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旬老汉被儿媳赶出家门,政府查明身份后,竟送来30万
乐活
2024-11-02 21:48
福建
2020 年,河北省的偏远宁静的山区,一群政府工作人员的到访,像是被投入了一颗石子,泛起了层层涟漪。他们脚步匆匆,连和村长打个招呼都顾不上,就径直朝着那破败的机井房奔去,这让围观的村民们面面相觑,满是好奇。那机井房,在村民眼中不过是个堆满杂物的破旧之所,里面并没有什么,值得政府人员如此急切寻找的东西。这老人名叫孙顺民,他的一生,就像一部充满传奇与苦难的厚重史书。幼年丧父,和母亲相依为命,孤儿寡母的日子过得十分艰辛。16 岁那年,他怀着对外面世界的憧憬,毅然离开了家乡。在异乡,他遇到凯旋的中国人民志愿军,那壮观而荣耀的场面,在他年轻的心中种下了一颗参军报国的种子。由于,孙顺民文化水平有限,连自己的名字都能写错,谁能想到,这个小插曲竟在后来给他的生活埋下深深的隐患。在那艰苦卓绝的条件下,他跟战友一锹一镐地挖着山洞。山洞里只有无尽的黑暗和坚硬的岩石,但他从未有过一丝退缩。那里的气候极其艰苦,狂风刮过脸庞像刀子一样,暴雪能瞬间将人掩埋。孙顺民就像一座屹立不倒的丰碑,坚守在祖国的边疆,守护着每一寸土地。可印度却屡屡挑衅,一次次进犯我国边疆地区,边境的局势如紧绷的弦。孙顺民在枪林弹雨中冲锋陷阵,不幸腿部中枪。但他,是战场上真正的硬汉!他不顾鲜血直流的伤口,硬是凭借顽强的意志力,自己从腿部抠出子弹,简单包扎后,又毫不犹豫地返回战场。这一战,他所在的班集体,荣获集体二等功,而他,荣立一等功。这本该是至高无上的荣耀,可战争结束后,命运却对他开了一个残酷的玩笑。因为名字书写有误的问题,他与部队的联系出现了断层。带着一笔安置费,他回到了家乡。村民们都以为他在外面发了一笔“横财”,却不知道他是带着一身伤病和荣誉归来的英雄。回到家乡后,孙顺民对过往的辉煌只字不提,他像一个普通的农民,娶妻生子,安心过日子。他用自己的积蓄翻盖旧房,满心欢喜地为两个儿子张罗婚事,想着以后能安享天伦之乐。随着年龄的增长,孙顺民的腿伤越来越严重,劳动能力逐渐丧失。儿子们外出打工,照顾他的责任落在了儿媳妇身上。可这两个儿媳妇,因为利益,嫌弃老人活着浪费粮食。趁着孙顺民的儿子外出打工,把老人的被褥一卷,丢出门外。年迈的孙顺民,腿疾发作,走不了远路,又身无分文,就在他惆怅之时,善良的村民们不忍看到老人露宿街头,大家商量后,把他安置在村里的机井房里。村民们更是自发的轮流给老人送饭,让他不至于忍饥挨饿。村里的年轻人看不惯孙顺民儿媳的这种恶行,他们通过各种渠道向上反映情况,希望能为老人讨个公道。原来,这个被儿媳妇嫌弃的老人,是一位战功赫赫的战斗英雄!当政府工作人员找到老人时,那场面令人动容。为首的领导紧紧握住老人的手,声音有些颤抖地说:“老英雄,我们找你找得好苦啊,您受苦了。”说着,从公文包里拿出一张30万的银行卡,并告诉孙顺民,这是国家给予老英雄的补贴。他怎么也没想到,国家和政府还没有忘记他。政府还表示,今后每个月老人都有 2000 元的工资可领,并且会安排专人定期回访,绝不让老人再受欺负。消息传开后,两个儿媳妇傻眼了。她们不顾村民们的唾弃和责骂,跪在老人面前,哭着喊冤,请求老人回家,说要给他养老送终。可老人的心已经被伤透了,他宁可蜗居在这简陋的机井房里,也不愿再回到那个冰冷的家。孙顺民的遭遇让我们痛心,他的坚韧让我们敬佩,他的荣耀让我们自豪。在这个小小的山村里,他的故事将永远被传颂,成为人们心中的一座丰碑,时刻提醒着大家,英雄,无论何时都不应被遗忘,而善良和正义,永远是这个世界最珍贵的财富。我们也应该反思,如何让那些为国家和人民做出贡献的英雄们,都能得到应有的尊重和关爱,不再让类似的悲剧发生。免责声明:部分图文来自网络,仅供学习与交流,非商业用途,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联系即删看更多走心好文
点击下方卡片关注我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