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观点 | 卫生健康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的法治路径

科技   2025-02-04 13:10   北京  

 扫码订阅《中国信息安全》

邮发代号 2-786

征订热线:010-82341063


文 | 北京化工大学法学与知识产权研究所执行主任 赵惠妙
数据资源作为国家重要的基础性战略资源,对其进行全过程管理不仅可以激发数据潜能、防控风险、保护数据安全,还可以促进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2022年12月印发的《中共中央 国务院关于构建数据基础制度更好发挥数据要素作用的意见》强调,实现数据流通全过程动态管理,在合规流通使用中激活数据价值。2024年12月19日,财政部印发《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方案》(以下简称《试点方案》)确定国家卫生健康委为中央试点部门,负责管理卫生健康数据资产,组织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在此背景下,有必要深入探讨当前医疗卫生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面临的问题,以确保卫生健康相关数据资产有效管理和利用。


卫生健康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的基础及面临的挑战

近年来,国家卫健委在卫生健康数据资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中华人民共和国数据安全法》第十四条明确规定, 国家实施大数据战略,推进数据基础设施建设。为此,国家卫健委印发了《国家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试行)》,会同有关部门印发了《“十四五”全民健康信息化规划》《医疗卫生机构网络安全管理办法》,为卫生健康大数据管理制定全方位制度框架,搭建了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实现了国家级与省级平台数据的互联互通,为跨区域医疗协同、健康档案共享等提供了坚实基础;推动以电子病历为核心的医疗机构信息化建设,使得医疗数据的采集、存储、传输更加规范高效。同时,建立卫生健康信息数据标准体系,如《卫生健康信息数据元标准化规则》《卫生健康信息基本数据集编制标准》系列标准陆续制定。健康医疗数据安全方面,建立健全了卫生健康数据安全管理制度,明确数据安全工作的总体要求等。

总体来看,国家卫健委在卫生健康数据资产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取得显著成效,为组织开展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试点提供了重要基础,但实践中可能还会遇到诸多挑战,具体有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数据资产范围界定难。随着卫生健康领域业务的不断拓展与新兴技术的融合,数据资产的类型日益丰富,除传统的医疗诊疗数据,还涵盖公共卫生数据、健康监测数据、医疗物联网数据等。一方面,卫生健康数据涉及多方利益主体,包括医疗机构、患者、保险公司、卫生管理部门、医学科研单位、互联网平台企业等,权利结构纷繁复杂,各主体对数据的权利难以清晰界定。另一方面,个人数据与医疗机构数据之间存在权属冲突。例如,患者的基本信息、病历记录等数据属于个人数据,甚至是个人敏感数据,部分信息属于患者的个人隐私,但这些数据又由医疗机构持有。如何准确界定数据资产的范围,明确各类数据资产的归属、权责,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如果边界模糊,会影响卫生健康数据资产台账编制与登记,不利于其有效利用、流通与保护。
其次,数据质量控制面临挑战。卫生健康数据具有体量大、来源广、格式多样的特点。由于医疗机构信息系统相对独立,区域卫生信息中心平台覆盖不全,可能使得数据完整性不足。近年来,在国家卫健委大力推动下,全国卫生健康系统信息化建设成果斐然。例如,2024年12月,北京市卫健委发布的信息显示,北京与天津、河北、山东开展医疗机构检查检验结果互认共享,目前已有60个检验项目在京津冀鲁1118家医疗机构间实现互认,30个影像检查结果项目在京津冀503家医疗机构间实现共享。但不可否认,其他机构之间还远未做到全部医疗数据互联互通。现有医疗数据标准尚未完全统一,不同医疗机构和信息化服务商的数据格式、术语、编码等存在差异,这使得数据一致性较差。这不仅影响数据互联互通,也增加了数据整合与分析的难度。此外,数据更新频率高,如何确保数据的及时性与完整性,亦是当前面临的重要挑战。
最后,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面临较大挑战。卫生健康数据涉及大量个人敏感数据和个人隐私信息,如患者的病历、检查结果、用药记录、健康状况等。随着网上预约诊疗、健康检测设备的普及应用,可能加大健康医疗数据泄露风险。卫生健康数据一旦被非法获取或滥用,不仅侵犯患者隐私权,甚至可能对社会公共安全造成威胁。目前,我国在保护个人隐私和个人敏感数据方面,已建立了比较完善的法律规范,如民法典、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但在实际操作中,如何严格遵守法律规定,确保数据在收集、存储、使用等各个环节的数据安全,仍面临诸多挑战。


明确卫生健康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的原则

我国卫生健康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的首要原则是合法性原则。卫生健康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数据的收集、存储、使用、加工、传输、提供、公开、删除等各个环节,都应符合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网络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要求,确保数据活动的合法性,维护相关数据主体的合法权益。

卫生健康数据资产管理过程中应坚持安全性原则。数据安全是卫生健康数据资产管理的重中之重。应建立健全数据安全管理制度,采取有效的技术措施,如数据加密、访问控制、安全审计等,防范数据泄露、篡改、破坏等安全风险。在数据共享与开放过程中,严格遵循最小必要原则,对敏感数据进行脱敏处理,确保个人隐私得到有效保护。同时,应加强数据安全监测与应急响应机制,一旦发生数据安全事件,能及时发现、处置并溯源,最大程度地降低数据安全风险。
在数据共享与利用过程中,应坚持公平原则,保障数据各方合法权益。《试点方案》提出,健全收益分配机制,保障各方从收益分配中获取合理比例,保障各权利主体依法依规享有收益权利。对于数据共享与开放,应制定明确的规则与标准,确定数据开放的范围和程度,避免数据垄断与不公平竞争。同时,应关注数据“鸿沟”问题,确保不同地区、不同群体在数据获取与利用上的公平性,促进优质医疗资源的均衡分配,推动卫生健康事业公平发展。


卫生健康数据全过程管理的具体路径

首先,要确定卫生健康数据权属,完善数据资产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卫生健康数据资产管理制度,明确数据资产的范围、分类、权责归属等。制定数据资产目录,依据数据资产名称、数据的来源、用途、存储位置、数据量级、数据更新频率、数据责任人、数据敏感度等维度,对现有数据进行细致分类,建立详尽的数据资产台账,并动态更新数据资产台账。定期对国家卫健委的核心数据资产进行清查、登记和分类,形成全面、准确、定期更新的数据资产清单。同时,完善数据资产的评估与定价机制,为数据资产的合理流通与交易提供依据。

其次,加强数据质量管控体系建设。从数据采集、存储、传输、处理等各个环节入手,建立健全数据质量管理体系。在数据采集阶段,可以由国家卫健委建立统一的数据采集标准,推广电子病历、健康档案的标准化采集模板,规范基层医疗机构的数据录入流程,在数据采集源头实行标准化数据录入。加大数据采集自动化工具的使用,确保数据录入的规范性、一致性。在数据存储阶段,加强对数据采集工具和流程的规范化管理,采用先进的数据存储技术和设备,保障数据的安全存储和高效检索;在数据传输过程中,运用加密技术、数据校验、人脸校验等手段,防止数据在传输中被篡改或丢失;在数据处理阶段,引入数据清洗、数据融合等技术,对数据进行去噪、去重、格式化等处理,提升数据的可用性和准确性。此外,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机制,定期对数据质量进行评估和监控,及时发现并解决数据质量相关问题。
最后,综合统筹发展与安全,建立数据安全防护体系,避免数据泄露和充分保护个人隐私。我国民法典第一千二百二十六条规定了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对患者的隐私和个人信息的保密义务和侵权责任。个人信息保护法对个人信息保护作了更全面的规定,医疗健康信息被认定为敏感个人信息,适用特殊的保护方式。依据个人信息保护法、数据安全法,应当建立人员、数据基础设施、技术防护“三位一体”的数据安全防护体系。在人员安排上,数据安全法第二十五条规定重要数据处理者应落实安全保护责任,明确数据安全负责人和管理机构。在卫生健康数据资产全过程管理中,应建立一支由首席网络安全官、网络安全管理员、个人信息保护专员、信息保护联络员等组成的数据安全管理小组,为卫生健康信息安全保驾护航。在数据基础设施建设方面,要继续推进全国卫生健康信息化建设,建设全国健康云、健康数据中心和医疗行业的网络安全态势感知平台,实现网络安全风险实时感知和高效处置。在技术层面,大力开发数据加密、人脸识别等技术手段和防护措施,确保数据安全和患者隐私保护。在数据平台应用建设中,一定要保障患者的知情权,调阅患者个人信息时必须由患者进行授权。同时,建立数据安全事件的应急处置机制,制定应急预案,定期开展应急演练,提升对数据安全事件的应对能力。【本文为2020年北京市社会科学基金青年项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公开法律规制的完善”(项目编号:20FXC029)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来源:民主与法制时报)



分享网络安全知识 强化网络安全意识

欢迎关注《中国信息安全》杂志官方抖音号


《中国信息安全》杂志倾力推荐

“企业成长计划”

点击下图 了解详情


中国信息安全
《中国信息安全》杂志,介绍国内外最新网络安全动态,深度解读网络安全事件。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