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月中旬,老兵治沙林接种的肉苁蓉迎来忙碌的采收季。村民们穿梭在郁郁葱葱的梭梭林,采挖肉苁蓉。这是田野和战友们最开心的时候,多年来沙海植绿对抗风沙的努力没有白费。肉苁蓉,是一种寄生在梭梭树根部的植物,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在沙漠植绿的同时,老兵们还积极探索沙漠生态治理与发展沙产业结合之路。2022年,他们尝试接种肉苁蓉8000余亩。由于前期养护得当,一年后便迎来丰收。△肉苁蓉,一种寄生在梭梭树根部的植物,具有较高药用价值,素有“沙漠人参”的美誉。
“去年冬季收获了150余吨肉苁蓉,今年估计能收300吨左右。”田野拿着几根粗壮的肉苁蓉说,“梭梭树都长大了,抵御恶劣天气的能力也提升了,树下套种的肉苁蓉也开始有了收益,大伙对发展沙产业的信心更足了。”他的身后,“老兵治沙林”5个红色大字明亮醒目。
1.2万余亩的生态林,是老兵们以6年多的坚持创造出的绿色奇迹。沙漠变绿洲,从前罕见的黄羊、野兔、野鸡、沙鼠和各种鸟类也常来林中光顾,给这里增添了无限生机。肉苁蓉试种成功后,老兵们开始探索林下经济多样化发展模式。如今,750亩试验田里,文冠果、板蓝根等沙生植物长势良好,文冠果油、文冠果茶等深加工产品有序推进。看着郁郁葱葱的试验田,老兵们喜上眉梢。今年6月,老兵治沙队与药企联合打造的深加工产品肉苁蓉原浆成功上市,受到消费者好评。8月底,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组织的军创企业产品展示交流会上,团队成员周小珂带着自产肉苁蓉产品参展,获得多家企业青睐,纷纷签订采购订单。9月,在“中国农民丰收节”新疆主会场,老兵治沙队的展台前再次人头攒动。
老兵治沙队队长田野(右)和队员周小珂在沙地察看梭梭树生长情况
“有了收入,我们的资金压力小了许多。赚钱不是目的,我们想通过自己的努力,告诉大家植树播绿的意义,从而带动更多群众参与防沙治沙。”周小珂说。千淘万漉虽辛苦,吹尽狂沙始到金。6年多来,老兵们大力培育推广沙漠生态林和经济作物种植技术,从“人进沙退”到“点沙成金”,带动了当地一万余名少数民族群众就业增收。在和老兵们相处的过程中,植树治沙的理念也根植当地群众心中。家住阿热勒乡东方红村的村民达吾提·哈斯木,从2021年起跟着老兵治沙队学习沙生植物种植技术。如今,他已经成为肉苁蓉种植能手。明年,他计划承包3000亩沙地种植沙生作物。他说:“我也要为家乡绿化尽一份力。”去年底,老兵治沙队集体获得2023年度“最美退役军人”称号。“我们的事业刚起步,就获得这样的荣誉,对我们来说,是肯定更是鞭策。”谈及今后打算,老兵们豪情满怀,“我们一定不负期望,带动更多人参与防沙治沙,把我们的家园建设得更加美好。”
▽本文刊于11月8日《中国国防报》0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