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研究 | 围棋丛书:纹枰丹青——中国历代棋画集萃(2)

文摘   2025-01-18 18:02   浙江  




棋文化全书·围棋全书·围棋丛书

纹枰丹青——中国历代棋画集萃

(杨自强 著)





第二章  宋、元



〔宋〕张先《十咏图》

张先(990—1078),字子野,宋代著名词人。乌程(今湖州)人,天圣八年(1030)进士。先后任宿州椽、吴江知县、嘉禾(今嘉兴)判官,官至都官郎中。曾因其词中三处善用“影”字,世称“张三影”。此为张先熙宁五年(1072)所作。张先时年 82 岁,退居于家,依其父张维《吴兴太守马大卿会六老于南园人各赋诗》之诗意而作。图中除此诗外,还有《庭鹤》《玉蝴蝶花》《孤帆》《宿清江小舍》《归燕》《闻砧》《宿后陈庄偶书》等诗,均为其父张维所作。画中起首部分是吴兴南园一角,一座花木掩映的楼阁内,吴兴太守马大卿正陪二老对坐弈棋。画前引首有清乾隆手书“诵芬写妙”四字。拖尾有南宋陈振孙,金颜尧焕,元鲜于枢、脱脱木儿四跋,画中有北宋孙觉一跋。从卷尾“悦生”“秋壑”“秋壑玩赏”三印,可知曾为南宋贾似道所收藏。


〔宋〕张先《十咏图》,绢本设色,52cm×125.4cm,故宫博物院藏

〔宋〕张先《十咏图》(局部)


〔宋〕李公麟《会昌九老图》
李公麟(1049—1106),字伯时,舒州(今属安徽)人,北宋画家。因致仕后居于桐城之龙眠山,故号龙眠居士,人称李龙眠。神宗熙宁三年(1070)进士,历泗州录事参军,中书门下后省删定官、御史检法等职。好古博学,长于诗,精鉴别古器物。以画著称于世,凡人物、释道、鞍马、山水、花鸟,无所不精,时推为宋画中第一人。传世作品有《五马图》《维摩诘图》等。李公麟尤擅线描(纯用线条和浓淡墨色描绘),可谓古今无出其右,“犹如群龙之首”。《宣和画谱》论其线描画作云:“(龙眠)尤工人物,能分别状貌,使人望而知其为廊庙、馆阁、山林、草野、闾阎、臧荻、占舆、皂隶。至于动作态度、颦伸俯仰、大小善恶,与夫东西南北之人,随分点画,尊卑贵贱,咸有区别,非若世俗画工混为一律。贵贱妍丑止以肥红瘦黑分之。大抵公麟以立意为先,布置缘饰为次,其成染精致,俗工或可学焉,至率略简易处,则终不近也。”这幅《会昌九老图》,正其李公麟的线描杰作。

〔宋〕李公麟《会昌九老图》,纸本水墨,30.7cm×238cm,辽宁省博物馆藏


〔宋〕李公麟《会昌九老图》(局部)


“会昌九老”是继“商山四皓”后又一个被一再绘制的老人题材,代表着文人士大夫退居林下后悠闲自得的生活。其原型是唐会昌五年(845)二月二十四日,白居易居洛阳香山时,与友人胡杲、吉皎、刘真、郑据、卢贞、张浑的“尚齿”之会。其年夏,又有李元爽及僧如满两老亦告老归洛阳,因“作九老尚齿之会,并书姓名、年齿,绘其形貌,题为《九老图》”。九老年龄最大者 136 岁,最小者 74 岁,平均 91 岁。以如此高龄而尚能享受生活,确是人生快事。白居易《九老图诗》云:“雪作须眉云作衣,辽东华表鹤双归。当时一鹤犹稀有,何况今逢两令威。”自此,《会昌九老图》成了一种文化范式和绘画创作的母本。而在众多的《会昌九老图》中,棋局时有所见,可见围棋在士大夫的退居生活中占有重要的一席之地。

李龙眠此画作,将“商山四皓”与“会昌九老”合为一卷,在历代这两大题材的绘画中可谓仅见,由此亦可知两宋时“商山四皓”与“会昌九老”已广为人知,故两个相隔千年的故事合而为一而不致违和。卷首有明代文人岭南黎民表隶书“龙眠真迹”,认定此为李公麟所作。从鉴藏印可知,此画在明清时曾为黎惟敬、高鉴、钱士弘、星严、梅清及内府递藏。

此卷描绘的是白居易等“九老”的隐居生活。九老或闲谈,或观棋,或远望,或品鉴书画,或拄杖漫步,一派恬淡气象。其中二老于船舱内弈棋,悠闲自得,大有“胜固欣然败亦喜”之风度。此图虽以人物为主体,然景物建筑亦极为精确,诸凡水榭、房舍、廊柱、板桥、河堤、护栏、石凳乃至建筑物结构和构件的细部,笔致工谨精细,一丝不苟,可谓“咸取砖木诸匠本法,略不相背”。线条健拔却有粗细浓淡,构图坚实稳秀而又灵动自然,画面简洁精练而富有变化,既有真实感,又有文人情趣。


〔宋〕李唐《水庄琴棋图》
李唐(1066—1150),字晞古,河阳三城(今河南孟州)人。南宋画家。宋徽宗时入画院,宋高宗时以成忠郎衔任画院待诏,与刘松年、马远、夏圭并称“南宋四大家”。擅山水、人物,所作山水多用斧劈皴,笔墨峭劲、气 势恢宏,开南宋水墨苍劲、浑厚一派先河。作品有《万壑松风图》《清溪渔 隐图》《烟寺松风》《采薇图》等。


〔宋〕李唐《水庄琴棋图》,见台湾成文出版社《唐宋元明名画大观》


此画见于台湾成文出版社 1976 年出版的《唐宋元明名画大观》。其“出 版前言”称:“民国十七年日本昭和帝即位,当时中日国交相安,两国人士蓄意庆祝,由日人近卫及我国使汪公荣宝等倡导成立‘唐宋元明名画展览委员会’,征集两国数千年来不恒经见之瑰宝,精中取精,以 614 幅为之展览(中、 日人士提供各半),展毕该委员会将全部珍品摄制影印。”这幅李唐的《水庄琴棋图》即在其中。惜此书于《水庄琴棋图》之有关情况及收藏者语焉不详。
画中一临水庄园,两高士于树下对弈,另有一人于屋内抚琴,故名《水 庄琴棋图》。于画作风格而言,颇似李唐之风格。

〔宋〕苏汉臣《长春百子图》

苏汉臣(1094―1172),汴梁(今河南开封)人,一说为钱塘(今浙江杭州)人,宋代画家。北宋徽宗宣和年间(1119—1125)任画院待诏,南渡于宋高宗绍兴年间(1131—1162)复职,宋孝宗隆兴元年(1163)任承信郎。苏汉臣擅绘人物、士女及佛道宗教画,师法刘宗古、张萱、周昉、杜霄、周文矩等,用笔工整细劲,着色鲜润。尤精于儿童题材,颇多婴戏图,善于把握特定情景中儿童天真活泼的情趣,并以此来反映风土民情。明顾炳《历代名公画谱》 称 :“汉臣制作极工,其写婴儿,着色鲜润,体度如生,熟玩之不啻相与言笑者,谓神矣。”传世作品有《秋庭戏婴图》《五瑞图》《击乐图》《婴戏图》等。《长春百子图》卷描绘春、夏、秋、冬四时百童嬉戏情景,有荡秋千、骑木马、下棋、钓鱼、采荷、扑蝶、斗蟋蟀、踢球等各种游戏。景色分明,情态生动,设色艳丽,花石布景勾勒精劲。弈棋场景安排在春天,六位儿童围着棋盘对弈,神态逼真。


〔宋〕苏汉臣《长春百子图》,绢本设色,30.6cm×521.9cm,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苏汉臣《长春百子图》(局部)



〔宋〕马兴祖《香山九老图》

〔宋〕马兴祖《香山九老图》,绢本设色,27.1cm×217.2cm,美国弗利尔美术馆藏


〔宋〕马兴祖《香山九老图》(局部)


马兴祖(生卒年不详),宋河中(今山西永济)人,宋代画家。绍兴年 间(1131—1162)为画院待诏。其父马贲,其子马公显、马世荣,其孙马逵、马远乃至曾孙马麟,均为著名画家。马兴祖工花鸟、人物、山水、杂画,尤善鉴别,宋高宗每获名迹卷轴,多令其辨验。

“香山九老”即是白居易等人的“会昌九老”。因聚会于河南洛阳龙门山之香山寺,故名“香山九老”。白居易自号“香山居士”,亦由此而来。

历代以“香山九老”为题材的画作亦不少。较为著名的有宋代刘松年款的《香山九老图》卷(图一)和宋代佚名的《香山九老图》册(图二),其中刘松年款的画作与马兴祖此作画面基本一致。明代则有周臣的《香山九老图》和谢环的《香山九老图》,均为传世之作。

刘松年(款)《香山九老图》,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宋人《香山九老图》册,台北故宫博物院藏


此画卷首题“宋马兴祖香山九老图真迹”。清道光年间著名收藏家李季云题曰:“宋人九老图真迹。此签不知何人审定,仍其旧识之。季云重装摹书。” 在卷后又跋云:“此卷高色钩勒古厚深稳,非元以下所能到。旧有残签定为宋人手笔,不诬也。道光丁酉北平李氏季云识。”李季云似对是否马兴祖所作有所保留,但为宋画当是无疑。此卷笔法精微严谨,线条利落挺秀,设色浑厚,景物刻画工整细密,不愧精品。画中幽篁间两老对弈,一老低头沉思,似遇难局,一老则面带微笑,胸有成竹,旁观童子亦神情专注,显为棋局所吸引。而棋桌摆放于古石之上,尤见古朴。





编辑:办公室




往期推荐:






杭州智力运动
发布中国棋院杭州分院(杭州棋院、杭州市智力运动管理中心)的公众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