转载:美中科教
【写在开头】
最近微信推荐机制调整了,可能有些朋友会收不到我们的推送,大家别忘了给读立视角加上星标,以免错过更多精彩!
正文
陈志武,华人著名经济学家、耶鲁大学终身金融学教授,2014年,应聘入职北京大学经济学院。2016年,入职香港大学经管学院,担任经济学讲席教授与环亚经济研究所主任。
其实七八年以前中国社会对做父母的,对于学生来说,教育的选择比现在要多很多。原来有很多的民办小学,民办幼儿园,民办中学,甚至有民办大学,也有很多的国际小学、国际中学。
但在过去的8年里,很多民办学校、国际学校的都关掉了。原因是我们很多朋友都了解、都熟悉的。由此而来的结果是,跟七八年前比,中国家长为自己的子女选择学校、选择教育的时候,选择的机会反而少了很多。
这就是为什么我说对中国教育的前景,我的担忧不仅仅没有减少,反而是增加了。当然,中国教育的问题是一个非常大的问题,一时半会儿我也没办法系统地讲完。但是有两点我觉得也可以再强调一下。
第一,中国年轻人跟小孩教育的原来的标准、那些追求的指标都应该改变一些。特别是我几年以前在文章里面也谈到,我们都是用儿子女儿乖不乖、听话不听话来判断子女教育成功不成功,这完全是错误的。
为什么要你的儿子,你的女儿必须那么乖、那么听话,没有个性?一个孩子当初有个性,做父母的就要想尽一些办法把他的棱角、个性的棱角都给他抹平,变成标准化的、像工厂生产的产品一样,让自己的子女没有真实的、独特的人格。
我在美国生活这么多年,几乎没有什么时候听到过美国的父母说,我的儿子多乖多好。
我注意到,中国做父母的夸奖朋友的时候会说:啊,你把你儿子养得这么好,那么听话,那么乖。在中国父母看起来、听起来,这是很好的表扬。但这本来应该是一个坏事。你怎么没有培养出来一个像(特立独行的)埃隆·马斯克那样的儿子,或者是培养出类似于埃隆·马斯克那样的女儿呢?
中国要成为创新型国家、创新型社会,要追求的目标就是不要让自己的儿子、自己的女儿变得那么乖,那么听话。
另外我希望强调一点就是,很多的中国父母总是忘记了首先他们应该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事业追求,有自己的生活主线。这样,才可以让他们的子女有他们自己的自由空间、生活空间和发展空间。
我注意到很多的朋友,做父亲的尤其是做母亲的,很多人都没有自己的生活。到最后把自己每天24小时的注意力都放在儿女的身上。
他们可能觉得,这对儿女的成长是一种爱,是一种投入,但他们有没有想过,作父母的把太多的注意力只专注在儿女的身上,就变成了儿女的一种负担,给子女发展的空间、成长的空间设置了很多的障碍。
因为你这样一来,让你这儿女没有自己的发展,没有自己让自己成长,让自己去尝试不同的体验、不同的工作,不同的生活这种空间了。因为他每天要照顾父母的情绪、想法、偏好。
中国父母为子女谋求更好教育的出路在哪里
现在在中国,为子女的教育做选择的空间越来越窄了。如果不愿意让子女国外去留学,要是留在国内,除了那些国际学校以外,可能很难有其他太多的选择。
也许,除了这些没有选择的学校之外,可以做一些课外的安排。当然我知道,从一年多以前课外的教培受到了很大的打压。所以,这些方面的选择也是越来越少了。但还是有一些退休的老师,一些退休的知识分子,还有其他的人提供的教学培养独立思考能力,分析能力,培养问问题的能力。这样的一些班,这样的一些项目还是有的。
所以,如果你不愿意把自己的子女送出去,如果是留在国内的话,只能是在夹缝里面尽量去找一些这样的机会,让自己的子女不只是一个工厂生产的典型的人,让自己的子女的有机会培养自己的独立思考的能力,分辨的能力,成为一个有趣味又有自己在独立的主见、独立的思考的更完整的人。
更多精彩:
$23万说没就没?! 南加州华人回国短短40天,账户遭盗刷!打工13年积蓄一朝成空……
高知移民家庭破碎,华人教授「枪杀妻子」 血溅豪宅!子女目睹全程!
转载:美中科教,版权归属作者/原载媒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