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短剧的观众,现在吃得这么好了?

文化   2024-09-06 12:52   广东  


作者 | 常喜


不知不觉,短剧观众已经吃得这么好了。


春节,一部《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几乎压过贺岁档电影的风头,成为当时最大爆款,风靡程度甚至再一次带火了“我在xx当xx”的句式。据传该剧日充值进账2000万,出品该剧的短剧厂牌听花岛也被网传靠这部短剧就在春节期间吸金1亿。虽然事后听花岛辟谣该剧最终的分账收入只有几百万,但是“爆款”之称名副其实,无论是充值还是讨论度,这个“后妈”,还是让行业内外都为之一振。


如果说去年进入主流视野的短剧还像野蛮生长的杂草,尚未洗去粗制滥造、内容低俗、市场下沉的刻板印象,今年的短剧,则呈现了一种令人耳目一新的茁壮气象。可以说,2024年的短剧,以不同于传统影视剧的面貌,不同于其他赛道的传播规律,培育出不同于其他文化产品的消费习惯,已经成为了文娱领域的重要分支。


    

“爆款”是短剧行业的高频词——当然,这是一个处处言必称“爆款”的文娱时代,年初的《繁花》,年中的《我的阿勒泰》,游戏里的《黑神话·悟空》,我们需要这些流传度高、内容经得起市场检验的文化产品在生活中获得共同的讨论基础,另一方面,爆款所刺激的文化消费也会促进文化产业的良性循环,有爆款才有生机。


今年夏天,暑期档遇冷,陈思诚和徐峥先后出手,白蛇和异人之下IP拉高期待,但尽管电影市场不断出牌,却难有扛大旗的爆款电影诞生。而另一边,短剧不断破圈,它带来的不再只是充值数字的神话,更是好故事迭出、新玩法不断的玫瑰色前景。


短剧的时代,要来了吗?



短剧的野心

2023年,我们去做短剧领域的报道,会发现跟短剧总是绑定出现的名词,是MCN、短视频、直播。一个可能有点冒犯的比喻是,在人们的印象中,短剧就像影视行业的边角料,它虽然有一个“剧”的名字,但是我们往往不会将它与《繁花》这样的作品相提并论。竖屏、短时长、充值模式、知名度更低的制作班底,让它更接近于一种碎片化的即时消费而不是文化接受。


壁垒一直存在,但是壁垒导向的是固若金汤的鄙视链,还是另一条充满生机的崭新赛道呢?


精品化是短剧行业里一直存在的一个关乎命脉的问题。行业的自我更新是一种规律,当更多的人才和资金流入这个赛道,精品化的产出是必然的,但是此时正在观望中的我们会好奇,什么样的短剧能完成这个任务呢?


     

当我们试图标定一类艺术或者文化产品的价值,总是要看其中最精华的作品。美术史、电影史某种程度上来说都是一串由经典作品与作者组成的目录,而距离我们最近的电视剧,也曾经历一个至关重要的文化积累阶段,从茶余饭后的消遣到能够承载深刻题材的艺术,电视剧是靠着一批制作精良、台词考究、人物立体的“神剧”,才为自己赢得了文化名声,积累了文化资本。据说刘和平在写出《大明王朝1566》之后表示,“以后不会有人看不起电视剧了”。


网剧的崛起同样如此,《毛骗》提升了我们在网剧中看到好故事的期待,《白夜追凶》以一位演员的精湛表演捍卫了网剧的尊严,因此当我们看到《漫长的季节》这样极具电影感的网剧制作,会发现形式并不会制约内容,反而是内容在定义形式。


   

当我们谈到短剧的精品化时,实际是在呼唤那些能重新定义短剧形式的好作品。值得注意的是,这种定义一定是建立在这种形式自身的特性之上。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出现在观众视野时,就是在爽和快的常规期待之外,给我们带来了一点新的东西。更养眼的CP,更出其不意的穿越,迎合春节团圆气氛的怀旧情节和家长里短,可以说,它的出现,恰逢其时、恰到好处。


我们会发现,在爽剧特性之外,寻求新意与深意的短剧越来越多了。7月份,听花岛出品的短剧《引她入室》,挖掘了短剧承载现实关怀的能力。故事里的女主角郑萋发现丈夫吴池出轨,后者则悄悄转移了夫妻二人的共同财产,郑萋决心报复,借口招聘保姆选中了一个三十多岁的女人马红丽,把她包装成自己的闺蜜化名Mary,利用她接近吴池,步步为营,拿回财产,在这个过程中,被欺骗的第三者也迎来了自身觉醒,加入这场复仇。


   

这个故事向短剧观众提出一个问题:有些婚姻,真的值得捍卫吗?过去我们看到的故事停留在“雌竞”和“扇巴掌”的情绪宣泄,但是现在《引她入室》提供了一种更深层面的“爽”,故事里的女性将生活重心转到自身发展,主宰自己的人生,她们意识到,与其挽回一颗不确定的心,不如强大自己的心脏。


短剧有自己的野心。它不再只想靠“爽”破圈,它想以一种完全不同于电影、电视剧、短视频的形式,成为观众的观看新选择。



短剧是未来

对碎片化观看的批判似乎有一点过时了。


因为高效率的信息接收已经成为不可逆转的趋势,而不再是一个关乎好坏的价值判断,文化产品的高效率表达和碎片化呈现则是观看需求催化的结果。短剧是对这一趋势触觉最敏感的新影像,从这个层面上来说,它可以被我们寄予希望:短剧是面向未来的娱乐形式。


 “短剧是网文的视频化”这个说法曾一度流行,它有一定道理,因为初期短剧的分类和创作方式都脱胎于网文,但是这个判断如今已经不再适合这个正在自我进取的行业。走过粗放时期的短剧,以更精细化的手段完成向影视产品的进化,也没有丢掉自己最初的特性。


短剧的不可替代性在于它能够满足当下观众的两种基本观看需求:高强度的情感刺激、高密度的信息接收。我们曾经有多痛恨注水剧,而今就会在面对“钩子”的时候有多欲罢不能。6月,“师短剧之长”的《墨雨云间》大爆,说明高效率叙事顺应了市场,也反过来证明了短剧的生命力。


     

在故事之外,短剧的竖屏美学也成为它区分于其他影像形式的重要特性,短剧的观看场景以手机竖屏为主,竖式构图更为关注“人”而不是“环境”,但是有很多创作者正在探索竖屏中人与环境的新的关系,以及更快速的剪辑、更高信息容量的镜头设计。


听花岛今年出品的《引她入室》,不仅在题材和故事层面做到了深化,它在竖屏美学上的开拓同样值得注意。横屏一直是影视作品的主流格式,从百年之前的电影到最新的网剧,长期的影像实践创造了一些只适用于横屏的视觉语法和画面设计,甚至演员的表演大多都是符合横屏摄制要求的。而《引她入室》有很多兼顾了高效率叙事和视听美学的视听实践,比如当郑萋要向观众讲述故事的缘由,镜头从她身上移开,转向豪宅的门,用一个长镜头完成了故事闪回。导演杨科南与摄影、美术团队参考了很多类似题材的影视剧集,通过长焦镜头压缩空间来烘托人物前期的压抑心境,用光影构图暗喻人物关系同时也提升影像质感;在郑萋决定烧毁丈夫送她的假货礼物这个剧情转折点,则通过三角形构图同时表达“毁灭和新生”。横屏与竖屏只是两种格式,是美学风格赋予它们各自的位置。挖掘竖屏画面表现力的手法,会更新观众对短剧的预期,也会强化短剧的自身特性。


     

短剧对故事的兼容程度有时候也值得电影和电视剧“羡慕”。拉开短剧排行榜,我们能看到琳琅满目的题材可供选择,往往是制作周期更长、成本更高昂的长剧和电影所“不敢”触碰的。


《我在八零年代当后妈》不仅有甜宠爱情线,也提供把80年代的“500块”换算成“20万”的怀旧趣味;《执笔》不仅有大家喜闻乐见的宅斗勾心斗角,内在却是一个活在书里的女配角逆天改命的故事,更发出了“我才是最重要的”的宣言;《引她入室》有一个“抓小三”的陈旧开端,却将女性题材和悬疑复仇融合,让观众在短剧里看到了《消失的爱人》《福斯特医生》等悬疑经典的神韵。


相比传统影视剧,短剧相对较低的成本让它能够更自由地实现创作者的创意。周星驰加盟的短剧《金猪玉叶》,邀请易小星参与创作,他曾经提到在短剧里可以进行电影项目里“不敢”进行的尝试,比如启用新人演员,或者用道具实践一个喜剧构思。


   

从受众角度来看,观众进入一个短剧,选择追或者不追,也是更灵活的选择。当购票进电影院看电影越来越像一种仪式性的日常活动时,集体观看的洞穴隐喻也越发显得古典和庄重。长剧和精品网剧的发展趋势也逐渐靠近电影,无论是张大磊的《平原上的摩西》、辛爽的《漫长的季节》还是最近的《我的阿勒泰》,长剧与观众之间形成了一种注意力的契约,当我们点开这部剧,意味着默认将会为之投入长期、稳定的关注。


短剧满足的是更为私人和灵活的观看场景,小屏的成本更低,弃剧的成本也更低,我们与短剧的相遇,是一种游戏化的体验,你可以选择喜欢的故事,也可以随时奔赴下一场屏幕里的冒险。


对短剧的消费是长剧、电影、游戏的替代和补充,甚至是弥补了小屏时代的一直被我们忽略的观看需求。8月29日,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了第54次《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我国网民规模近11亿人,短视频用户占95.5%、超5成网民看微短剧。短剧作为一种已经摸索出自身规律的文娱类型,在未来有着巨大潜力。



当我们说到短剧,讨论的是什么

去年7月,短剧《风月变》登陆湖南卫视,今年4月,短剧《那个重逢的夜晚》也在湖南台播出。8月,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印发《关于丰富电视大屏内容 进一步满足人民群众文化需求的意见(试行)》(以下简称《意见》),其中与短剧相关的部分提到将“试行、强调、推动优秀网络视听作品在电视大屏播出”。


短剧走向大屏,体现出一种双重调适:传统影视播放渠道将会以更为开放的姿态迎接短剧的参与,我们将会在大屏上看到更多情绪密集、节奏快速的影视作品;而短剧制作也会倾向于匹配公共性更高更讲究质量的播放平台,在传统影视行业的期待之下,进行更大幅度的精品化转型。


     

与此同时,短剧不仅是一种文娱类型,也是文娱产业的重要构成。更多年轻的影视从业者在短剧这里找到新的机会,而短剧也推动他们被观众认识和认可,很多短剧演员,成了观众心尖上的“遗珠”。徐艺真、马秋元、许梦圆、赵佳成为短剧女主当中的清流,苏袀禾、王道铁则成为观众们的追星新选择。大家开始期待在短剧里看到更漂亮的主角,更有“CP感”的搭档,对演艺从业者来说,短剧充满了机遇。


幕后从业者也在参与短剧转型的过程中寻找到了一片蓝海,在传统影视行业的壁垒当中举步维艰的年轻创作者,现在在短剧当中找到了施展才华的坦途,同时也正是他们的加入给短剧的精品化带来了希望,就像《引她入室》的导演杨科南,能够跟成熟的团队在磨合中探索一部真正的精品剧应有的模样。


   

丰富多元的从业者结构让短剧能够触及更多的故事细分,短剧是故事的富矿。就像老年短剧,它是传统影视剧的光照不到的地方,而现在短剧从中生长了出来。在主流影视剧里,老年人作为主角的作品极为少见,关注老年人情感需求、在题材和叙事上都能做到适老化的更是少之又少。8月29号上线的《闪婚老伴是豪门》,截止2024年9月1日,抖音专辑播放量超2亿,综合话题量10亿+。有不少观众调侃“霸总的风吹向了中老年”,而实际上是,中老年观众有强烈的情感需求,在传统影视中被忽略、被遮蔽了。


过去我们看到的故事,就像深海海面之上露出的冰山,还有大量未被挖掘和关注的新故事,隐藏在暗流之下,期待照耀。


谁能去深潜呢?在电影,长剧,游戏,广告,短视频之后,短剧,它正在成为新的期待。


   



- End -

本文仅代表作者观点,不代表平台立场

作者 | 常   喜

统筹 | 江泳佳

排版 | 拼   拼



投稿、投简历:newmedia@nfcmag.com

广告、商务合作: Wang838645293

记得星标!点点在看让理性的声音传得更远

南风窗
冷静地思考,热情地生活。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