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易门县各级党组织将推动群众就地就近就业作为政治工作、民心工程,最大限度发挥引领保障作用,采取党组织领办公司创造岗位促一批、招引市场主体优先保障带一批、实施帮扶项目合力帮一批“三个一批”的形式,积极壮产业、拓平台、铺路子,让群众走上在“家门口的就业路”。
盘资源,党组织领办公司创造岗位“促”一批。树立“抓经济促发展能力是基层党组织组织力的直观体现”的鲜明工作导向,推进实施“管好‘家产’、壮大‘家业’”行动,组织动员全县58个村(社区)在盘清“山、水、林、土、房、产、人”7种“家底”资源的基础上,找准比较优势、规划“一村一品”产业发展路径,采取村集体经济组织独资的方式,全覆盖孵化创立村办公司61家,初步达到有实体化运营、有产业基地、有联农带农“三个有”,每个村办公司平均创造家门口固定就业岗位和季节性用工岗位5个以上,真正把村级资源聚集到产业上、产业落盘在农业基地上、基地壮大在联农带农上。比如,作为典型山区农业乡的小街乡,全乡6个村办公司以端牢端稳“农业饭”为底线,每年由村办公司承接烤烟育苗,并种植烤烟50亩以上,同时,因地制宜发展玉米制种、蓝莓、西瓜以及特色花、药、菜等产业,每个村办公司季节性用工10人左右。还比如,作为低热河谷带的绿汁镇棚苴村,通过“党组织+村办公司+农户”的模式,由村办公司流转72户农户的250亩土地打造雪茄烟种植基地,在户均土地流转增收8000余元的基础上,于雪茄烟种植、管理、采摘、晾晒等经营过程中创造常年用工岗位80余个、固定用工岗位12个,带动群众劳务增收180余万元。
抓增量,招引市场主体优先保障“带”一批。以“合作共赢”为目标,将“家门口的就业”嵌入产业项目“招大引强”工作布局中,引导各级党组织在“大抓项目、大抓招商”工作中与市场主体共同算好“土地要素账、用工成本账、产业增值账”等“三本账”,合同洽谈、项目推进环节中综合考虑“优先保障满足项目区流转土地农户的务工需求”,放大共赢多赢的社会效益。比如,龙泉街道罗所社区引进易门美天娇花卉有限公司建设现代花卉生产基地240余亩(每年土地流转费收入33.46万元),采取“公司+农户”和订单农业模式,按照“约定有合同、生产有标准、人员有培训、质量有保证”的要求,实现农民变“工人”,田间变“车间”,日常吸收当地劳动力80人次/天,生产旺季达到150人次/天,人均日工资达100元以上,每年农户务工收入可达306万元以上,农户既有土地流转的收入,还能在家门口就地就近就业。十街乡引进易门橙冠柑桔科技开发有限公司规模种植柑橘5120亩,通过聘请长期工、临时工的方式,带动周边就业群众210人,助农户均增收1.1万元。
兜底线,实施帮扶项目合力“帮”一批。持续深化拓展主题教育成果,整合各方资源,大力推进实施就业帮扶车间、“以工代赈”项目和职业技能培训等3类兜底性政策项目,将促进就地就近就业做成暖民心、顺民意的实事好事。2024年,全县正常运营就业帮扶车间7个,吸纳260余名群众就近就地就业;实施“以工代赈”项目,220人参与就近就地务工,发放劳务报酬100万元;开展职业技能培训,助力1678人通过自主创业或外出务工实现了稳定就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