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好思政课的关键在于教师乐为、敢为、有为”。“乐为”是必要前提,既有“乐意而为”的思想自觉,也有“乐观而为”的信念力量;“敢为”是既有敢于直面理论问题的勇气,也有敢于革新教学方式的魄力;“有为”是对思政课教师奋斗成果的检验,最重要的是有没有在学生心里播下真善美的种子,让他们更加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成长为能够自觉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这是高莉娟老师育人笔记中的一段话。
高莉娟,女,马克思主义学院青年思政课教师,曾获2019、2023年度校级青年教师教学竞赛二等奖,2022年度第三届天津市思政课教学比武一等奖,2023年度天津市思政课教师演讲比赛二等奖。
崇尚师德,不忘初心
从教以来,高莉娟老师始终潜心教书育人、关心爱护学生、遵守学术规范、坚守廉洁自律,时刻以“政治要强、情怀要深、思维要新、视野要广、自律要严,人格要正”的标准要求自己,牢记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感、使命感和极大的热情投入到思政课教学中,立志做“乐为、敢为、有为”的思政课教师。
高莉娟老师坚守在思政课教学第一线,教授课程覆盖本科教学4门,研究生教学1门。高老师的课堂上,总会有不断更新的鲜活案例和故事,她说这样才能把思政课道理“讲活”。对待同一知识点,她还根据不同专业的学生特点组织教学内容,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钻研每一节思政课背后的学理、哲理、道理,条理清晰、富有逻辑地传授知识。为不断提升教学水平,她还积极参加天津市思政课教学比武、天津市思政课“磨课练兵”、教育部第三届全国高校思政课教学展示、天津市思政课教师演讲大赛等重要活动和赛事,并获得了好成绩。
教研相长,知行合一
教学实践中,高莉娟老师不断探索教学教法创新改革,连续多年参与编写天津市“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三进方案”,完成“混合教学模式在思想政治理论课中的应用研究”校级教改项目。在日常授课过程中,她积极探索把“思政教学小课堂”与“社会实践大课堂”紧密结合,在天津市觉悟社纪念馆、农耕博物馆、学校红色文化研究基地组织学生现场授课,“浸润式的教学”让学生在实践中加深理论认知。
高莉娟老师还是所在学院形势与政策课的教研室主任。这门课程每个学期的内容都是根据当时的热点问题而定,变化性很大。制作课件、撰写讲义和不同学院的老师沟通上课事宜,课程排不下去的时候她主动承担……高莉娟老师牺牲了大量的假期时间。在同事们的眼里,高老师身上有一种“老黄牛”的精神,不怕吃亏,踏实肯干、默默奉献、任劳任怨。
教研相长离不开理论研究与学术积淀,高莉娟老师现主持省部级课题1项、局级课题1项、校级课题3项,参与国家级课题2项,在《天津日报》及《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等重要报刊和期刊发表理论文章10余篇,曾在“北京市‘大思政课’视域下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创新研讨会”等重要会议上作分享发言。
服务学生,奉献社会
思政课教师要做“经师”和“人师”的统一者。为更好地了解学生、服务学生、影响学生,高莉娟老师主动要求承担本科生班导师工作。她在营造良好班风学风上下功夫,及时了解班里每位学生的思想、学习、生活状况,出资出力帮助班上困难学生。她发挥思政课教师启迪心灵的特长,极大增强了班级凝聚力和向心力。此外,高莉娟老师还多次在“青马班”宣讲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两次指导学生参加天津市大学生思政课讲课大赛,完成师生合作项目1项,指导学生“模拟政协”社团1个,在这些服务学生的交流活动中,拉近了与学生之间的距离,实现了与学生们的同频共振。
思政课教师承担着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的时代新人的历史使命,责任重大。在新的奋斗征程上,高莉娟老师将继续牢记时代使命,陶冶“乐为”之心,筑牢“敢为”之志,践履“有为”之行,做让党和人民满意的新时代思政课教师。
· END ·
来源:马克思主义学院
编辑:王立婷
审核:聂丽琴 杨国强 李元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