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业兴旺,交通先行。S315线花草滩至焉支山景区旅游公路建成通车,解决了长达8年的“半拉子”遗留工程问题,实现了山丹县4A级景区通二级公路的目标;S301九条岭至瓜州公路(马场四场至三场段),畅通了山丹与青海、兰州、金昌、武威之间的区域联系,提高公路运输服务能力,进一步推动区域经济快速发展。走进山丹,干线公路相连成网,四通八达;农村公路纵横交错,通村到户;人更便于行,货更畅其流……
近年来,山丹县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不断加快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步伐。截止2024年底,全县已建成高速公路93.76公里,国道130.56公里,省道141.74公里,县道319.28公里,乡道316.72公里,村道1268.89公里,公路总里程达到2270.94公里,基本形成了“七纵九横”的公路网络格局。
深秋的S590公路层林尽染,公路两边景色优美,让人心旷神怡。作为畅通全县南北的通道,全长58公里的S590线山丹至马场二场公路,贯穿7个乡镇,连通山丹马场,不仅带动着沿线乡镇发展,也为山丹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创造了良好条件。
修建一条公路,串联一路风景,融合一片产业,造福一方百姓。山丹素有交通要冲之称,自古有“走廊蜂腰”“甘凉咽喉”之称。近年来,山丹县加快整合发展资源、聚集发展要素,以国省干线、客运枢纽及进城出城路口为重点,着力打通经济发展“大动脉”,铺就群众出行“快车道”。“十四五”期间,山丹县按照“先易后难、先通后畅”的原则,千方百计盯政策、抢机遇、筹资金,先后建设完成了S315线花草滩至焉支山景区旅游公路和仙堤路等一批“瓶颈路”和“断头路”,畅通了城镇、乡村与景区间的“循环圈”,切实打通了全县经济发展“大动脉”。“十四五”期间,累计完成投资7.83亿元,配合建设完成G30连霍高速山丹西收费站和兰新高铁马场站2个站场项目、相继建设完成X013李桥交警队至马场三场道路、X018清泉至民联公路、仙堤路等重点公路建设项目41公里,全县公路网络结构进一步优化,通道作用进一步凸显,群众出行条件更加方便快捷。
“要想富,先修路”。一句朴素的民间俗语,反映出经济社会发展中交通运输先行的理念。
近年来,山丹县结合空间、土地、环境等生态资源,精心规划旅游公路路线,充分借助专债资金,着力解决长达8年的烂尾工程S315线花草滩至焉支山景区旅游公路,全面实现了全县4A级景区通二级公路的目标任务,对S301九条岭至瓜州马场段道路和槐溪小镇道路进行提质改造,为马场旅游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交通基础。同时,陆续建设了山丹至大佛寺旅游公路、高庙至焉支山旅游公路、S590线山丹至马场二场二级公路改建工程、S315线花草滩至焉支山景区旅游公路、硖口村至长城国家文化公园道路养护维修工程等,条条道路布局合理、功能完善,将沿线的如意花海、焉支山景区、山丹马场等乡村特色旅游景点串联起来,凸显五彩山丹文旅亮点特色,以路为媒连线成片,将县域内自然、生态、民俗、文化等资源得到充分挖掘,形成了具有山丹特色的“生态景观休闲旅游”精品路线,四通八达的交通路网让原本路远偏僻的“深藏”景点,敞快地向全国各地游客展露“新颜”。
养护维修成效显著 道路通行能力“再升级”
路通百业兴,道顺民心畅。从空中俯瞰S301九条岭至瓜州公路(马场段),一条崭新的沥青混凝土公路宛如一条黑色的丝带向远方延伸。此前,因受车辆碾压和自然灾害等因素影响,S301马场段部分路段路面出现裂缝、沉陷等,影响群众和车辆安全出行。经过5个月的修缮,全新的标志标线、整洁的路面和呼啸而过的车流勾勒出一幅畅通、便民的“出行图”。该路段全长34.19公里,采用碎石化工艺进行全面大修,最大程度地延长路面的使用寿命。
近年来,山丹县交通运输部门坚持路修到哪里,养护就跟进到哪里,推动全县农村公路管养模式向多元化方向发展,紧扣“畅、洁、绿、美、安”标准,实行专业化养护和日常养护结合的模式,采取重点路段重点养、干线路段精心养、水毁路段突击养、病害路段及时养的方法,切实抓好“五个养护”工作。“十四五”期间,全面开展安全设施精细化提升行动,安全保障持续增强,累计改造危桥5座,实施村道生命安全防护工程82公里、养护维修工程47.7公里,全县农村公路列养率达100%,路况自动化检测率达到100%,优良路况率达74.5%,各项指标逐年提升,路域环境不断优化,一大批农村公路扮靓了山丹大地。
“世界那么大,我想去看看”。山丹交通建设高速发展,四通八达的公路网、便捷高效的铁路网,让群众有机会见识更加广阔多彩的世界。
路在延伸,梦在生长。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正一步步变为现实。未来,山丹还将一如既往乘风破浪、披荆斩棘,为建设中国式现代化幸福美好新山丹当好“开路”先锋。(黄东亮 李生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