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走进金钟镇寨子川村包建勇的家里,只见成品、半成品的陶艺茶罐摆放满地,制罐师傅包建勇正在作业,他的双手仿佛充满魔力,一团软软绵绵的土泥,在他的手里经过揉捏、制坯,再用小木板反复轻拍,大约7分钟,一坨泥就成了一个小茶罐,这门手艺包建勇已经整整玩了35个春秋。
包建勇的祖父、父亲均是制罐师傅,小时候他常看父亲制陶,自幼便对这门手艺很感兴趣。17岁那年,他便跟着祖父、父亲学习陶艺制作。包建勇告诉记者,制作一个高品质陶艺茶罐,原料至关重要。他制作陶罐的泥料是从兰州阿干镇运来的优质泥土,黏性非常好。优质的泥土找来后,要经过严格细致的炼泥,经过一道道工序炼成非常细柔不含砂石的泥浆。然后经过踩、搓、揉、捏等程序后才达到拉坯的要求。包建勇在反复实验与实践中总结,几十年的淬炼苦功,使他对陶艺茶罐的制作工艺到达炉火纯青的程度。
金钟镇寨子川村村民
包建勇
我从十几岁就开始接触陶艺,这门手艺已经陪伴我大半辈子了。陶罐制作不仅仅是一门技术,更是我们祖祖辈辈的传承。在过去,陶罐是人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用品。虽然现在生活中塑料制品越来越多,但陶罐所蕴含的传统工艺,是无法替代的。
玩了30多年泥巴的包建勇,至今仍乐此不疲。当年的同行人,大多觉得这项泥水满身的传统手艺活,单调枯燥无味,而且赚不到钱,纷纷放弃。但包建勇舍不得放弃,且随着年岁的增长,对于这项手艺感情越发深厚,越发放不下。他说“孩子们还小的时候,我通过做茶罐供他们上学,现在孩子们长大了,陶罐制作已不仅仅是一个收入来源,也是一门家传手艺,自己有责任让它好好传承下去”。每次看到自己将一块拳头大小的泥块捏成一个陶罐,他内心还是有很大的成就感和满足感的。
金钟镇寨子川村村民
包建勇
一天能捏三十多个,一年能捏上万个陶罐,销量也比较好,年收入在十万左右。特别是临近年关的时候,更是供不应求,非常受消费者欢迎。
在这个快节奏的现代社会里,陶罐制作技艺就像一股清泉,流淌着传统文化的韵味。包建勇30多年的坚守,也让金钟陶艺文化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来源 | 绚丽漳县
编辑 | 邱亚玲
说明 | 当归定西旨在宣传定西市文体旅游。部分文字、图片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所有转载文章仅代表作者观点,与本平台无关。本平台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不对所包含内容的准确性、可靠性或完整性提供任何明示或暗示的保证。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承担全部责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