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又把电饭煲的开关忘记按了。"李阿姨的女儿小声对我说。眼前这位74岁的老人正坐在沙发上,安静地翻看着一本泛黄的相册。三年前,她被诊断出患有阿尔茨海默病。
这是一个再普通不过的家庭会遇到的故事。
顶级医学期刊《英国医学杂志》(BMJ)1月8日发布一项大型重磅研究,荷兰伊拉斯姆斯大学医学中心在对近40年全球发表的近2万篇论文,共有550万人的生存状况,35万人的护理住院情况进行荟萃分析研究后,发现老年痴呆症确诊后的平均生存时间约为5年。
痴呆症每年影响全球近1000万个家庭。
如果在60岁被诊断出痴呆症,女性平均还有8.9年的生命历程要走,而男性则是6.5年。这些数字背后,是无数个像李阿姨这样的生命故事。
"记忆就像一本慢慢褪色的书。"李阿姨的女儿这样形容。起初可能只是偶尔忘记关火,后来是认不出街坊邻居,再后来……这个过程就像时光冲刷着海边的礁石,缓慢而不可逆转。
但是,这并不意味着生命的终结。研究发现,痴呆症患者的生存质量与多个因素相关。
在亚洲的研究中,患者的存活时间普遍较长,这可能与家庭照护模式和文化传统有关。生活在温暖的家庭氛围中,有配偶陪伴的患者,通常能获得更好的照护体验。
"最重要的是保持耐心和爱。"李阿姨的医生说,"虽然他们可能记不住今天发生的事,但情感的温度却能一直留存。"
面对痴呆症,我们能做些什么?
首先是预防。保持积极的生活方式,让大脑持续活跃,保持充实的社交生活,这些都是科学证实的有效方法。
其次是关注早期征兆。如果发现家人出现反常的健忘、情绪波动,不要讳疾忌医。研究显示,早期干预可以显著延缓病情进展。
最后,也是最重要的,是给予理解和支持。痴呆症患者可能会逐渐迷失在时光的迷宫里,但我们的爱与陪伴,能为他们点亮回家的灯。
"您看,这是您年轻时的照片,真美。"李阿姨的女儿轻轻说道。老人的眼睛亮了起来,嘴角露出了笑容。也许她已经记不清照片里的故事,但那份温暖的感觉,依然留在心底。
时光不可逆,但爱永远向前。面对痴呆症,我们既要保持科学理性的认知,也要怀着人文关怀的温度。毕竟,生命的意义不仅在于时间的长度,更在于我们如何用爱与陪伴,填满每一个当下的时刻。
(注:文中李阿姨及故事均为虚构)
参考文献:
Time to nursing home admission and death in people with dementi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analysis, BMJ 2025; 388 doi: https://doi.org/10.1136/bmj-2024-080636 (Published 08 January 20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