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德路影迹|通俗文学改编出的伟大电影——《法外之徒》是如何炼成的?

文摘   2025-01-20 19:00   北京  


景德路影迹 

2025年“景德路影迹”第一弹!本期小馆为您带来1964年让-吕克·戈达尔指导的新浪潮经典《法外之徒》沉浸式解读。本片被评为1964年《电影手册》年度十佳第一名,创造出许多为影迷们津津乐道的经典桥段,成为《低俗小说》《阿飞正传》《戏梦巴黎》等影史名作的致敬文本。


1-2月江南分馆推出“新春特辑:电影过苏年”专题,春节期间,放映不停!邀请影迷朋友们来到苏州,与爱人、与美食、与美景,观看“光影烟花秀”,共度一个充满江南韵味的苏式春节吧~    


《法外之徒》主要讲述了两名混迹街头、痴迷美式文化的年轻人,阿瑟和弗朗茨。在英文课上结识“乖乖女”奥迪尔,并偶然得知她姑妈家藏匿了巨额现金。三人随即策划了一场犯罪电影风格的“抢劫”,然而接连不断的意外却让本来十拿九稳的计划陷入一场大混乱,最终一地鸡毛的故事。


《法外之徒》(1964)海报

作为法国“新浪潮”运动的代表人物,戈达尔影片中的快速剪辑、跟拍技巧、街头拍摄、融入生活化口语及背景音效极具特色,多年来为评论家与影迷们津津乐道,在世界影史中留下浓墨重彩的一笔。

本片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沉默一分钟”桥段,戈达尔通过突然消音辅以固定长镜头,模糊了时间的概念,打破了隔绝银幕内外的“第四面墙”。著名的“三人麦迪逊舞”更启发了无数后世名导,吉姆·贾木许的《天堂陌影》与昆汀·塔伦蒂诺的《低俗小说》中都致敬了三人舞场景。《法外之徒》的叙事模式也在贝纳尔多·贝托鲁奇的《戏梦巴黎》得以延续。

影迷,影评人还是导演?

1930 年,戈达尔出生在一个巴黎资产阶级新教徒家庭。这位不朽电影大师的光影之旅起航于拉丁区影迷俱乐部,他也是在这里结识了埃里克·侯麦、雅克·里维特和弗朗索瓦·特吕弗等一系列法国“新浪潮”巨匠。他还是位于梅西纳大街的法国电影资料馆的常客。

戈达尔(左)与特吕弗(右)

戈达尔曾在电影业内从事不同类型的工作,除早年曾为埃里克·侯麦的《电影报纸》与安德烈·巴赞的《电影手册》担任影评人外。戈达尔尝试性地导演了几部短片后,还在埃里克· 侯麦与雅克·里维特等其他新浪潮导演作品中以演员身份出演。他也曾经担任过影片的剪辑师,并为莫利纳罗、埃尔·肖恩多夫等人的作品编写台词,甚至还曾当过一段时间福克斯公司的新闻播报员。早年丰富的从业经历无疑成就了戈达尔作品中标志性的多义性与复杂性。


1964年,完成垂名影史的大作《轻蔑》不久,戈达尔基于多洛雷斯·希钦斯的通俗冒险小说《愚者的黄金》拍摄了这部《法外之徒》,该片由安娜·卡里娜、皮埃尔·布拉瑟和萨米·弗赖主演,本片开头与结尾的台词直接引用了法国超现实小说家雷蒙·格诺《奥迪尔》中的内容,作为对这部重振法国口语传统的作品致敬。

生活化与偶发性

据戈达尔所说,最理想的电影素材是刹那即逝而未经重拍的。因为“最直接的东西都是偶发的,同时也是最可靠的。我想要的就是这种意外获得的最可靠的东西。”导演对偶发性的痴迷成就了《法外之徒》中那些看似高度随机、生活化,却意蕴丰富的片段。


在奥迪尔首次目睹姑妈家巨额现金后的一幕中,戈达尔不仅使用节奏轻快的背景乐表现女主迫不及待的心情,还创造性地在女主爬梯子时在音轨里插入一段俏皮的牛叫,并跳跃地剪辑奥迪尔像逗小猫一样逗老虎的片段。整体画面充满着动感与欢快。与此同时阿瑟和弗朗茨则坐在溪边,眉头紧皱地在报纸上阅读凶杀案报道。背景中电锯伐木与锤钉子的天然噪声(几乎令人想起封死的棺材)衬托二人用结结巴巴的英语阅读报纸上谋杀新闻的滑稽画面。

戈达尔巧妙将高度生活化的声音、看似偶发的画面结合进传统剧情推进之中,在激起观众本能不安情绪的同时,也从背景音与台词两个维度暗示这场抢劫并不美好的结局。


三人咖啡馆蓄谋的戏也异常精彩,除却大名鼎鼎的“沉默一分钟”与“三人麦迪逊舞”外,戈达尔在这个高度日常化的场景内以点烟、抢座、要零钱等演出,穿插奥迪尔趁阿瑟买饮料时对弗朗茨的真情吐露“现在我真的看到了(那笔钱),好大一笔,我很害怕”的台词,进一步复杂化奥迪尔、阿瑟、弗朗茨三人间的微妙关系与各自的内心戏。

意有所指的对白与心事重重的眼神间,戈达尔将诸如服务员上错饮料后三人重新分配、阿瑟用奥迪尔的香烟点烟并磕掉烟灰的小动作、弗朗茨抽烟同时掸落帽子上的烟灰等无意识动作,以及阿瑟给奥迪尔可乐中加酒的有意识恶作剧,乃至三人间有关盗走奥迪尔姑妈家巨款的预谋交叉在一起。临时起意的恶作剧、无意的习惯动作与各怀鬼胎的预谋叠加在一张桌子周围,为整个场景增添了富有生活感,多层次的余味。


通俗与诗意交织的结尾

戈达尔的母亲在戈达尔拍摄的第一部短片《混凝土行动》不久后死于一场交通事故,他本人也经历严重的摩托车事故,这也许让戈达尔倾向于在他的几部重要作品中将车辆与不幸联系在一起,《轻蔑》《狂人皮埃罗》《周末》中也都出现了由车辆引申出的倒霉事。在《法外之徒》结尾高潮里,阿瑟与他叔叔同归于尽的悲剧场面正是在弗朗茨看到阿瑟叔叔的白车,不顾奥迪尔哀求掉头开车回去时发生的


在这一幕里,戈达尔为两名强盗为独吞赃款火并的场景搭配了史诗般悲壮的背景乐,并在旁白中将见财起意的阿瑟叔叔形容为“浪漫传奇的英雄”,颇具一种冷幽默的反讽意味。阿瑟身中六枪屹立不倒的形象以及“一生不能落地的印第安奇鸟”死亡旁白也让这场起因于贪欲的“黑吃黑”染上一抹浪漫的英雄主义色彩。戈达尔使用希钦斯《愚者的黄金》中美国式的通俗惊险剧结局为原材料,辅以法国“新浪潮”的存在主义与诗意调料,烹调出《法外之徒》这道融合风味的银幕佳肴。



“电影就像X光机,让我们发现我们自己的疾病”,让-吕克·戈达尔坚信电影具有诊断、揭露人类心灵病灶的神奇力量。正因如此,他一次次突破电影定义与自身风格的界限,对经典的、生活的、通俗的、晦涩的素材与手法来者不拒。戈达尔以摄像机为听诊器,银幕为药臼,在长达半个多世纪的导演生涯中,不断为走进影院的观众调配出治愈灵魂的良药。

更多精彩影片,尽在江南分馆~


温馨提示:《法外之徒》(1964将在 1月30日(周四)16:00 以及2月4日(周二)15:30于江南分馆1号厅上映。


具体排片见文末月历图⬇️


江南分馆1-2月观影日历

*图中标红色的为活动场,表内有星号标识

  E N D 

文 字 |刘苏洋
编 辑 |筱囡
责 编 |刘苏洋
图 片 |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网络

中国电影资料馆江南分馆
发布江南分馆信息。
 最新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