岁序更替,华章再起。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也是实现“十四五”规划目标任务的关键之年。一年来,在呼伦贝尔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下,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积极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自治区党委工作要求,全面贯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这条主线,办好两件大事,实施“六个工程”,真抓实干、攻坚克难,在生态文明建设、经济高质量发展、构建现代产业体系、优化营商环境、推进乡村振兴、厚植民生福祉、平安呼伦贝尔建设等领域取得显著成效。
即日起,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全媒体平台推出《镌刻·呼伦贝尔》大型主题策划报道,全面总结呼伦贝尔市经济社会发展成就,全景记录各族儿女勇毅前行的奋斗与拼搏,系统阐述新征程上进一步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呼伦贝尔建设事业的深刻内涵。激励全市上下以更加昂扬的斗志,进一步解放思想、务实担当、踔厉奋发,奋力谱写呼伦贝尔现代化建设新篇章。敬请关注!
绿草如茵、沃野千里,描绘出呼伦贝尔无垠辽阔的生态发展之路;
林海如画、苍翠欲滴,构建起呼伦贝尔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生态安全屏障;
碧水如镜、烟波浩渺,映照出呼伦贝尔生态文明实践的丰硕成果。
绿色生态是呼伦贝尔的最大财富、最大优势、最大品牌。让生态之美永驻绿水青山,让生态之韵焕发勃勃生机,是呼伦贝尔执着坚守的初心信念,更是担在肩头的重任使命。
近年来,呼伦贝尔市坚持以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为引领,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对内蒙古的重要指示精神,扛起筑牢我国北方重要生态安全屏障的政治责任,坚定不移走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之路。呼伦贝尔正以坚定的生态文明建设战略定力,全地域全方面加强生态环境保护,不断提升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聚力守护绿水青山,书写绿色生态答卷。
深耕防沙治沙
实现草畜平衡
春日的杜鹃花海绚烂绽放;夏日里辽阔草原万马奔腾;秋风中呼伦湖面波光粼粼;冬雪下的白桦林傲然挺立。2024年8月,在自治区生态环境厅通报的2021—2023年盟市、旗县区生态质量评价结果中,呼伦贝尔市生态质量连续3年在12个盟市中排名第一,且是全区唯一评价为生态质量“一类”的盟市。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呼伦贝尔始终高度重视防沙治沙工作,统筹安排全市防沙治沙“三北”工程及各类生态建设。依托国家“三北”工程、“双重”工程等重点生态治理项目,通过实施分区治理、推进光伏治沙、强化科技支撑等创新举措,持续推进防沙治沙工作。2024年,依托“双重”工程和自治区防沙治沙基金项目,全市因地制宜采取人工补播施肥、工程固沙和围栏封育等技术措施,截至2024年10月底,全面完成20万亩年度沙化土地林草植被建设任务。
绿野广阔、林海莽莽,森林资源丰富的呼伦贝尔,凭借“天保工程”这把“金钥匙”,走出了一条逐绿而行的前进之路。在天保工程实施中,呼伦贝尔在管理上采取“分级管理,层层落实,互相监督,责任共担”机制,建立起“林业局→林场→管护站→管护人员”管护组织体系,把森林管护任务落实到山头地块,把森林管护责任落实到人,明确了管护人员职责和权利。以“天保工程”实施为载体,呼伦贝尔市天然林保护不仅取得了的生态、经济和社会效益,更实现了森林面积、森林蓄积双增长。
呼伦贝尔深入推进研究解决草原过牧问题,加快传统畜牧业转型升级,分步实施、压茬推进,实现草畜动态平衡,转变生产方式,加快推进牧区现代化建设,带领牧民群众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联动发展新路子。传播生态文明理念,传递“绿色”声音。一抹抹亮眼的环保志愿红在社区、学校、广场中穿行,播放宣传片、发放宣传册、分发环保购物袋、为市民解答各类生态环保法律法规······持续面向公众开展的常态化、特色化生态环境保护宣传教育活动,让更多人参与到对绿水青山的保护工作中,协同推进降碳、减污、扩绿、增长,持续壮大绿色生产力,生态文明理念正深入人心,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真实可感。
齐抓创新治理
点亮河湖新颜
盛夏时节,水天相接的呼伦湖面宛如蓝色的绸缎,鱼儿欢腾、鹤鸟蹁跹,呼伦湖小河口景区正迎接着五湖四海的游客。“这里的环境真是太好了,我刚才拍了很多照片,回家后要让我的朋友们也看看这么蓝的天,这么美的湖!”来自广东的游客张女士激动地说。
如今,一湖碧水映草原,呼伦湖小河口旅游景区环境大变样。漫步观湖木栈道赏湖光天色、打卡水系广场了解相关文化、在遮阴挡雨景观感受清风在怀······从整体环境到服务设施,智慧景区建设步伐明显加快,旅游要素、服务功能更加完善。这不仅是人与自然和谐共处的见证,更得益于开发与保护并重的治理工作开展。景区环境整治和景区优化两手抓,生态修复与设施升级两促进,通过严格的闭环管理,实现保护区内零污染排放,创新推出的“接驳车换乘+湖内游览+湖外休憩”绿色旅游模式,牢固守护了生态安全底线。截至2024年9月末,景区旅游业总收入达2114.09万元,同比增长132.26%,进园总人数约72万人次,游船接待5.04万人次。
保护河湖生态不是一日之功,2024年1—10月,全市各级河湖长累计巡河巡湖2.3万余人次、4.5万余公里,完成伊敏河海拉尔区段、根河额尔古纳市段、莫尔格勒河陈巴尔虎旗段3条河流幸福河湖建设任务。水利部推送1600余个河湖遥感图斑基本完成复核,对纵深推进河湖库“清四乱”常态化规范化、建立“河湖长+林草长”联合工作机制等相关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充分发挥“河湖长+检察长+警长”联动机制作用,强化水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检察监督有机衔接,强化协同合作、整治非法行动。
激活生态资源
撬动绿色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关乎民生福祉和中华民族永续发展的根本大计。坚定不移地探索以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为导向的高质量发展新路子,就要推动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与产业融为一体,绿水青山的金山银山“成色”才会越来越足。
从大草原到大森林,再从大湖泊到大雪原,呼伦贝尔完整的生态系统所呈现出来的美景随四季变换而绚烂多姿,“红春绿夏金秋银冬”让人流连忘返。扎兰屯市的杜鹃赏花季活动当天迎来超2万名游客共上春山,根河冷极村新“出道”的萌宠企鹅吸睛度满满,牙克石市凤凰山庄的通天“糖葫芦树”成功出圈······积极探索“山水变金银”的转化之路,着力打造出一批立得住、叫得响、传得开的旅游品牌,呼伦贝尔一直在行动。
呼伦贝尔冬季漫长、空域广阔,寒冷的气候环境和富集的冰雪资源优势为发展机动车、航空器等工业品耐冷性测试提供了绝佳条件。2024年1月,随着C919大型客机在呼伦贝尔市进行高寒试验试飞圆满成功,呼伦贝尔充分发挥冷资源优势,大力发展机动车、航空器等耐寒测试产业,深挖寒地冰雪经济、临空产业等优势领域潜力,延伸产业链条,拓展产业边界,打造独具特色、优势互补、结构合理的高质量发展新引擎。2023—2024测试季,已有国内外32家企业、1100余人、700余辆汽车前来开展冰雪驾控、高寒环境适应性及耐久性等内容的测试与验证,高寒汽车测试正跑出“加速度”,“冷”资源正不断释放“热”效应。
在2024年9月举行的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产销对接活动中,呼伦贝尔市10家优质农产品企业旗下的木耳、蜂蜜、大米等15个农产品惊艳亮相,其中“陈巴尔虎旗红头羊”“扎兰屯沙果干”“莫力达瓦大米”获得最受欢迎产品奖。近年来,呼伦贝尔市着眼打造国家重要农畜产品生产基地,率先建立绿色食品、名特优新农畜产品和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创建储备制度,加速乳、肉、草、米、面、油和地道山珍、药材等地区特色品牌构建与认证进程,进一步擦亮“呼伦贝尔生态农牧业”金字招牌。2025年初,呼伦贝尔市开发认证绿色食品173个,有机食品20个,涉及12个旗市区45家企业,共计43个品类,去年总产量达到155.44万吨,在全区排名第一。
一份份汇集在绿水青山间的守护力量,让呼伦贝尔这座有颜值、有温度、有质感的幸福之城,越发充满昂扬的活力、越发绽放夺目的光彩。呼伦贝尔正用坚持不懈的绿色追求、高瞻远瞩的绿色发展,诠释着永续传承、生生不息的绿色生态精神,以实干担当之态、饱蘸绿意之笔书写着“两山”转化探路者的全新篇章。
呼伦贝尔市融媒体中心
总策划:张红杰
总监制:苏风宁
策划:张晓琦 康健
执行:刁岩 陈静文 郭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