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种极端天气不仅带来寒冷,还隐藏着诸多健康风险,今天咱们就一起来了解一下,如何在低温寒潮中守护自己与家人的健康。
低温寒潮带来的健康风险
心脑血管疾病风险飙升
低温加上干燥的空气,会刺激呼吸道黏膜,降低其抵抗力,让病毒、细菌有机可乘。感冒、流感、支气管炎、肺炎等呼吸系统疾病频发,咳嗽、咽痛、发热等症状困扰着许多人,尤其是老人和儿童。
骨关节相关疾病
冬天气温降低时,人体血管收缩,肌肉和韧带柔韧性较差,对关节的保护力度减弱,容易造成关节损伤及骨折。寒冷刺激还易诱发腰痛、肌肉痉挛等。
冻伤、低体温症不容忽视
重点关注人群
老年人
老年人身体机能衰退,体温调节能力差,对寒冷的感知较为迟钝,且大多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在低温寒潮下更容易病情加重,需要家人给予格外的关心与照顾。
儿童
儿童的免疫系统尚未完全发育成熟,抵抗力较弱,在寒冷天气里容易感冒、发烧。而且他们天性好动,户外活动时若不注意保暖,很容易受凉。
户外工作者
无论是交警、快递员、外卖小哥,还是建筑工人等,长时间在户外受寒潮侵袭,身体疲劳加上寒冷刺激,患上各类疾病的几率大增,保暖装备对他们至关重要。
防护措施全攻略
添衣保暖有讲究
遵循 “洋葱式穿衣法”,多层衣物既方便根据温度变化随时增减,又能有效保暖。内层选择柔软、透气的棉质衣物,中层为保暖的毛衣、羽绒服内胆等,外层则是防风防水的外套。
别忽视头部、颈部、手部、脚部的保暖,戴上帽子、围巾、手套,穿上厚袜子和保暖的鞋子,这些部位血液循环相对较差,更容易受寒。
保持室内温暖,适宜的室温在 18 - 22℃左右。可以使用空调、暖气、电暖器等设备,但要注意定期通风,避免空气过于干燥,可使用加湿器增加湿度。
睡前用热水泡泡脚,既能促进血液循环,又助于睡眠。对于老人,还可以准备热水袋或电热毯,但要注意防止烫伤。
多吃一些高热量、高蛋白、富含维生素的食物,如肉类、鱼类、蛋类、奶制品、新鲜蔬菜水果等,为身体提供足够的能量抵御寒冷。热汤、热粥也是不错的选择,暖身又易消化。适当增加饮水,保持身体水分充足,防止血液黏稠度过高。
一旦出现发热、咳嗽等呼吸道感染症状加重,应做好个人防护,尽早前往医院就诊,以及时获得有效治疗。
本微信号致力于公益宣传,无任何商业用途,若有文字、图片、视频涉及侵权或违规,请及时告知删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