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4年第6期目录及摘要

学术   2024-11-06 18:06   甘肃  

来源: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社版 


点击蓝字关注我们











2024年第6期目录

1

  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精神

肖贵清   守正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

刘 仓   党的文化领导权与文化强国建设

贾晓强  王 英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时代意蕴与实践进路


2

  名家视野

陈 勇  从杂碎到波霸奶茶:异乡人的第三空间


3

  考古学研究:磁州窑专题

秦大树   千年磁州窑的生产历史与地位

韩立森   试析磁州窑的孕育历程——以冀南文化区为例

李 鑫   北朝至隋代冀南豫北地区陶瓷手工业的发展进程


4

  哲学研究:科技哲学专题

陈向群   时空心脑关系:一种解答心脑问题的神经哲学方案

张赫原  吴 彤   雅斯贝尔斯对科学的思考及其现代意义


5

  人工智能与数字艺术

金天星   人工智能产品的“艺术灵韵”研究

申 林   数字艺术新形态的再生研究


6

  文学研究

曹书文   “十七年”文学批评历史经验的多维反思

周雪花   现代转型与跨界叙事——论铁凝小说的现代绘画底色

方 英  洪夏芸   知识·情感·伦理:《克拉拉与太阳》中的文学绘图

7

  法学研究

王宝治  窦佳艺   我国家庭法律地位的历史演进、理论辩驳及路径探析

徐 震   李 鑫   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刑事侦查机制的法治内涵及制度完善


8

  政治学研究

张建军   试论周初的德性政治观


孙西辉  于春泉   “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动荡变革期”的学理阐释


摘   要

1.肖贵清《守正创新: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

【摘要】坚持守正创新是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的基本原则。新时代新征程上,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要以守正之姿坚守改革的正确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不动摇,坚持党的全面领导不动摇,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动摇。在此基础上,通过深化理论创新和推动制度创新应对改革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新挑战,为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提供思想支撑和坚实保障,在融汇贯通守正和创新的基本原则、实现二者辩证统一的过程中洞悉时代潮流、站稳人民立场、汲取历史智慧,为推进中国式现代化、全面建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汇聚磅礴力量。


2.刘 仓党的文化领导权与文化强国建设》

【摘要】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是坚持党的全面领导的逻辑延伸和具体体现。建设文化强国是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的必然要求。中国共产党在领导文化建设进程中,逐渐确立了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目标、使命任务、方向道路、战略布局,回答了为什么建设文化强国、建设什么样的文化强国和怎样建设文化强国的战略问题,为文化强国建设指明了路线图、时间表和任务书。坚持党的文化领导权,决定着文化强国建设的历史进程、战略安排、制度体制、根本前途和得失成败。

3.贾晓强  王 英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的时代意蕴与实践进路》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基于新的历史方位和时代使命,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理念和标志性成果,形成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最新理论成果。正确认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这一重大论断,需要围绕新的时代课题,从制度、国家和政党三个维度,充分阐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中国式现代化的道路优势、马克思主义执政党的政治优势,深刻理解其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史、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史、中国共产党百年奋斗史中的重要地位。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新的飞跃,需要从政治前提、思想指南、制度保障、现实基础等方面,把握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实践机理,不断开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新境界。

4.陈 勇从杂碎到波霸奶茶:异乡人的第三空间

【摘要】19世纪中叶,中餐随第一批大规模华人移民落户旧金山。半个世纪后,中餐馆在全美异军突起,“杂碎”因物美价廉而家喻户晓。21世纪以来,源自中国台湾地区的“波霸奶茶”强势登陆北美,成为风靡全美的新潮饮品。中华饮食在美国的传播历程,是与华人本身的文化认同及华人在美国社会的境遇紧密相关的。以空间理论来探讨影响中华饮食文化在北美发展的深层次社会因素可知,华人的第一空间,始于19世纪中叶大批华人开始抵达的北美西部;此后的一个世纪,排华法案等社会因素促使美国成为令华人举步维艰的第二空间;在捍卫自身权益的过程中,华人缔造了第三空间,中华餐饮文化是其关键组成部分。在时间上,上述的三个空间并非是相互隔绝,而是互相交错、重叠。在文化上,华人作为美国社会的“异乡人”,因外貌、宗教信仰不同饱受歧视,甚至美国政府还曾通过排华法案。而华人的中华饮食文化背后所代表的是华人自身的文化认同,中餐馆是华人社区最早的公共领域和对主流社会宣扬、捍卫中华文化的重要窗口。在经济上,中餐馆是华人最重要的就业场所之一,使得华人的分布扩展到全美各地。“波霸奶茶”的流行,显示新一代华人不再依靠提供廉价的产品和服务谋生。这背后的社会因素是亚裔移民大增和美国移民政策的变化。探究中餐馆和奶茶店的发展,使得更深入地理解中华饮食文化在海外的文化传播、与其他文化交流中的演变成为可能。

5.秦大树:《千年磁州窑的生产历史与地位》

【摘要】磁州窑是宋元明时期北方地区的一个生产水平较高,工艺先进、特征明显,具有广泛影响的窑场。磁州窑存在两个制瓷中心,其产品种类丰富,装饰技法多样。按照考古发掘结果可知,唐末五代到北宋前期是磁州窑的初创阶段,主要生产日常生活用品,带装饰的器物很少;北宋中期到金朝前期是磁州窑的发展时期,器形变得丰富,装饰技法有了重大发展;金代中后期是磁州窑的繁荣期,造型、釉色、装饰技法和纹样等诸方面都达到了全面繁荣;蒙元时期是磁州窑的衰落时期,器物种类单调,产品质量下降,但生产规模却达到了顶峰。明清时期的延烧阶段,磁州窑的生产开始融入全国的瓷器生产体系。磁州窑在生产技术、装饰工艺、生产管理体制等方面的开创与应用,为中国古代瓷器制造业的发展做出了重要的贡献。

6.韩立森试析磁州窑的孕育历程——以冀南文化区为例

【摘要】河北是中华民族的发祥地和中华文明的发源地之一,也是陶瓷文明孕育发展的重要地区。考古发现证实,距今万年的南庄头遗址出土陶器,仰韶文化时期冀南地区开始出现窑业手工业窑炉,夏商周时期陶窑大量涌现。魏晋南北朝时期,特别是北朝时,区域内由烧制陶器转为生产瓷器。冀南地区的古代制陶、制瓷工业历程大致可以分为三个时期,即新石器时代、夏商周(含春秋战国)和汉魏到北朝时期,对应的代表性产品分别为彩陶、生活陶器;礼制陶;釉陶器和青瓷。不同时期的陶瓷器装饰工艺也各具特色,但本区内装饰手法存在较强的延续性。新石器时代和夏商周时期陶器装饰手法主要包括拍打、压印、刺剔、刻划和贴塑等。陶器的装饰手法上传承性较强,代际之间持续沿用,创新发展速度较慢。北朝之后磁州窑渐渐发展起来,装饰工艺有外部输入,也有受冀南陶器装饰工艺的影响,装饰手法更加丰富。工匠常运用刀、竹、角、篦子等工具通过划、刻、剔、填等手法在瓷胎上进行装饰,这显然是陶器装饰手法和工艺的延续。

7.李 鑫北朝至隋代冀南豫北地区陶瓷手工业的发展进程

【摘要】磁州窑兴起于9世纪末,其所在的冀南豫北地区陶瓷手工业的兴起可追溯至北朝到隋代,至宋元时期已为北方地区制瓷业的中心之一。追索冀南豫北地区在北朝至隋代这一时期的陶瓷手工业发展进程可知,随着东魏迁都,邺城及周边地区承继北魏洛阳的生产传统成为北方地区低温铅釉陶器的生产中心。同时伴随着南方青瓷技术的北传,邺城及周边地区的低温铅釉陶器生产在北齐时于技术上实现了新突破,并在北齐后期创烧了青瓷。由于青瓷和釉陶生产技术的互动、交融,进而为白瓷的创烧创造了必要的技术条件。随着北周灭北齐之后邺城地区人口的大量南迁,安阳一跃成为北方地区的瓷业生产中心,并在隋代创烧了白瓷。

8.陈向群《时空心脑关系:一种解答心脑问题的神经哲学方案

【摘要】神经哲学倡导哲学与神经科学的结合,强调以神经科学的经验方法来解答传统的哲学问题。鉴于神经科学视精神特征与神经特征之间以时空特征为“通用货币”,因此可从神经哲学的角度提出一种时空形式的心脑关系,即时空心脑关系。这样的心脑关系强调时空关系和时空结构,从本体论上可将其理解为一种结构和关系意义的心脑理论。在时空心脑关系中,心灵与大脑既非一元关系,也非二元关系。因而在本体论定位上我们将其视为一种介于心脑一元论与二元论之间的新心脑关系,即心脑中性论。神经哲学对心脑问题的解答表明,我们应该抛弃传统理论和经验相分离的方法,转而选择从哲学与神经科学的对话中来探寻解答心脑问题的新方法。

9.张赫原  吴彤雅斯贝尔斯对科学的思考及其现代意义

【摘要】雅斯贝尔斯对科学的思考不仅反映了他所处时代的背景,而且具有其自身的独特性,但却很少被人们所关注。雅斯贝尔斯从有方法的认识、有说服力的确定性、普遍有效性三个方面来认识科学,并总结了现代科学的七个特征。进而他指出了科学的界限所在,如果我们忽视它们就会导致对科学的迷信。真正的科学态度是要知道科学的适用范围及界限,并且知晓科学只是认识世界的其中一种方式。真正的科学呼唤真正的哲学。科学与哲学关系的讨论成为雅斯贝尔斯对科学思考的最终落脚点。在他看来,科学与哲学作为“双翼”共同发挥作用,这既强调两者的差异、分歧,又彰显两者的合作、结盟。具体来说,这一“双翼”关系表现为科学与哲学的“间距状态”和“统合状态”,而这两种状态提出的背景与雅斯贝尔斯自身的哲学思想,即对一般意识与实存的讨论,以及大全论与密码形而上学相关。雅斯贝尔斯对科学的思考于今天而言同样至关重要。这将在崇尚科学的环境下兴起哲学这一古老的活动,并使两者作为“双翼”为塑造我们的美好生活提供思想资源和帮助。

10.金天星:《人工智能产品的“艺术灵韵”研究

【摘要】手工技艺到机械复制是“灵韵”消减而非消逝,人工智能为艺术“灵韵”的复活或重拾提供了新的契机。艺术产品的“灵韵”有其生命周期,人工智能艺术的“灵韵”同样是在自身的生命周期内完成起承转合。人工智能技术特性与人类的现代性统合后,使“灵韵”的发生机制出现了转向,变现为“距离对空间的置换”和“速度对时间的置换”。在工具性理解中寻求新的共生关系,在互动性理解中构建新的“灵韵”,是对人工智能艺术定位的重要视角。

11:申 林:《数字艺术新形态的再生研究》

【摘要】科技与艺术结合催生出数字艺术,而新技术、新媒介的变化促使数字艺术形态发生迭代与演进,数字艺术不论内容还是形式,出现了融合再生。首先,数字艺术与新技术的发展密切相关,新技术驱动数字艺术内容的不断延续。其次,媒介自始至终影响着艺术发展,新媒介主导下数字艺术形式将会得到进一步发展。最后,万物互联,赛博人参与的数字艺术审美活动也不断扩展。数字艺术融入人与机器之间的互动,艺术创作的过程考虑到个体的参与与审美体验的重要性,新技术逐渐消解艺术媒介的边界,呈现出媒介融合的趋向,数字艺术新形态重构了人们的审美交往模式。

12.曹书文“十七年”文学批评历史经验的多维反思

【摘要】20世纪的中国文学批评始终置身于现代民族国家建立与发展的文化语境中,批评主题由思想启蒙走向阶级启蒙,左翼文学理论话语逐渐发展为批评界的主流话语,形成以毛泽东文艺思想为核心的革命文学理论体系,为当代文学理论与批评规范和秩序的建立奠定了思想基础。“十七年”文学批评在走向一体化的文学格局中进行着艰难的审美探索,不断建构自身的批评话语体系,呈现出现代性、对话性与人民性的共同特征。“十七年”文学批评尽管因左倾路线不断被干扰,但毕竟在创建中国特色的文学批评体系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文艺创作与批评的人民性导向始终是社会主义文艺思想体系的核心内容。

13.周雪花:《现代转型与跨界叙事——论铁凝小说的现代绘画底色

【摘要】现代绘画对铁凝的小说创作产生了极大影响,使铁凝完成了小说创作的现代转型,并形成了绘画与小说相融合的跨界叙事。具体而言,现代绘画中的颜色运用,不仅提亮了小说的色彩,更为重要的是绘画颜色的变化,使铁凝发现了时间,发现了蕴含于时间中的生命韵律,以及生命的隐喻与象征。在形象的构图上,既突出了女性自身的形体之美,更发掘出女性形象在传统与现代交织下的精神和谐。绘画中的观照与凝视,给予铁凝叙事视角上的启示,以窥视与审视的现代叙事视角抵达人类幽微的内心世界,实现了对人性的深度透视。

14.方 英  洪夏芸《知识·情感·伦理:<克拉拉与太阳>中的文学绘图》

【摘要】《克拉拉与太阳》(2021)是石黑一雄的最新科幻小说,通过克拉拉第一人称叙事,以独特的机器人视角展现出她所知觉到的世界。借鉴美国“文学空间研究”领军学者罗伯特·塔利的“文学绘图”理论可以发现,整部小说就是克拉拉通过不断绘图来认识并融入人类世界的过程。首先,克拉拉通过对新空间的观察与“地图绘制”,建构空间整体性,从而获得人类世界知识。其次,克拉拉通过绘制自己所在的位置,建立与新空间的情感联系,并由此建构起自己的地方(角落和谷仓分别代表着她的世俗地方与神圣地方),其叙事的过程也完成了自己情感地图的绘制。最后,她通过绘制在不同空间中自己与其他主体的伦理关系为自己确定合适的伦理定位,并将相互独立的空间编织在一起,创造出一幅复杂流变的人-机伦理关系地图。克拉拉的绘图行为不仅是她的存在需要和策略,同时也展现了绘图的知识、情感和伦理维度。

 15.王宝治  窦佳艺我国家庭法律地位的历史演进、理论辩驳及路径探析

【摘要】家庭在中国几千年的传统社会当中始终处于立法的核心地位。在传统社会立法者的支持下,家庭在维护社会秩序方面发挥着基础性作用。随着现代化过程的推进,个人主义思潮影响下的现代立法逐步削弱了家庭在法律当中的主体地位。家庭法律地位的下降使其本身的基础性作用不再具有发挥社会治理能效的空间,并由此产生了些许不良影响,这种不良现象至今仍然存在以至于影响到家庭作为法律主体的作用发挥,因此,家庭在当代法律中的地位有必要得到强化。基于此目的就更加有必要梳理我国家庭法律地位上的演化进程以及关于家庭制度构建的相关理论,为当下的家庭立法提供不同角度的路径探索。


16.徐 震  李 鑫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刑事侦查机制的法治内涵及制度完善

【摘要】检察机关提前介入刑事侦查机制具有监督和规范侦查活动的功能,对确保侦查阶段调查取证方向的精准性、推动认罪认罚从宽制度的贯彻以及降低刑事案件“案-件比”具有重要的法治价值。然而提前介入刑事侦查机制仍面临着立法供给不足、检警沟通机制不畅、介入时机和内容难以把握以及缺乏可靠的成效评价机制等现实短板。为此,需要推动提前介入刑事侦查机制的立法完善,依托数字化技术打破检警信息壁垒,明确提前介入刑事侦查机制的实体和程序性条件,建立客观、公正的评价标准,将提前介入刑事侦查的成效纳入检察官工作绩效考核,从而推动提前介入刑事侦查机制功能的充分实现。

17. 张建军试论周初的德性政治观

【摘要】周初的统治者总结了夏商周三代王朝兴替的政治历史经验,提出了“以德配天”的天命观,把政治关注的焦点转移到执政者的政治行为上,并据此提出了以敬德、保民、慎罚为核心的德性政治观。德性政治观的产生是历史理性、价值理性和政治理性同时产生的标志,并对中国传统政治思想产生了长久而深远的影响。

18. 孙西辉  于春泉: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动荡变革期”的学理阐释》

【摘要】战略问题事关党和国家的前途命运,准确的战略判断有助于推动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发展。中国共产党向来重视战略认知和战略判断,认为当前百年未有之大变局加速演进,世界进入新的动荡变革期,我国发展进入战略机遇和风险挑战并存、不确定难预料因素增多的时期。这是对当下国际形势整体特征和性质的战略论断,也指出中国发展面临新的战略机遇与风险挑战。对相关战略论断进行学理化研究,有助于更好地把握战略机遇和应对各种风险挑战,推动中国和世界共同发展,为解决全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与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提供更多更好的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和中国力量。



历史学研究通讯
历史学研究通讯:第一时间分享历史学资讯,服务于高校科研工作者、硕博群体和历史爱好者。主要致力于推送关于中国史侧重中国近现代史研究、中国边疆史地研究的学术资讯、研究动态、人文地理、逸闻趣事等。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