先来一波!今天我们是“C”位!

时事   2024-11-08 12:09   山西  

在信息如洪流般奔涌的时代,有这样一群人,他们勤奋工作、甘于奉献,他们就是新闻工作者。

从传统媒体到新兴媒体,从报纸、广播、电视到互联网、手机,传播媒介在不断丰富、发展、变化的同时,新闻工作者也在向着“一专多能”进发,写稿子、拍照片、剪视频、做直播……一个记者就是一条新闻“生产线”。

记者节到了,一起看看他们的“十八般武艺”是如何练成的。

好产品的“地基”是策划


  2000年,白洁入职阳泉日报社,从事阳泉新闻网编辑工作。2020年5月,她成为新媒体部短视频平台责任编辑,开始管理阳泉日报官方视频账号。对她来说,新媒体视频编辑与新闻网编辑最大的不同是“创意”与“速度”。
  “新闻网的内容均依托于报纸,编辑的工作是将报纸已经发表的稿件进行搬运,但是新媒体视频编辑不一样,不仅需要大家一起进行策划,还需要与时间赛跑,用最快的速度完成视频制作并发布。”白洁说。她回忆起自己刚接手短视频账号时,也曾手足无措过一段时间。当时她并不懂什么是短视频,更不知道该如何操作,于是,只能通过不断研究粉丝量大、爆款视频多的账号,寻找短视频策划与账号运营思路。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白洁看出了短视频的门道,她发现策划是制作短视频至关重要的环节,虽然不一定每一条策划好的视频都能大爆,但几乎每一条爆款视频,都是被策划出来的。她认为,短视频不仅要追求速度,而且要提前策划,因此,每周五她都会在工作群给大家布置“作业”,在次周的周一,大家再在部门例会上报选题。
  白洁以“IP在外的阳泉人”这条视频为例,讲述了从策划到制作,再到全平台、全媒体联动的过程。当编辑发现网友在评论区提到阳泉日报社官方视频账号后,在积极回复的同时,想到可以以此为引,策划一条视频。于是,编辑与网友取得联系,进行后续采访,并在9月30日发布了“IP在外的阳泉人”这条暖心视频,获得身在外地的阳泉网友一致好评。

  “互联网上的内容是瞬息万变的,大家喜欢的东西经常发生变化。2023年以前,新闻资讯类的视频收获的转发、评论、点赞较多,但是在2023年之后,有创意、有想法的视频更容易成为爆款。”白洁说,“因此,我认为我们应该时刻关注短视频的发展走向,制作出既充满正能量,又被大家喜欢的作品。”

(下滑查看更多)

记录城市热点的“阳泉速度”


  随着冬日的脚步悄然临近,城市的供暖系统再次启动,为千家万户送去温暖。11月1日零时,我市供暖正式开启。当天一早,阳泉日报社城市经济部记者吴珊带着对民生问题的关注,深入供热一线,见证了这座城市为保障居民温暖过冬所做出的努力。


  清晨,当第一缕阳光穿透薄雾,吴珊已经来到了华阳建投阳泉热电有限责任公司供热首站。这里,机器轰鸣,是城市供暖的心脏。她戴上安全帽,跟随供热站的工作人员一起,走进了繁忙而有序的工作现场。


  随后,吴珊跟随工作人员一同走访了市热力公司供热调度指挥中心、市热力公司矿区分公司西区热力站等地,详细了解了供热管网的运行原理、设备维护以及应急预案等关键信息。


  “怎么我家的温度上不来?”走访入户时,门外传来了急促的脚步声和呼唤声。矿区西山小区6号楼居民听说有工作人员上门检查暖气,便急忙把工作人员请到了自己家中。


  凭借着多年的新闻敏感,吴珊第一时间捕捉镜头,用视频的方式记录工作人员及时高效解决供热问题的一幕。结束采访的回程路上,吴珊即刻将视频进行剪辑编辑,发送至阳泉日报社新媒体部的供稿微信群内。


  在纸媒时代,吴珊以深度报道见长,她习惯于深入调查,挖掘新闻背后的故事。但在全媒体时代,速度同样重要。有段时间,她经常加班到深夜,学习如何使用各种新媒体工具,从基础的视频剪辑到复杂的数据分析,每一步都走得踏实。


  很快,她就掌握了如何在有限的时间内,既保证新闻的深度,又满足网络读者的阅读习惯。作为一名在新闻战线工作了十几年的“老”记者,吴珊和同事们一起勇敢地踏上了全媒体时代的转型之路。

(下滑查看更多)

台前幕后样样通


在阳泉日报社新媒体部,有个记者既可以身居台前,也有本领在幕后谋划、布局,他就是全媒体出镜记者张丽晨。

  2022年9月,张丽晨加入阳泉日报社这个大家庭,入职新媒体部,担任出镜记者。入职前,他有8个月跟媒体打交道的工作经验,这使他能迅速上手。一开始,张丽晨在新闻的采编上,更倾向于到他熟悉的平定县寻找素材,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他渐渐发现,必须打开视野。张丽晨积极与前辈记者沟通,询问他们的想法和意见,并扩大自己的采访范围。
  作为全媒体出镜记者,张丽晨在日常工作中,会遇到一些问题。“前几天,同事还问我,怎么感觉我每天都在干活?我们部门工作量确实大,而且无论天气、环境多么恶劣,都必须到现场拍摄,再加上我们总能收到一些‘急活’,争分夺秒报道是常态。”张丽晨说。11月2日,张丽晨刚刚结束考试,走出考场,就收到了新的工作安排,他便连夜联系采访对象,提前沟通第二天的拍摄、采访内容。类似的情况还有很多,无论是大雪、暴雨天气,还是阖家团圆的除夕,他都必须随时待命。
  张丽晨大学期间学的是播音主持专业,因此对于他来说,直播出镜比采编新闻更好上手。在直播的准备环节,他需要提前熟悉主持稿、彩排流程,直播时,他要和搭档沟通交流、默契配合,确保不出意外,做到这些,一场直播就可以在他和搭档的努力下精彩呈现。

  短短两年时间,张丽晨迅速找准自己的节奏。为了更好地完成工作,他学习拍摄技巧、剪辑技能;复盘自己的直播过程,找问题、做总结。“我还有需要改进的地方,希望在将来,我可以熟练运用更加专业的设备,拍摄、制作出精良的视频报道。同时,精进自己的主持水平,做好我的‘老本行’。”张丽晨说。

(下滑查看更多)

多看多学造就“熟练工”


  晚上7点,阳泉日报社晚报版部编辑正在忙碌,外面的天色已经完全暗下来,编辑们的工作才刚开始。在晚报版部,有一个人一边挑选照片,一边思考怎样用选中的照片设计封面,他就是编辑黄瓅琛。
  2012年9月,黄瓅琛入职阳泉日报社,成为《阳泉日报》一版的编辑。2018年,他被调到农村部担任记者,进行采访工作。2020年,他轮岗到新媒体部制作短视频、编辑微信公众号。直到2023年4月,黄瓅琛来到晚报版部,又干起了纸媒编辑的工作,同时也负责《阳泉日报·晚报版》的封面设计和制作。
  “虽然我一开始就是纸媒编辑,但是日报编辑和晚报版编辑的区别挺大的。在组日报一版时,并不需要在版式上有很多变化。来到晚报版部之后,由于《阳泉日报·晚报版》的内容本身比较活泼,因此需要在版式上多花些心思,展现更多的变化和创意。”黄瓅琛说。在工作中,他根据不同照片的构图、报纸刊发的时间节点进行封面创作,力求用醒目的版面语言,让图片“发声”,传递新闻信息。
  为了让《阳泉日报·晚报版》的封面更吸睛,黄瓅琛在工作之余翻看、学习其他媒体的报纸版面,反思自己在版面设计、组版方法、图片处理软件运用等方面的不足,并加强学习,力求将学到的新思路、新方法运用到组版中。5月31日,晚报版当天的封面“别样‘六一’ 绽放‘童’样精彩”,便是黄瓅琛别出心裁的一次设计尝试,这一封面得到了读者与同事的好评。

  谋新升级,学习一直在路上。即使是拥有多年经验的“老编辑”,也在总结经验,不断前进。“我希望日后我能继续加强学习,进一步研究版面设计,让封面的呈现更具创意。”黄瓅琛说。

(下滑查看更多)

一直在路上的全媒体“新兵”


  10月31日下午2点,阳泉日报社新媒体部编辑兼导播张达洲早早来到山西工程技术学院,与同事一起布线、测试设备,准备开启当天高质量就业公开课的直播工作。
  3点整,直播准时开始。在直播过程中,张达洲是现场的技术指挥,需要根据直播内容,灵活切换不同摄像机的画面,捕捉最佳视角,保持观众的视觉新鲜感;监听直播中的音频质量,确保主持人、嘉宾及背景音乐的音量平衡,避免噪音干扰。
  “从事媒体工作10年了,但面对直播领域,我仍是一个‘新兵’。”张达洲言语诚恳。2022年,他由新媒体编辑、记者转到直播岗位。面对快节奏的工作环境、高强度的工作压力以及日新月异的技术发展,他感到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但正是这些挑战,激发了他不断学习和进步的决心。
  几天前,阳泉日报社承接了我市“就业服务进万家 社区村村全覆盖”专项招聘活动的直播任务。张达洲负责技术支持和画面切换,他十分认真,提前一天和同事到现场“踩点”,测试机位,每一个细节都不放过。直播结束后,他还经常回看直播内容,从中找寻不足之处,并在下次直播中避免问题重复出现。在新媒体时代,观众对于内容的质量要求很高,任何一点瑕疵都可能影响观看体验。
  直播过程中,他不断收集观众通过弹幕、评论等方式发来的实时反馈,与主持人沟通,确保直播内容的流畅、精彩与高效呈现。

  在新媒体时代,信息传播的速度与广度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每一个细微的声音都有可能在网络上激起层层涟漪。张达洲深知,新媒体时代,内容为王,创新是魂。因此,他始终保持着对新技术、新趋势的敏锐洞察,不断探索和实践。

(下滑查看更多)

新生代新闻人要全面成长


  “为了保障供暖,您和同事最近做了哪些工作呢?您看着镜头说就行。”11月1日,阳泉日报社新媒体部的荆晶与同事来到阳泉市热力有限责任公司滨河供热服务站,采访供暖情况。荆晶举着拍摄设备,在供热服务站负责人的带领下,用视频记录工作人员的工作。
  2023年7月,荆晶接到岗位轮换的指令,从晚报版部来到新媒体部,成了一名视频编辑,参与阳泉日报官方微信视频号、抖音号的运营。经过领导与同事的提点,她迅速上手,一天编辑制作2-4条视频是常态,有活动或主题策划时,她甚至需要采编5-8条视频。
  来到新媒体部后,荆晶参与了高考特别报道、“2024年巴黎奥运会中的阳泉健儿”特别报道、“山西·阳泉第二届刘慈欣故乡科幻文化活动周”报道等重大主题活动,锻炼了自己,积累了经验。一条条充满新意的视频在她手中诞生,让她很有成就感。
  “相较于传统媒体,新媒体报道的时效性更强,尤其是在一些‘大事’的报道上,必须要快。”荆晶说。为了保障视频的时效性,荆晶与同事分工协作,力求“边拍边剪”,争取在第一时间将视频发布。
  不仅短视频需要追求时效性,微信公众号的推文也要做到“快、准”。荆晶除了负责制作短视频,有时还会担当起推文写作的责任,为了尽快供稿,在收集够活动素材后,她随便找个地方坐下,便开始创作。

  从晚报版部记者到新媒体部编辑,荆晶在工作中快速成长。她说:“新媒体时代,我们不仅要做会采访、能写稿的记者,还要成为会剪辑、有创意的编辑。”作为媒体融合背景下的新闻从业者,荆晶与许多新生代新闻人一样,不断学习,接受新事物,力求成为全能型人才。

(下滑查看更多)


一个人就是一条新闻“生产线”


今年是李晋鹏当记者的第7年,但却不是他做媒体人的第7年。


早在2017年入职郊区融媒体中心之前,李晋鹏就自己创业,在自媒体行业摸爬滚打了近两年。对记者这一行业,他是发自内心地热爱,“不是在新闻现场,就是在采访的路上”是他真实的写照。

  

在郊区融媒体中心工作的7年时间里,李晋鹏经历了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时代,也赶上了媒体融合发展的热潮,他先后被赋予了记者、审核、策划等身份,工作战线也从单一的电视、报纸扩大到微信公众号、短视频等多个新媒体平台,往往写一篇稿子、多平台刊发,一个人就能成为一条新闻“生产线”。

  

对李晋鹏来说,工作职责的转变以及内容的多样性是巨大的挑战,却也是一次成长的经历。无论处在何时,无论身在什么岗位,他都始终坚持学习,坚守新闻一线。他积极参加单位组织的业务培训,一有机会就与同行交流,努力尝试自媒体创作,同时利用每一次采访实践总结、探索,确保自己在媒体融合发展的路上不掉队。

  

第一次采访时的激动与紧张,第一次看到自己新闻作品刊登报道时的喜悦与自豪,采访路上的磕磕绊绊,工作中的点点滴滴……一路走来,李晋鹏接触过很多人、了解过许多事,这些经历感染着他,影响着他,也坚定了他在新闻战线上奋斗到底的决心。

  

“我会努力用自己手中的笔和镜头记录身边的故事,见证眼前的变化,倾听时代的声音。”李晋鹏说。

(下滑查看更多)

记者更需要passion


“作为一名媒体工作者,你需要关注的不光是一个人的喜怒哀乐,而是960万平方公里的喜怒哀乐。”这是初入职场时,一位记者前辈对高宇说过的一句话。这句话也成为她走进新闻行业的开篇一言,对她影响至今。

  

2021年,高宇成为盂县融媒体中心的一名新闻记者。4年来,她和同事们跑遍了盂县的山山水水、乡镇村落,而采访中那些鲜活的人物、生动的故事,总会给她留下深刻的印象。

  

“我因为剪纸而采访谢变良,却被她对生活的热情所打动。她不知道什么叫‘自由的灵魂’,什么叫‘在路上’,但这却从不妨碍她创作出美好的作品,过鲜活生动的人生。”高宇还记得采访剪纸大师谢变良时带给她的震撼。在她眼中,谢变良坚持热爱、蓬勃向上的生命力,和新闻人时刻不停对知识的汲取以及思考的坚持何其相似。

  

“人生要充满passion”。这是高宇近期很喜欢的一句网络热梗。她相信,人生就是要有passion,记者更需要passion。无论是在追求目标的道路上,还是在平凡的生活中,激情都是使人不断前行的动力。只要保持住对工作的激情和热爱,坚守住新闻人的责任和初心,便能应对一切复杂局面和困难挑战,让记者这份职业自带温度和暖色,同时在工作过程中发现最好的自己。

(下滑查看更多)

阳泉日报
传递阳泉最新资讯,聚焦社会热点,服务读者,搭建沟通新平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