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响马院|天津日报刊发我院王立群老师理论文章

学术   2024-10-27 15:01   天津  

近日,天津日报刊发我院王立群老师理论文章《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促进城市品质提升》。现将全文转发如下,以飨读者。

实施城市更新行动 促进城市品质提升


作为城市永续发展的自我调节机制,城市更新是推动城市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手段。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提高城市规划、建设、治理水平,加快转变超大特大城市发展方式,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打造宜居、韧性、智慧城市”。《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提出,“加快转变城市发展方式,统筹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实施城市更新行动,推动城市空间结构优化和品质提升”。习近平总书记视察天津时强调,天津要坚持走内涵式发展路子,创新城市治理,加强韧性安全城市建设,积极实施城市更新行动,增强发展潜力、优化发展空间,推动城市业态、功能、品质不断提升。人民城市人民建,人民城市为人民。新时代新征程,我们必须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扎实推进城市更新各项工作,通过城市更新提升城市品质内涵,更好造福广大人民群众。

    一、完善城市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内涵式发展水平

  今年7月,国务院印发的《深入实施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战略五年行动计划》,有针对性地部署了城市更新行动,提出以人口规模大密度高的中心城区和影响面广的关键领域为重点,深入实施城市更新行动。首先,有序推进城镇老旧小区改造。老旧小区改造是提升城市品质、推进城市更新的切入点。加快消除住房和小区安全隐患,全面提升城镇老旧小区和社区居住环境、设施条件和服务功能,着力解决停车难、充电设施不足等老百姓急难愁盼问题。不仅要把现有的老旧小区改造好,还要着眼长远,加快建立住宅小区有序更新改造机制。其次,实施公共服务补短板工程。支持各类主体利用存量低效用地和商业服务用地开展托育服务,推动居住区养老服务设施建设,建立并完善老年日间照料中心等养老设施。推动社区健身设施更新换代,建设一批社区全民健身中心、健身步道等小型综合性体育设施。全面推动基层医疗机构标准化建设,促进基本医疗卫生服务均等化,补齐医疗卫生设施短板。最后,实施交通出行改善工程。加快轨道交通建设,全力推进在建地铁建设。优化轨道交通接驳系统,进一步提升轨道交通服务水平。优化路网结构,完善主干路建设,畅通次支道路微循环,加快形成“窄路密网”格局。综合运用配套政策,多措并举加强公共停车设施建设。改善慢行交通环境,推动专用自行车道建设,提升重点商业项目周边过街环境,具备条件的新建立体过街设施,满足居民过街需求。

  二、注重民生保障,推进城市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

  要聚焦为民、便民、安民,坚持人民城市为人民的理念,努力创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良好环境,为人民创造更加幸福的美好生活。首先,优化完善社区商圈业态布局,配齐基本保障类业态,点燃城市烟火气。社区商圈业态布局要从服务居民生活及合理分配资源的角度出发,针对社区商业发展不同形态,分类推进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设。按照“缺什么、补什么”的原则,发展“一店一早”,补齐“一菜一修”,服务“一老一小”,优先配齐便利店、早餐店、菜市场、药店、快递站点、维修处等与居民日常生活密切相关的基本保障类业态,补齐设施短板。通过线上线下双向调研模式,准确掌握所缺业态,引入优质经营主体及时补充,让老百姓在家门口感受烟火气。其次,推动利用数字技术为便民生活圈建设赋能。推动便民生活圈数字化转型,引导社区商业主体拓展沉浸式、体验式、互动式消费场景。发展新型商业模式,建设线上平台为居民提供即时消费便利,开发一刻钟便民生活圈智慧服务小程序,不仅能为居民提供周边超市、餐厅等便民服务点的位置和导航,还能提供其他便民信息与服务,使居民真正享受到“近在咫尺”的便捷生活。加快智慧社区试点建设,不断提升社区综合服务水平和居民安全感。最后,加快发展品质提升类业态,把一刻钟便民生活圈建成“幸福圈”。因地制宜发展新式书店、运动健康、休闲娱乐等提升居民幸福感的品质提升类业态。积极培育经营主体,鼓励知名品牌、连锁企业下沉社区,不断完善社区商业设施布局,实现“便民服务+生活服务+社交活动服务”功能集成,满足居民多样化的消费需求。要根据不同社区情况主动对接并挖掘居民需求,提供多层次个性化商品和服务,丰富城市商业的多种业态。

  三、提高城市抵御风险能力,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

  全面推进韧性安全城市建设是应对当前城市安全发展形势的客观要求,是推动城市治理现代化的重要内容,也是提升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的必然要求。首先,推进应急避难场所建设,筑牢防灾减灾救灾基础。根据城市特点、人口数量、交通条件等建设应急避难场所,重点推进中心和固定应急避难场所建设。利用现有或拟建各类场所,完善供水、供电、通信等生命线备用设施,以满足群众在应对灾害时的基本避难要求。对标国家标准,多方收集相关避难场所规范化建设信息,高标准加强应急防控设施建设,优化重要民生商品、应急物资的配送网络。其次,增强城市生命线安全工程建设,科技助力城市安全。推动供水管线、电力系统、通信线路、燃气管网更新改造。加强老旧管线改造升级,推动对市政道路、小区庭院及居民户内劣质供水管道和存在安全隐患的其他管道及附属设施等进行改造。聚焦地下综合管廊建设使用并强化监督,护航城市“地下生命线”安全高效运行。强化供热设施安全管理,深入开展供热设施安全隐患排查整治。持续推进城市燃气安全专项整治和燃气管道专项治理,推动建成“城市智管”系统。通过物联网、云计算等手段,建成城市生命线工程安全运行监测系统,实现城市安全运行管理从被动应变到主动防控的转变。最后,加强城市洪涝治理,持续推进全域海绵城市建设。建立有效的跨部门协作联动机制,加强相关部门的统筹协调,制定城市洪涝灾害预案。提高智慧决策和智慧管理水平,建设城市雨污井盖、地下管网的智慧监测物联网,系统建设城市洪涝风险全方位感知监测体系。综合采用“渗、滞、蓄、净、用、排”等措施,发挥建筑、道路和绿地、水系等对雨水的吸纳、蓄滞和缓释作用,老旧小区因地制宜采用提升小微绿地、改造透水铺装等措施,控制外排雨水峰值流量。

(作者分别为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教授、天津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中心研究员,天津财经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硕士研究生。本文为国家社科基金专项22VSZ08阶段性成果)

END


来源:天津日报

编辑:张姝晗 

审核:聂丽琴 杨国强 李元浩

天工马院
天津工业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公众号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