向“新”图强 以“质”致远
这是一座矗立在绿色掩映中的花园式工厂,这里罐塔林立,管道纵横,林木滴翠绿草如茵,回眸转眼皆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画面;
这是一座现代化的煤焦化企业,工艺技术和装备水平国内领先,生产环节智能化随处可见,新质生产力助力高质量发展的生动实践在这里澎湃涌现;
……
这里就是山西闽光新能源科技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闽光新能源)。日前,记者一行前往位于翼城县产业集聚区的闽光新能源,探访这家企业何以革故鼎新?以何行稳致远?
2020年,闽光新能源按照省、市“退城入园、退川入谷”“上大关小”和优化产业布局的要求,关停曲沃县的老厂,在翼城县立项实施了“年产4万吨高性能碳负极材料项目配套156万吨/年焦化转型升级改造项目”。该项目总投资65亿元,分二期建设,一期投资45亿元建设年产156万吨焦化转型升级项目及焦炉煤气制LNG联产合成氨项目;二期进一步延伸产业链,投资20亿元建设年产4万吨高性能碳负极材料项目及配套20万吨/年煤焦油制针状焦项目。
“特点是创新,关键在质优,本质是先进生产力。”习近平总书记在关于新质生产力的重要论述中指出:“新质生产力是创新起主导作用,摆脱传统经济增长方式、生产力发展路径,具有高科技、高效能、高质量特征,符合新发展理念的先进生产力质态。”
跃迁之道,要在创新。聚“链”成势,向“新”图强。
闽光新能源锚定传统产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目标,围绕焦炉煤气、煤焦油产品的转化利用,不断推动企业在强链延链中实现高质量发展。
“充分利用园区煤化工联产优势,使宝贵的焦炉煤气转化为高端产品原料,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运用煤制碳基负极材料、人造石墨等新技术,将煤焦油产品转化为高端新能源材料,实现传统企业向战略性新兴产业转型,推动产品产业走向高端。”谈及强链延链,闽光新能源综合办公室主任刘新文向记者一行作了解读——
闽光新能源二期年产4万吨高性能碳负极材料项目及配套20万吨/年煤焦油制针状焦项目,工艺路线在可研设计评审时,得到碳纤维制备技术国家工程实验室、中科院山西煤炭化学研究院高度认可,并列入省重点工程项目。同时,闽光新能源计划整合厦门钨业国家级储能材料研究中心、上海理工大学、福建省三钢(集团)有限责任公司、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的人才资源和资金实力,建设翼城县碳基新材料研发中心,建成“产-学-研”创新体系,重点实施山西省能源革命的低成本高性能硅碳负极新材料重点技术攻关,用3—5年时间,将企业打造成为负极行业领军企业,实现企业可持续发展。
省氢能应用链主企业——山西晋南钢铁集团有限公司根据相关规划,拟在翼城县设置加氢站,闽光新能源只需要技改建设高纯氢生产系统,就能为加氢站提供原料。这一项目与公司技改规划不谋而合,可以极大地提升产品附加值。据测算,项目投资约1100万元,投产后每年利润约288万元,4年即可收回投资。同时,实施焦炉煤气制高纯氢技改项目在提高氢气附加值的同时,还能助力公司环保“创A”,是一举多得的好项目。
“踏上新征程,扭住创新‘牛鼻子’,厚植发展‘绿底色’,我们就能不断开辟新赛道、增强新动能、塑造新优势、拓展新空间,推动高质量发展不断迈上新台阶。”闽光新能源董事长张邦才直言,将打造现代煤焦化标杆企业,开启做强做优做大主业、实现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采用世界先进的炼焦工艺技术(意大利PW),建设国内最大型捣固焦炉(炭化室高度6.73米、共118孔),有效提高生产力和产品质量。
——应用物联网技术对生产全流程进行集中管控,实现一键炼焦等智能化生产,极大地改善员工工作环境,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焦炉本体采用先进的高导热硅砖,配套全干熄焦工艺及高温超高压再热余热发电(国内同类型企业首家应用)等先进技术,产品能耗优于行业标杆水平,实现低碳绿色化生产。
如何从社会公众对传统焦化行业的“污染大户”刻板印象,向环境友好型企业转型,也是闽光新能源转型升级的重头戏。
建厂伊始,闽光新能源严格按照省、市污染物超低排放要求,配套建设了完善的环保设施,环保设施投入占总投资额的20%以上,为建设环境友好型企业提供了坚强保障。
闽光新能源采用焦炉干法脱硫、三级除尘及SCR脱硝等先进环保技术,形成了环保管控治一体化智能体系,有效减少了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年可减排二氧化碳12万吨,实现了资源的循环利用和可持续发展。同时,闽光新能源还积极探索废渣综合利用,将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渣用于炼焦生产等工序,降低废渣对环境的影响;探索废水“零”外排,建立废水处理及提盐系统,实现废水循环利用,减少企业对水资源的依赖。
日常工作中,闽光新能源通过学习各项环保政策知识,不断增强全员生态环保责任意识,树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主动开展节能减排工作,积极推动超低排放验收及环保“创A”,严格要求各项环保设施必须稳定有效运行;积极整治厂区和周边环境,实施绿化、美化、净化、亮化配套工程,建设花园式示范工厂;严格按证排污,按期开展自行监测,及时公示信息,推动“绿色”焦化企业创建。
围绕解决问题出实招,聚焦发展质量求实效。
在闽光新能源,科技在这里赋能产业,新质生产力在这里助力高质量发展,丰硕成果立现。
——环境效益肉眼可见。废气、废水和废渣的排放大幅减少,周边环境质量有效改善,企业的环保指标达到行业先进水平,树立了良好的企业形象。
——经济效益稳步提升。通过焦炉煤气制LNG联产合成氨,增加了产品附加值,提高了企业的经济效益。LNG和合成氨在市场上具有广阔的需求前景,为企业带来了新的利润增长点。节能减排措施也降低了企业的能源成本,提高了生产效率。
——社会效益可圈可点。为当地提供了清洁能源和化工产品,促进了地区经济的发展。企业的转型升级为其他同类型企业提供了借鉴和示范,推动了整个行业的可持续发展。
然而,项目建设期间,化工区未认定的问题,一度让闽光新能源陷入“不能投产”的窘境。
“幸亏有翼城县委、县政府和翼城县相关职能部门的协调帮助,我们的项目才能按期投产。”刘新文说道。
“时间紧,任务重,认定过程中的各项工作环环相扣,每一个时间节点任务的完成,都是全县上下一个个‘压舱石’‘排头兵’的奋斗故事。”翼城县产业集聚区发展服务中心相关负责人对县化工区的认定过程记忆犹新。
为解决企业燃眉之急,翼城县采取集“优势资源”、合“多方智囊”、盯“关键事项”三项强硬措施,全县上下合力攻坚,仅用不到4个月时间就高效办结了化工区安全整治提升和申报认定工作。
——集“优势资源”,合力推进。翼城县将化工区认定列为工作重点,集中时间、集中力量,开展“十有两禁”整治提升和申报认定工作。抽调40余名精干力量组建5个工作专班,将省整治提升要求,划分为5个模块,每个工作专班负责一个模块,细化工作清单,倒排工期,日监测日调度,逐项落实。
——合“多方智囊”,高效推进。翼城县先后引进上海电气国控环球、北京航天世纪、江苏海内科技等多家权威机构,为园区规划、基础设施、安全生产、生态环境和产业经济5大模块高质量编制80余项管理制度;聘请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15名行业专家成立专家小组,全天候负责技术咨询和业务指导,动态查摆短板缺项,确保化工区建设达到省功能区要求。
——盯“关键事项”,靶向推进。翼城县把解决“化工区安全整治提升”中出现的“设施、队伍、机构”等短板,作为完成园区认定的关键。拿出近亿元专项资金,推进三级防控池、特勤消防站、危化品停车场和信息化平台等基础设施建设;成立化工部专职监管团队,全天候24小时驻化工区办公,各司其职,实施监管。出台工作制度、规章流程等各类文件276份,建立了完善的安全生产、应急救援责任体系,有效推动园区安全风险评估等级提升至C级标准。
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如今,闽光新能源年产156万吨焦化转型升级项目及焦炉煤气制LNG联产合成氨项目全面投产,10月份一举扭亏为盈,实现利润1035.9万元。
科技赋能发展,创新决胜未来。
在新的征程上,闽光新能源将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用3年左右时间实现产业链建链、延链、强链,致力于发展新材料、新能源,始终做高质量发展的实践者、领跑者,为打造全市新质生产力高质量发展示范县、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翼城篇章贡献力量。
文/图/视频 临汾日报全媒体记者 段碧蓉 刘超
编辑 关婷
校对 孙清清 霍艳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