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简介:
宝栋,高中语文教师。
爱好:散文、杂文、随笔、小说、诗歌、书法,工作之余,常在墨香与书香间留连,感受古人情怀,品味名家志趣,或小诗或杂论或散文或小说或挥毫临帖,意兴所在,乐在其中。
着意网络平台,现有一百多篇文章见诸网络。
寻踪张居正
文/宝栋
秋日正爽。
星期天去了一趟巨野核桃园付庙村,是冲着张居正去的,因为听说那里有一处张居正故居。
大约一个半小时,车进入付庙村。迎街远远就看到一尊巨大的塑像,面西而立,威严而慈祥,他应该就是张居正。
我们迎着塑像而去,却没有看到他的故居,回头看,原来已经不经意间经过了。
回头,街北临街三进古式院落。仅门前两边的大方石就不一般,四四方方,平滑可鉴,似在诉说着岁月的沧桑。高可过膝,正好一般身高的男女可以坐下休息,不知古人何用,现在充当门前坐石的角色。
进门内侧右面有门房一间,相当于现今大院的传达室,只是略小,也可见当年的规制和气派。
院墙和房屋都是石砌而成,牢固坚实。从明代一直到现在,都还有人正常居住。
进入中院,是一处建筑规整的四合院,院里一片静寂。堂屋门开着,一位老太太坐在客厅左侧,正在安静地晒太阳,客厅正墙上挂着这家已故老人的照片。我们跟她打了招呼,进门观看室内,她不惊不诧,和缓应对,看来是接待了不少这样贸然进来参观的人了。
八砖铺地,石头砌墙,窗户也是石头凿制的,与墙同厚,密实坚固,好看又耐用。厅不阔大,与想象中的宰相府邸有点差距。
这栋楼两层,内有木楼梯,老太太说上面没有住人,楼梯顶端有盖子封住,不能上去。
老太太说这宅院起初是张居正家的,后来卖给了她们李家祖先,一直到现在居住的都是她们李家的人。
后院已经倾颓,只剩下断垣残壁。本来几进院落内部相连的,现在也是各成院落。
进入西院,迎门写着“羊山战役指挥部旧址”,介绍上说二楼上还留着当年战役的口号。
张居正的府邸,李家人的传承,解放战争战役指挥旧址,几百年的沧桑,这群明代建筑承载了多少家国故事和历史变迁呢?
我所奇怪的是,巨野付庙这么个偏僻山村,一不是张居正的故乡,二不是他的为官之地,一个历史名相怎么会在这里留下这么一点“雪泥鸿爪”呢?
介绍上说张居正奉旨来查郡主去世之案时,发现这里是一块风水宝地。村子北面的青龙山龙头向东,龙尾向西南。山像一条巨龙,村子在巨龙的怀抱里。同时,青龙山的左边是与泰山﹑峄山同称三姐妹山的金山,右边是天梁山,正南方是沤山。青龙山就成了一把太师椅,而南边的沤山就是放在御案前面的玉玺大印,俨然像天然的皇家宫殿。张居正看中这片风水后,又找了几个风水先生来看,都说这个地方是难得的风水宝地,不但宜居,而且东边还有一块好墓地。营墓于此,后人一定有高官做。张居正回京后,就秘密派人买地造房。
于是就有了这一片明式建筑。
这么说来,我们可以猜测,张居正看中此风水宝地,岂止是为后人做高官?说不定还想着为后人准备“御案前面的玉玺大印”呢!其心自然是不可告人的。
后来,张居正得到皇帝的重用,大胆推行新政。“一鞭法”的实施,受到了一些大地主和官僚们的百般阻挠,极力反对,更有甚者要暗算张居正。张居正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为了避免政敌抓住把柄,就将这处宅院卖给了在济宁做官的李姓人家,就是现在屋中老人家的先人了。
如果此说属实,我们可以寻到一代名相的一段思想踪迹了。建造这一群宅院,是出于对风水的喜爱,没有传给自己的后人,是惧怕人抓住辫子,遭人弹劾,丢了官位。
海瑞评价张居正“工于谋国,拙于谋身”,看来是知人之评。
忽然想起汾阳王郭子仪的轶事。唐代中兴之臣郭子仪功盖天下,受封汾阳王,府邸初建的时候,他整天认认真真地巡视,监工,希望把府院建得坚固。一个老泥瓦匠却对他道:“大王不必担心,数十年来,我曾给许多贵人家砌房,但只看到垮掉的贵人,却从未看到倒塌的墙,您家的墙不会倒塌的。”郭子仪听后,不禁感悟。他从此不再关心院子的稳固,反而努力经营自身修养,努力使郭家福运绵长。尽管他也避过了无数危险,赢得了朝野甚至政敌的称赞。然而,他们郭家的运势还是果如泥瓦匠所说的那样,他的后人终究没有保住汾阳王府,大宅院最终更换了主人。
如此说来,张居正和汾阳王郭子仪这两位将相在对待府邸上是否存在某种相似之处呢?
是这风水不灵呢,还是张居正无福消受这风水呢?总之张居正空费了一番苦心,却终于没有如愿。至于他的后人是否享受到了好风水带来的好运气,那自有史书可查了。
说是故居,大概他也没有怎么居住,依他当时的仕途情况,也应该没有时间居住。幸亏他在无事之时处理了这处宅院,让它早早更换了主人。
现在住在正屋里的那位老太太自己说已经93岁,谈话间还能腿脚利落地起身拿出她为庙里做的针线活给我们看。这么大岁数的老人,还能做老式针线活,实在难得。
正是:
王侯将相起高堂
总望百代续膏粱
风水难保永世贵
老屋换人浴暖阳
2024.10.23晨七时
▲滑动方框查看更多精彩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