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创者正青春丨叶亚峰:弯腰低头扎根田间 ,挖掘稻种基因

科技   2024-10-15 17:20   安徽  




科创者正青春

五谷者,万民之命,国之重宝,粮食安全事关国运民生,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今天,我们就带您认识一位扎根于田间地头的农业科技工作者。



九月初,江淮地区的温度仍保持在35度,在合肥市科学岛的实验田里,一位带着草帽的科研工作者正忙着给水稻人工授粉,这种反常天气下,更容易观察水稻的变化。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智能机械所副研究员 

叶亚峰:今年受高温影响,导致水稻基因突变。



目前,我国的水稻种植面积稳定在4.5亿亩,年产量达到2亿吨,正在由产量型种植向质量型种植转变,即便如此,水稻的种植仍面临着耕地资源、水资源有限,反常极端天气多等问题。出生于1986年的叶亚峰,长期从事水稻分子遗传育种,他的工作就是通过挖掘稻种基因,增加水稻抗性。


比如在耐高温方面,能不能通过对基因的调控,让水稻变得耐高温。能不能对某些抗病的、抗虫的基因进行编辑、改良,让水稻变得抗虫抗病。



除了提高水稻抗性之外,叶亚峰的团队还针对水稻秸秆处理难的问题研发出了脆杆水稻,相比普通水稻秸秆不易折断,脆杆水稻则恰恰相反。


这个秸秆给牛羊做饲料,更容易被消化,而且牛羊更喜欢吃。



叶亚峰告诉记者,目前,市面上的不少稻种抗性仍有优化的空间,从高产高质到极端环境下的高抗性,是他下一步努力的方向。





1986年, 叶亚峰出生在安庆市宿松县的一个农村家庭,上学时期,这个男孩就对自然界未知的问题充满了好奇心,看到一些事物的变化,总是要问一句为什么,在他的印象当中,奶奶那辈人吃饭的时候,总是把碗里的米吃的一颗不剩。 也就是从那个时候开始,一颗小种子埋在了叶亚峰的心里,从大学到博士生阶段,叶亚峰选择的都是生物科学相关的专业。毕业后,便留在了科学岛,陪伴他的是一辆电动车,一顶草帽和一双胶鞋,在生活中,他最大的爱好,则是关注天气预报。


手机上关注了好多地方的天气预报,还有三亚的临水,因为我们每年有几个月要在三亚种。




然而,科研的过程并不是一帆风顺的,失败更是家常便饭,尤其是农业实验,极易受到天气的影响。 每当遇到棘手的局面时,叶亚峰都会想起袁隆平老先生不畏艰难,甘于奉献,从事杂交水稻研究近半个世纪的故事,正是袁老的这份精神,鼓舞着这位年轻人继续向前。


坚持太重要了,哪一行都是一样,坚持。



粮食安全是国家安全的重要基础,更是关乎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作为一名青年的科研工作者,叶亚峰坚信科学研究与新质生产力的结合,将为农业带来全新的突破。


水稻育种的创新,不仅是对粮食安全的保障,更是推动农业现代化的重要引擎。



来源 | 安徽公共频道

记者 | 李宏力 毕业





科学岛在线
中国科学院合肥物质科学研究院官方订阅号
 最新文章