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语文丨非连续性文本阅读答题技巧

教育   2025-01-27 23:24   山西  

1.知识概念


所谓非连续性文本,是相对于以句子和段落组成的连续性文本而言的阅读材料,多以新闻类、评述类文本和统计图表、图画等形式呈现,试题围绕着同一个主题把相关的文字材料、图片、表格等相关材料组合在一起,要求考生通过阅读分析、比较研究,从中提取有效信息,并用简洁明了的语言表达出来。

在内容上,非连续性文本大多由多种材料组成,除了文字之外,还有数据、表格、图画等,具有直观、简明、醒目、信息量大、概括性强、易于比较等特点,生活实用性突出,在现代社会中运用广泛。
在文体上,非连续性文本不同于记叙文、议论文、说明文等一般文章体裁,它强调各种文本、文体的综合应用,把连续的线性思维和零散的点状、碎片思维有机结合起来,让我们在众多跳跃的信息中感知文本内容。

课标要求:阅读由多种材料组合、较为复杂的非连续性文本,能领会文本的意思,得出有意义的结论。

            2.阅读要求


了解各类非连续性文本的阅读要求。

(1)对于文字类的文本,能关注标题、中心句、结构等,学会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本内容,探究文本所持的态度、观点或揭示的主要问题;(2)对于图画类的文本,能按一定的顺序客观地说明其构图要素,准确描述漫画、图标等画面的内容,指出其含义,学会关注徽标的变形,领会其寓意,找准漫画讽刺颂扬的对象;

(3)对于表格类的文本,能准确分析图表数据,抓住变化规律,比较概括图表反映的主要信息,学会谈看法和建议

(4)对于图示类的文本,能根据地图、示意图说明方位和路线

                 3.答题技巧




3.材料探究题

答题方法:在进行材料探究时,如果几则材料共同讲述一个主题,那在探究材料之间的共性的同时,更应探究它们的个性;有些材料看似讲述不同的主题,其实只是形式不同而实质是相同的,对于这样的材料,我们可以进行分析比较,找出它们的共性,再通过同中求异,异中求同,找出材料的内在联系或变化规律,从而发现规律,得出结论。

对于解答材料的整合与探究这类题目一定要将几则材料内容都认真研读,找到几则材料关注的共性问题,加以整合。

4.新闻类

①拟写新闻标题,一句话概括新闻:

第一步找导语,导语一般在新闻的第一句或第一段。第二步,在导语中找中心句。第三步,按“人物(对象)+事件(结果)”的句式找关键词并整合答案。

②评论标题:根据标题的特点来答题即可。

标题的特点是能准确概括新闻的主要内容,尽可能突出重点,简洁醒目,关键词能突出新闻的价值要素,引起受众的关注。另外还要注意标题中所用的手法。

5.建议类

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提出解决问题的措施、方法等。

①审读题目,弄清存在的问题,这样才能提出有针对性的建议。

②结合实际提出建议,建议要可行便于操作。

6.访谈类

在阅读材料的基础上,对采访只是的考查,如拟写采访提纲、评价访谈问题。

注重提问的技巧:所提的问题要具体、客观,有针对性、问题之间有一定的逻辑性。

(二)图画类文本

徽标、漫画、示意类图片(道路交通示意图、线路图、地图、指示牌、建筑结构功能示意图等)等等

考点:介绍内容、解析构图、描述画面、揭示寓意、说明方位线路、理解运用、反思评价等。

1.徽标漫画类:题目一般有三部分组成---问题(试题的方向)、主体(图画各因素的构成)、文字(对画面情景的注解)。

解题技巧

一审题——明确答题的方向;

二看文字——配图文字、标题会暗示主题和观点;

三看图的构成要素画——面中的数字、线条、色彩、人物的穿着装饰表情动作都要观察,然后按一定的顺序说明;

四联系社会现实,体会意蕴。

2.图示类:对图示类的文本,找到箭头的方向和方位说明方位和路线即可。

3表格类文本

表格、曲线图、饼图、柱状图、环形图、时刻表、凭证单据……

考点:透过数据概括信息、把握规律、评论现象、分析原因、提出建议、利用信息解决问题等等

注意:核心要素是由表头、内容项目数值三部分组成

所以解答这类题的方法是:

1.读题干:认真审读题干,找到答题方向。

2.读图表:①细看表头---提取表头或表头关键词;

②观察数值---从横行和纵列提取记录的信息,比高低,看走势,找规律,归类别。

3.转换文字:(1)用词要准确---①不出现具体数字、分数、小数、百分数,用相对应的文字代替,比如:绝大多数,大部分,少数,超过一半,接近……;②只出现趋势(越来越……)、“最”值(最大或最小)、比较关系(A比B)

(2)将表头、横行、纵列关键信息和数字信息组合答题,采用“对象 +特点(变化趋势)”的格式。 

                 4.考场建议


1.在进行非连续性文本阅读材料之前,应牢牢掌握记叙文,说明文,议论文等文体的知识要点。

2.因为非连续性文本材料众多,阅读量大,信息多,因此在这类阅读中建议先读题目再读材料,这样才能做到有的放矢,节约时间,提高效率。

3.在阅读的过程中尤其要注重圈点勾画表明特点、观点、理由等的关键词句,每一段的总领句、总结句、结构句,以节约时间。

1.要有圈画意识

圈点勾画是深度思维的过程,梳理段与段之间的关系有利于整合不同文本之间的异同点。圈画时首先要圈点与题干直接相关的信息,尤其要圈点转折词语、关联词、承上启下的句子。


2.要有文本意识

要了解不同体裁的特点,“实用类阅读”更偏向于观点的表达、知识的输出与运用。解题中要注重客观思维和逻辑判断能力的运用。如,应对信息辨析题,常见的选项设错类型有:
(1)以偏概全:
即以部分替代整体,以局部替代全局;或者以全局替代局部,以一般替代个别等。
(2)无中生有:
选项信息在原文中找不到,也不能从原文中推断出来,属于凭空臆造。
(3)因果混乱:
把相关性当成因果性。注意诸如“出现……局面(情况),是因为……”的表述,可能两者并不能构成因果关系,或倒置了因果。
4)曲解文意:
对词句的理解与原文意思发生了偏离,曲解了作者的意思,甚至有意把意思弄反。
(5)张冠李戴:
命题者在不易引人注意的地方换掉一两个词语,造成句意的改变;或者把一个事物的特征说成是另一个事物的特征,把他人的观点说成是作者的观点。
(6)混淆时态:
把现实中未发生的事实(又称“未然”)判断为已发生(又称“已然”),或把已然判断为未然。
(7)肯否失当:
与原文对比,肯定与否定表述失当,甚至肯否完全弄反。
8)表述绝对:
命题者改变表述,导致频率、大小、程度等与原文不符。

3.要有筛选意识

(1)说明性材料:筛选出说明对象特点的语句和结论性文字;

(2)议论性材料:找出论点以及作者的情感态度,要区分观点和材料;

(3)新闻材料:找出导语以及核心事件;

(4)图表类材料:关注标题,把提示文字和数字结合分析;

(5)漫画类材料:筛选其构成部分和深层的寓意。


4.要有整合意识


在读材料的过程中:①找出共同主题词,整合它们的共同点;②合并信息,把雷同的、次要的舍去;③把描述性语言转变为概括性语言。

概括题也可以直接提取合并原文材料,分清主次,确定重点,再将提取出来的要素组合成连贯的语言。还可在全面了解材料的基础上,用自己的语言简明扼要地揭示材料的主题意识,始终不离关键词表达。


5.要建立理性思维和数字整合的概念

图像表格类题目,同学们要建立纵横向对比意识,发掘数字背后的规律与共性。读不同类型的图表时,关注点也不同,如:

(1)表格:横向+纵向双向观察,抓住表格项目及数据变化规律;

(2)柱状图:关注柱体的高度及变化趋势;

(3)饼状图:关注各要素之间的比例分配;

(4)折线图:关注曲线的高点、低点、走向及数据变化趋势。


6.要有逻辑思维意识


题干设置既是命题者对考生的限制,也是 “隐藏式”的提示。同学们应捕捉命题人隐藏的信息,揣摩其意图,确定答题范围和方向,即明确考查形式、指定角度、答题方向、暗示信息、限制信息等。

电话:0357-6750234

电话:0357-6750234 

关注我们


抖音丨

临汾希望之星教育

临汾希望之星教育
临汾希望之星教育官方平台。
 推荐账号,扫码关注
推荐账号二维码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