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研究机构EVTank、伊维经济研究院联合中国电池产业研究院共同发布的《中国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5年)》数据显示,2024年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1545.1GWh,同比增长28.5%。
从中国市场来看,EVTank数据显示,2024年中国锂离子电池出货量达到1214.6GWh,同比增长36.9%,较2023年增速高2.6个百分点,在全球锂离子电池总体出货量的占比达到78.6%,出货量占比继续提升。EVTank认为除了中国市场持续高需求外,龙头企业加速出海也带来出货量的显著增长。
2024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虽面临结构性调整及行业内卷,但行业热情依旧火热,一方面在于新能源汽车销量持续高升,另一方面,储能应用开始独立成长为另一万亿赛道,吸引更多产业链企业入局。
在需求持续扩张下,新能源产业链相关公司推进新项目建设进度也进一步加快。
根据上市公司公告及公开报道,电池网统计了2024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投资扩产项目相关情况,统计在内的279个项目中,有229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达6281.88亿元(近百亿项目按100亿元计算)。
投资数量及金额骤降 电池新能源深度洗牌
近几年,电池新能源产业链处于大需求、大扩产、大繁荣时期,产能上量对于电池产业链企业而言,有利于锁定订单,提前占据市场份额,并为价格谈判提供筹码。
不过,由于前几年的快速扩张,2024年头部企业国内扩产节奏克制放缓,并将主要投资精力转移至海外,国内新投资项目多为二三线企业以及新入局玩家。
具体来看,在电池领域,电池网统计在内的162个新项目中,127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3705.5亿元。其中,超百亿元项目有6个;超50亿元项目有26个;超10亿元项目有96个,投资额最高的为宁德时代与Stellantis宣布在西班牙合资建设的50GWh动力电池工厂,总投资约308.6亿元。
在正极材料及上游原材料领域,电池网统计在内的37个新项目中,30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1489.34亿元。其中,超百亿项目有3个;超50亿元项目有5个;超10亿元项目有14个,投资额最高的为青山控股、华友控股及华峰集团在贵州打造的毕节磷煤化工一体化项目,总投资730亿元。
在负极材料领域,电池网统计在内的21个新项目中,19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366.83亿元。其中,超50亿元项目有2个;超10亿元项目有14个,投资额最高的分别是金汇能以及中科电气布局的负极材料项目,总投资均为50亿元。
在电解液领域,电池网统计在内的13个新项目,12个项目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256.13亿元。其中,超50亿元项目有2个;超10亿元的项目有8个,投资额最高的为氟多多新材料投建的绿色高端精细氟化工新材料基地建设项目,总投资额为60.2亿元。
在隔膜领域,电池网统计在内的6个新项目中,均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114.68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有4个,投资额最高的为恩捷股份建设的匈牙利第二期湿法锂电池隔离膜生产线及配套工厂,总投资35.23亿元。
在铜箔、铝箔、铝塑膜领域,电池网统计在内的7个新项目中,均公布了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108.74亿元。其中,超50亿元项目有1个,超10亿元项目有5个,投资额最高的为安迈特投建的年产10亿平米复合集流体项目,总投资50亿元。
在电池回收领域,电池网统计在内的14个新项目中,12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149.7亿元。其中,超50亿元项目有1个,超10亿元项目有6个,投资额最高的为德锂新材料建设的锂电池综合利用及PACK产业化项目,总投资52亿元。
在设备、电池结构件及其他领域,电池网统计在内的19个新项目,16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90.96亿元。其中,超10亿元项目有5个,投资额最高的为海裕百特投建的电池设备生产项目,总投资20亿元。
2024年,从统计在内的279个投资扩产项目来看,无论是项目数量还是投资金额都大幅缩减,其中,百亿级项目更是大幅缩减,从2023年的29个下降到了10个,降幅达66%。
电池扩产潮起潮落,背后结构性产能过剩是主因。
由于对全球新能源汽车市场以及储能市场预期太高,产业资源集中涌入电池赛道,蜂拥而至的产能扩张下,结构性过剩随之而来,2023-2024年,出清和去库取而代之,同时头部厂商们的扩张加快了行业洗牌的速度。
近日,多家锂电领域上市公司发布2024年业绩预告,从业绩表现来看,当前锂电池行业仍然面临产能结构性、阶段性过剩和竞争加剧的局面。电池网统计在内的38家锂电领域上市公司中,业务涉及锂电池、碳酸锂、锂矿、正极材料、负极材料、电解液、隔膜、锂电装备、锂电铜箔、铝塑膜、电池结构件、电池回收等多个领域。
以预告净利润中值为统计口径,2024年,19家预计亏损,19家预计盈利,占比各一半。而从业绩预告类型来看,与2023年同期相比,仅有7家上市公司预计2024年业绩将实现大幅上升,另有11家预计大幅下降、1家扭亏、8家预亏、7家减亏、4家亏损扩大。
“目前大部分二三线厂商都处于亏损状态,很多企业可能熬不过此轮洗牌周期。”有业内人士曾表示。
行业增速放缓,企业营收增速下滑是不可避免的情况,面对电池行业的一系列严峻挑战,企业也正积极寻求应对策略。近两年,实际上已有部分产业链企业因考虑到市场需求、资金、预期收益率等诸多问题,陆续公告终止、缩减了部分投资计划。
有业内人士指出,在目前这个内卷的周期内,部分企业更关注现有产能的利用率以及产品的市占率,对新增产能要比较谨慎一些。
创新研发求生求变 钠电固态产业提速
随着行业市场竞争日益激烈,内卷现象愈发严重,众多产业链企业在国内市场你争我夺,厮杀得难解难分,利润空间被不断压缩。因此,创新研发已然成为当下企业求生求变的关键密钥。
此外,面向不同的应用场景,新电池的量产也在提速,在当下的市场环境下,新技术的导入周期是市场更为关注的要素。
近一两年来,电池在各个应用场景下的“内卷”不断加剧,从技术到特性再到价格,包括各种新型电池技术创新研发的脚步也逐步加快,为产业格局的重塑带来一股新变量,钠电池、固态电池等相关项目频频落地。
2024年,固态电池与钠电池产业化项目布局也迎来“大投入”。
综合来看,固态电池及钠电池领域上半年新投资扩产项目共达62个,有42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达1117.85亿元,在电池领域新投项目总额中占比超过30%。
在固态电池领域,2024年,电池网统计在内的23个新投资项目中,有17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483.35亿元。其中,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有13个,百亿级项目有2个,分别为鹏飞集团及福建巨电合作建设的年产10GWh固态电池及PACK制造生产项目,总投资100亿元;纳维智造投建的19.2GWh生物碳基固态电池生产基地,总投资近百亿元。
作为下一代最具潜力的电池技术,EVTank预计,到2030年全球固态(含半固态)电池的出货量将达到614.1GWh,在整体锂电池中的渗透率预计在10%左右,并预计全固态电池的量产时间或将提前至2027年。
在钠电领域,2024年,电池网统计在内的39个新投资项目中,有25个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达634.5亿元。其中,投资超10亿元的项目有18个,百亿级项目有2个,分别为星空钠电投建的钠离子电池产业综合项目,总投资115亿元;普台能源科技投建的钠离子电池一体化生产项目,总投资超100亿元。
虽然相较于磷酸铁锂电池,钠电池目前价格优势以及性能优势并不明显,但伴随着材料体系的不断升级优化,钠电池的循环寿命和低温性能逐步在二轮电动车、启停电源等细分市场被认可。
EVTank此前预计,2024年中国钠离子电池实际出货量将超过2GWh,远高于2023年的0.7GWh,且业界企业披露的钠离子电池的能量密度最高已经达到230Wh/kg,并且已经有企业以0.45元/wh的价格对外销售。
一项新的技术,从理论到实验室,再到测试应用及面向市场,是完成商品化的必经之路,钠电池及固态电池的发展还需要生产企业携手科研机构及企业应用聚焦技术攻坚,以技术迭代周期为机遇,在不断变化的行业周期中让自身立于不败之地。
内卷不如另辟蹊径 巨头勇闯海外市场
此外,面对电池行业的一系列严峻挑战,企业正积极开拓海外市场,以期在行业寒冬中保持稳健运营并寻求新的发展机遇。
电池网了解到,目前欧洲市场电动化转型比较迅速,但本土电池产能不足,主要由韩企主导;美国电池市场发展稍慢于欧洲,不过产能需求及缺口也将持续增长。因此,中国电池新能源产业链企业凭借规模优势以及市场扩张需求,正在逐渐走出国门,目前,中国动力电池行业前十的厂商几乎都已宣布海外建厂计划。
相比于国内市场,目前国外市场存在一定的技术壁垒以及准入认证,竞争环境要比国内市场更为优异,且海外市场储能产品回报率要求高,对于产品质量更为看重。而中国企业凭借过硬的产品质量以及成本优势,可以实现更为优异的毛利水平。
EVTank在白皮书中预测,全球锂离子电池出货量在2025年和2030年将分别达到1899.3GWh和5127.3GWh。
电池网注意到,2024年,国内电池产业链企业共在海外投资布局27个项目,其中有25个项目公布投资金额,投资总额约970.31亿元,占全年总投资的15.45%。
值得一提的是,统计在内的27个出海项目,全部由A股上市公司投建,包含了电池、电池原材料、正负极材料、电解液、铜箔、隔膜、结构件等项目,除一些辅材以外,已近乎覆盖电池全产业链。
从出海目的地来看,目前国内企业出海布局地点主要集中在欧洲匈牙利、西班牙等;非洲摩洛哥等;东南亚泰国、马来西亚、印尼等,以及北美洲的美国等。
从企业出海路径来看,并不是所有企业都采用自主海外建厂这一方式。例如宁德时代、赣锋锂业、厦钨新能、亿纬锂能等均采用合资建厂的模式,与当地产业链企业进行合作,一方面可以减少资金压力,另一方面可以便于开拓当地的业务。
另外,宁德时代还曾采用技术支持、专利许可的方式进行海外布局,为福特汽车在美国建设的磷酸铁锂工厂提供技术帮助和专利许可支持。
值得一提的是,电池产业形势的严峻变化正在逐渐蔓延至海外市场,虽然国内电池产业链企业正在积极寻求海外市场作为新增量,但事实上,即便是海外本土的明星企业,也并不好过。
2024年11月,瑞典电池制造商Northvolt在美国申请破产保护,该公司在一份声明中表示,将根据破产法第11章寻求重组。Northvolt在文件中表示,公司拥有约3000万美元的可用现金,仅能维持一周的运营。
资料显示,Northvolt在七个国家拥有约6600名员工,该公司预计将在2025年第一季度完成重组。该公司现在债务高达58亿美元,通过破产重组,将获得新的资金来源。
此外,近两年,由于中国新能源产业在全球影响力越来越大,例如欧美国际政治环境已经发生变化,贸易保护主义开始盛行。海外建厂虽然能挖掘更多的海外市场资源,但是对于企业所承受的风险以及压力也势必会增加,如何应对政策风险,如何解决海外工厂运作难题将十分考验企业的综合竞争力。
中关村新型电池技术创新联盟秘书长于清教此前曾表示,阻碍中国企业海外拓展的除了海外建厂成本较高,主要还是地缘政治因素影响。除此之外,中国企业海外布局还需要警惕海外工厂及其配套的土地所有权风险、营商环境风险,产业配套、融资服务与水电等基础设施建设进度慢等风险。
结语
电池新能源产业项目“大干快上”背后,很大程度源于我国新能源领域强势发展的有力支撑,据中汽协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分别完成1288.8万辆和1286.6万辆,同比分别增长34.4%和35.5%,新能源汽车新车销量达到汽车新车总销量的40.9%,较2023年提高9.3个百分点,我国新能源汽车已连续10年位居全球第一。
2024年,电池新能源市场虽然由高歌猛进的扩产潮走向激烈竞争的“生存战”,但风起云涌的多维度创新也在为行业向上生长聚力赋能。
2025年,行至关键节点,如何在激烈的竞争中突出重围,如何与行业发展形成良性共振,将成为考验产业链现存企业及跨界者长久发展的重要命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