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康科普】麻风病可防可治不遗传,早期发现是关键

文摘   2025-01-26 19:03   山西  



1月26日


麻风病可防可治不遗传

早期发现是关键

第72个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2025年1月26日是第72届“世界防治麻风病日”暨第38个“中国麻风节”,宣传主题是“全面消除麻风危害,促进社会文明进步”。然而提到“麻风”很多群众第一时间想到的是“麻腮风”,此“麻风”非彼“麻风”,接下来让我们一起了解一下吧!


世界防治麻风病日





PART 01 啥是麻风病?



    麻风病是由麻风杆菌引起的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侵犯皮肤粘膜和周围神经。其通过皮肤密切接触和呼吸道飞沫传播,传染源主要是未经治疗的多菌型麻风病患者。95%以上的人对麻风杆菌有正常抵抗力,即使感染了麻风杆菌,发病率也很低。

     麻风病的临床表现多种多样,早期表现主要是皮肤出现不痛不痒的浅色或红色斑片,伴有感觉减退或丧失。病情逐渐发展后可以出现兔眼、歪嘴、爪形手、垂足、足底溃疡等畸残。


PART 02

      得没得麻风病,谁说了算?



如果怀疑自己得了麻风病,应该主动去专业麻风病疗养院(陕西省汉中、商洛、安康疗养院)或当地综合医院皮肤科检查、明确诊断,也可以与当地疾病预防控制中心联系咨询。


PART 03 咋治疗?啥政策?



目前,麻风病的治疗主要采用世界卫生组织推荐的利福平(RFP)、氨苯砜(DDS)、氯法齐明(B663)等药物进行联合化疗。门诊治疗半年或1年即可完成疗程,效果良好。早期及时治疗可以避免各种麻风病残疾的发生。

我国对麻风病的诊断和治疗实行免费。为了鼓励发现麻风病患者,各级政府实行报病奖励,中央财政给予适当补助。



PART 04

怎么做,才能创造一个没有麻风的世界?



    

麻风病致畸造成患者部分劳动力丧失,对人民群众身体健康造成危害。麻风病的流行增加了社会负担及对卫生资源的消耗。社会对麻风病的不了解,歧视麻风病患者及其治愈者,给社会带来负面影响......

为了消除以上危害,减少麻风病相关的负担,需动员政府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积极参与,加强病例早期发现、早期治疗、预防畸残;加大宣传教育,提高群众麻风病防治知识,促进及时就诊,消除社会对麻风病的歧视和偏见,倡导对麻风病患者关怀和支持,弘扬尊重和关爱麻风病患者的良好社会风尚。



END






洪洞县人民医院
帮助您了解医院的最新工作动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