播等各环节的融合应用,培育发展广电视听新质生产力。
在媒体融合方面,北京市一直走在前列,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并初步形成了具有首都特色的媒体融合政策体系。致辞中,北京市副市长司马红指出,北京作为全国文化中心,在媒体融合深度发展中肩负着特殊使命。要以高政治站位引领媒体融合方向,担负起壮大主流舆论的职责使命,始终坚持党对媒体融合工作的绝对领导,激活首都文化繁荣发展新动能,努力为文化强国建设做出新的更大贡献;要以首善标准推动媒体融合发展,统筹处理好传统媒体和新兴媒体、主流媒体和商业平台的关系,形成资源集约、结构合理、差异发展、协同高效的全媒体传播体系,把媒体融合的新理念、新成果更好地运用于首都文化发展;要以技术优势赋能媒体融合创新,充分利用大数据、人工智能、5G等前沿技术,重塑媒体生产流程,赋能媒体内容创新,加快构建现代化媒体融合发展新体系、新格局。
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会长范卫平表示,中国广播电视社会组织联合会是党领导下的全国广播电视行业社会组织,始终发挥着联系团结广电行业的桥梁纽带作用。长期以来,中广联一直关注并积极推动广电视听媒体融合建设与发展,在党的建设、内容生产、平台搭建、融合创新、行业交流、教育培训、评奖推优、自律维权等方面助力广电视听媒体的改革和创新。下一步,中广联将坚守“传播党的声音、服务人民群众”的广电初心,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团结引导各会员单位,把牢政治方向,坚定人民立场,强化责任担当,推动新时代广电媒体融合发展迈上新台阶,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赋予我们的新的文化使命。
如何从习近平总书记重要思想、重要论述、重要指示中找启迪、找思路、找答案,以变应变,向新向融?如何以“大象也要学会跳街舞”的精神风貌,深入推进传播媒体和新兴媒体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强大引领力、传播力、影响力的国际一流新型主流媒体?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编务会议成员兼总经理室总经理彭健明在分享中表示,为更好地担负起新时代新的文化使命,广电媒体要当好新时代中华文化的传承者和创新者,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创作导向,努力创作更多深入人心的时代经典,构筑中华文化的新高峰;面对呼啸而来的数智时代,广电媒体要做科技创新的先行者和驾驭者,让科技创新成为媒体融合发展的新引擎;在全媒体时代,广电媒体要做新闻+政务服务商务的探索者和跟踪者,围绕国家的发展战略,洞察市场用户的需求,链接社会各方的资源,构建全媒体服务新生态,以“两个效益”“双丰收”推动高质量发展。
“方向导向是融合发展的立身之本,与时俱进是融合发展的必然要求,高效协同是融合发展的根本路径,互利共赢是融合发展的不懈追求。”新华社新媒体中心党委书记、主任钱彤谈及推动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时强调,只有紧紧抓住信息革命机遇、注重技术创新应用、敏锐识辨、主动求变,只有插上新技术、新应用的翅膀,媒体融合发展才能抢占先机、勇立潮头。当前,媒体融合已不单单是传统媒体与新兴媒体的融合,而是不同行业、不同业态表达形态的深度融合。为此,媒体要聚焦各领域、各行业、各圈层受众需求,强化资源赋能,不断扩大传媒生态“朋友圈”。
全媒体时代是个大趋势,媒体融合发展是篇大文章。近年来,北京局通过设立全国首个广电媒体融合发展专项资金,为首都大视听高质量发展保驾护航;开创技术赋能新模式,打通先进技术推广应用“最后一公里”;率先开展融媒工作室征集和媒体融合评价指数建设,构建适应全媒体生产传播的工作机制和评价体系;创立全国首个跨区域广电媒体融合创新中心,推进大视听区域协同再上新台阶……
在主旨发言中,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党组书记、局长王杰群强调,要始终坚持内容为王,以融合发展书写时代发展鲜活注脚,扩宽“原创能力蓄水池”、深挖“原创内容护城河”、培育“原创内容动力源”;实现主流媒体与网络平台的“双向奔赴”,强化阵地建设;坚持用先进技术赋能行业发展,推动技术深融,构建具有首都特色的融媒技术应用体系。“百年变局加速演进,数字化发展潮流奔涌,只有打破路径依赖,以刀刃向内的勇气推动制度创新,才能不断开辟新时代广电媒体融合新格局。”
“广电的新服务既是基于广电传统传播业态转型升级的新业务、新业态,又是融入新媒体、应用新技术、扩展新边际的新型文化业态,广电新媒体既是基于传统广电媒体的新型主流媒体,又是超越传统媒体基于互联网架构的新媒体。”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发展研究中心党委书记、主任祝燕南在发言中提到,互联网也好、广播电视也罢,谁都不可能一家独大,谁都不可能完全单独发展成为全媒体,这就是媒体融合的逻辑依据。在做强优质内容、融合传播、技术引领、安全保障的过程中,要拓展新服务、建设新媒体。如通过深入推进广电和视听融合、文化和科技融合、广电和文旅融合、广电视听与社会发展融合,深度融入当地社会生活,精准服务百姓需求;又如强化科技赋能,推动新技术在产业链各环节的应用,巩固提升传统产业,加快新型业态产业布局;再如深度融入国家应急体系建设、继续巩固“双治理”成果、高度重视推动精简精办频率频道工作等。
“不同于传统方式,接下来,传播话语权争夺将超越内容的表征生产,从词语之争变为场景之争。”中国传媒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王晖结合研究谈到,对于用户需求的理解是最重要的产品驱动力,传媒业应主动开展对传播对象在不同需求场景下认知特征的测绘画像工作,从而实现场景适配的智能化产品设计。为抢占战略传播的制高点,亟须从战略层面研究智能传播的规律,并加以运用,确立认知提升、形象塑造、身份构建、态度转变、行为转化、价值认同为传播的战略目标,以用户场景为聚焦点,不断创新信息的组织形式、传播模式和内容形态,通过高效的传播资源智能配置和算法竞争,夯实主流价值观在流量争夺、情感传递、价值认同等方面的优势地位。
在媒体融合发展过程中,各地一直聚焦本土特色,借助不断创新与探索打造了一系列地方成果。这其中,北京市怀柔区整合辖区内多种媒体资源,充分发挥新媒体优势,在媒体传播与公共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果。在“加快发展新型文化业态,为北京全国文化中心建设贡献怀柔力量”的分享中,北京市怀柔区委副书记、区长梁爽谈及强化科技赋能,激发文化产业发展新动能话题时表示,《流浪地球》的成功便是怀柔推动文化科技融合,发展新型文化业态的一次生动实践。这一过程中,怀柔区积极地探索影视文化产业数字化新模式、新路径,诞生了我国自主研发的最新一代电影屏播放系统,并应用于影视文化新作品之中。与此同时,区内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措施,比如在人才培养方面,发布了“中国影都青年影人优享计划、北京青年影人扶持计划”,有效挖掘了一批学生导演、新锐电影人才力量,打通了从影视院校到拍摄一线的“最后一公里”;又如企业服务方面,发布中国影都“六享”服务包,打造“一站式”全链条政务服务体系等。
而作为彰显本土文化特色的媒体融合发展代表,四川广播电视台“四川观察”截至去年粉丝、收入双双破亿,其全媒体矩阵既体现了品牌IP的影响力,也展现了品牌IP的变现力。四川广播电视台编委、四川观察董事长岳学渊在分享中表示,目前,业界大多在做短视频的长叙事,这一过程中会发现,原来的传统媒体在社会新闻上的发掘能力依然可以形成庞大叙事能力。而无论是有趣的内容或主流的内容,如果能引发用户大量的交互就有可能带来巨量的传播。此外,内容时长的每一次增长,都意味着对组织架构要进行全面调整,因此也会产生很多新的工种,产生很大的挑战,这些新的挑战如果能克服才会带来新的客户增长。毕竟,单一的时间增长是无法有效带来用户增长的。
人才作为媒体融合发展的第一资源,也在大会期间被多次提及。如何探索构建一支创新型、复合型、应用型、领军型“四型”全媒体人才队伍,开展针对性、系统化、进阶式人才培养和人才发展规划?大会开幕式上,国家广播电视总局研修学院、北京市广播电视局、天津市广播电视局、河北省广播电视局共同签署的《京津冀新视听媒体融合学院战略合作协议》,成为探索区域人才培养协作体、共同开拓成熟人才孵化培养模式、推动产学研相结合、促进区域人才交流的新起点,更为推动京津冀乃至全国媒体融合向纵深发展汇集智力资源提供了人才支撑的新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