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0天——数学备考最后的窗口期。

文摘   教育   2024-10-21 12:12   山东  

关注峰哥

      考研数学130的第一步!


哈喽各位同学,峰哥今天来说点应景的事情。


前几天后台有同学问:现在离考研60天的时间,感觉自己还来得及吗?


每年国庆过去,正式报名开启,总会再掀起一波弃考的热潮。

但是离考试两个月的当下,算是一个“备考最后的窗口期”

END

共计两个月的时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只要你目前有基本的基础知识储备,把时间利用好,效率提起来,老实说足够考上大多数人的理想志愿了。

但是现在请你问问自己:

是不是已经准备放弃了?是不是每天有效学习时间没多少甚至越来越短?是不是对剧集和短视频越来越上头了?是不是开始害怕了?是不是对自己的目标越来越没底气?


很多同学的每日有效可利用时间已经越来越少,而且都贡献给了精神内耗和低级娱乐。

说句不过分的话,除开睡眠,假如你现在每天有8小时能够不看手机电脑专心学习,就已经超过了80%以上的竞争者了。


然后咱们粗糙地计算一下任务量。

以历年考研真题为例,数学+英语+专业课都按照10年套卷时间来算。把它们全部做完+总结复盘+整理思路的时间最多不会超过200小时。

咱再来一个不高的学习时间要求:一天花6-8小时在这上面。那么把它们全部搞完需要的时间是25-33天,也就是一个月。


但是呢?如果你没办法保持高效专注,心思总被其他事稀释,那么你的效率可能只会有专注时的50%甚至都不到。

平时10分钟就能做完的一道简单数学大题,因为分心,十分钟变成半小时。30分钟能做完的一篇英语阅读,因为分心玩手机接续不上  思维,两小时也做不完。

效率低下,200个小时学习任务,就会变成400个小时,800个小时。原本一个月可以结束的进度会变成两个月、四个月。

再加上进度缓慢导致的焦虑和精神压力,可能直接导致拖到第二年、第三年......

这是件多么可怕的事情。


另一点,现如今各个互联网平台都弥漫着一股考研知识随用随取的假象。但实际上重要的永远都不是知识本身,而是我们充分吸收、消化这些知识所需要的时间和精力。以及这些知识是否真的适合自己消化吸收。


不够精打细算的学习规划

无法做到自律的时间安排


这是扼杀最后考研希望的两个根源。


一个阶段有一个阶段的学习方法和节奏,8个月备考和2个月备考完全是两回事。在八个月向两个月逼近的过程中,要持续分析自己的进度是否合理,并根据剩余任务调整计划。

说几点干货——如果你对自己的水平和计划还是没信心,剩下两个月不妨从下面几点上手:


1

笔记

如果有强化笔记,抓紧重新看一遍,写了就是要用来复学复看的。强化阶段准备不充分的,直接过复习全书或上手历年真题解析。


2

公式定理、解题技巧

单独整理一下自己没记熟的重要定理、公式,记忆自己在强化阶段做习题过程中遇到的比较巧妙但没用熟的小技巧。(这份资料一定是自己整理的才有用)


3

 梳理考研题型

把考研里最重要的题型进行相关梳理。历年考研真题的重要性不必多说,考过的原题不会再考,但解题方法和出题思路是有迹可循的。可以利用真题的错题快速定位之前没学好的知识点,这比无脑刷习题册管用太多太多。


4

模拟题

模拟卷可以优先看看李林四套卷+六套卷。时间太紧张的同学可以不管其他模拟卷。对真题有了一定研究之后,李林这两个模拟卷也吃透,对于考研要求120—130的同学来说是足够了。当然,一定要研究透。


5

系统思维

最核心的能力还是建立起属于自己的考研数学知识树。攻克每一个常考、必考的知识点。同时,也要允许自己失误,并将良好的心态保持到考前。


现在开搞,真不晚。





考研数学峰哥
考研数学高质量根据地。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