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秀美浠水”关注公众号获取最新信息
很惭愧,高中一毕业,我的求学生涯便戛然而止。三中,成为我人生的最高学府,我的学生时代就定格在南城那所学校里。后来三中与一中合并成为新一中,路过那个地方,驻足凝望,是高大上的县重点高中,就不敢吐出那句话:这是我的母校。母校,好像退隐于历史,只存于记忆深处。
追寻记忆,那些自卑,那些彷徨,那些青涩,每一张脸,每一个场景都汹涌而至。当时哪怕是一次考试,一次对视,一件破旧衣衫,都能让我胆颤心惊,畏手畏脚,我是个极度自卑而敏感的孩子。不过,岁月的筛洗,时光的打磨,一切都已淡然。
回首向来萧瑟处,也无风雨也无晴。留下的,是清纯和美好。
我想写的还是我的梦想,这个在三中恣意生长的梦,以及由此相关的老师和同学。
蔡安祥老师是我们高一(2)班的语文老师,蔡老师当时刚从师院毕业,二十出头,颇有文艺气质,同学们都喜欢上蔡老师的课。秋天的时候,蔡老师总喜欢穿一件墨绿色的秋衫,松松垮垮地套在身上,跟他蓬松的头发一样恣意。当他的身影闪现在教室门口,未语,一股慑人的气质投射过来,同学们顿时来了精神,几十双眼睛同时集中在他的身上。只见他挽起秋衫袖子,双手垂直在讲台上支起胳膊,侃侃而谈,同学们听得入迷,一堂课结束,同学们还沉浸其中,半天没回过神来。
蔡老师浑身的文艺气质深深影响着班上的同学,在他的带领下,我们创办《小溪》文学社,组织文学活动,一时间,校园里充满浓浓的文学气息。
蔡老师经常给我们讲三毛、石评梅、张爱玲、庐隐的作品,特别是石评梅的,给我印象最深。不记得从哪里弄来的一本《石评梅文集》,爱不释手,被作者感情色彩浓郁的文字而感动。蔡老师还给我们读学姐潘艳慧的文章,现在是著名文学博士,那时她读高二,每每听蔡老师读她的作文,就羡慕不已,下课了就有意打听。看,那个,小巧玲珑的就是。哦,是她,我记着了,女神一样藏在心底。
本来我就喜欢写作,有了蔡老师的引导,更是如鱼得水,尽情发展。我的作文本有两套,有段时间我是同题交两篇,一篇按要求的单元作文,另一篇是天马行空的“率性”作文,往往是“率性”作文得到老师的赞扬,这也许就是我现在要求我的学生写的“真实”作文,更有情趣,更有生命力。这样的练习,使我对语言的感觉更加敏锐。
蔡老师不仅培养我们的文学兴趣,他还是一个追求自由,向往大自然的老师。最难忘的是高一下学期,他组织我们语文组同学利用周日,骑自行车去白莲河、斗方山春游。那是一九八九年农历三月初四,一大早,我们语文组十余人,在蔡老师的带领下,骑着自行车从学校出发,穿过北城,沿着梅河,一路向东飞驰。一行人只有我不会骑车,但朱同学承诺带去带回,也就去了。那天,梅河碧水悠悠,全是醉心的琼浆,夹岸的桃花开的荼蘼。十八岁的天空真是好啊,可以与花儿一起绽放,可以与太阳一起奔跑。我们顺着斗方山的悬崖峭壁攀爬,在荆棘丛生的林子里高呼。山风阵阵,太阳旋转,云朵如丝帛般流淌。我们在崇山峻岭间翻越,一路飞驰到美丽的白莲河库区,在碧水荡漾的河畔流连,直到太阳偏西,才沐浴着夕阳的余晖回到学校。
那是快乐的一天,美好自由的一天。当时热爱摄影的马同学带了相机,我们也摆拍了不少照片,可不知是曝光了还是什么原因,照片没洗出来,很是遗憾。但这并不影响记忆,这快乐、自由、美好的一天,永远在记忆的长河中闪闪发光。
高二时,我的写作进入了痴迷的状态,脑子里无时无刻不跳动着优美的文字,上数学课的时候基本是走神。看窗外的蓝天白云、飞翔的小鸟、远处的青山、近处的绿树。风吹进来,在指尖停留,我便不停地在心里与它们对话,偷偷地将这些写在本子上。
校园前面是一片田野,后面是一座小山,到处留着我们的身影。我逃体育课,躲进油菜花田里感受春天的气息,那时花香弥漫,田沟里的水明澈清凉,阳光从花枝上漏下来,流水顺着青草的脉络跳动,浅浅的花影,明净的脸庞,一起摇晃。蜜蜂,蝴蝶,自在飞舞。这春天的诗,若干年后还闪现在脑海里。
学校后面小山上有农人开垦的梯地,收完小麦种芝麻、红薯,挖完土豆种花生、绿豆,每块地的四周种着高粱。这些农作物都有属于自己的味道,我熟悉每一种味道,就算闭上眼睛也能知道它的生长阶段。秋天的黄昏最好,地里几乎是空旷的,废弃的芝麻杆、红薯藤散发着腐烂的香气,几棵晚熟的高粱在晚风中摇曳。离晚自习还有一段自由时间,我拿了本书,躺在山坡上,夕阳极尽抚慰的在脸上摩挲。许多年过去,总忘不了那个情景,如梦似幻。
出校门,穿过宽敞的塘岸,马路对面是人家院落,深巷里开满栀子花,我、萍和剑利趁着傍晚光线昏暗,偷摘几朵洁白的花儿,一路小跑出巷子,大摇大摆地走在马路上。我们幻想着,长大了买一所大房子,坐在门前,抬头可以看见天上的月亮。蓝色的落地窗帘,梦一般分割外界喧嚣,我们喝着葡萄酒,光着脚丫随意走动。一张大圆床,我们头挨着头说着话进入梦乡。那是多么美的梦啊!这么多年过去了,我还是拥有着这份纯洁的友情,她们在我心中,触手可及。这是高中生活留给我的一笔宝贵的财富,连同我的文学爱好,抚慰着我,滋养着我。
前几年,几个同学相邀去看蔡老师,我们和蔡老师一起,走在美丽的新一中校园。蔡老师穿着大红T恤,剑利穿着玫红格长裙,惠文穿黄色衬衫,很是耀眼。我欢喜地跟在后面,看四周的景物,也看他们的背影。初夏的夕阳将柔和的光芒洒向大地,极其爱怜地惠顾着每一个人,每一棵树。我的目光在一栋栋楼宇间搜寻,最终落在一栋老楼上,蔡老师说,这是三中留下的唯一的一栋楼。是的,我们曾在这栋楼里读书、写字。当年是新楼,如今落在一栋栋高楼之间,已然没有当年的气派,可在我们眼里,它最突出,最亲切,只有它承载着我们的回忆。
这么注视的时候,似乎时光有了感应,阵阵小南风越过楼顶,经过樟树的叶间,轻跑着向我们袭来,我仿佛闻到了淡淡的花香。
作者简介
任小乔,女,浠水三中1991届文科生。湖北省作家协会会员,浠水县作家协会副主席。做过装修工,上过流水线,当过小商贩,为生活而辛苦辗转。热爱文学,出版过诗集《在山中与一丛蕨相遇》,发表过小说、散文,用文字抚摸生活的苦难,抒写对生活的感恩之情。现供职于浠水县雨露学校。
来 源:浠水县融媒体中心
编 辑:韩菁 田靖薇 校对:肖煜
责任编辑:韩菁 田靖薇
编 审:曾洪彬
总 编 审:黄习文
点击文末“阅读原文”,进入“云上浠水”看新闻!
点亮“在看”,为秀美浠水加油!
点亮“在看”,为秀美浠水加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